APP下载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2011-08-04黄敬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靶向原发性肝癌

黄敬云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兴宁 51450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因肝内胆管细胞或肝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临床诊断常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相关标志分子(特别是AFP)的升高,往往无法早期诊断,因此患者就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传统的放疗、化疗、手术及介入治疗对于中晚期肝癌疗效并不理想,且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及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研究方向。与放疗、化疗、手术三大传统治疗手段相比,分子靶向药物具有高选择性、高敏感性、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靶向药物用于各器官系统肿瘤均取得了良好疗效[1,2]。但目前关于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疗效的报道尚属稀少,本研究通过介绍5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对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兴宁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48~68岁(平均56岁)。除典型的晚期肝癌临床表现及原发性肝癌影像学改变外,每名患者均有AFP>400ng/mL。7例合并肝门淋巴结肿大,3例合并门脉主干癌栓,2例合并肺转移,50例患者均可通过CT/B超观察到可测量的病灶。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静脉滴注,口服恩度、沙利度胺、参一胶囊,剂量根据药品说明及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对照组:单纯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静脉滴注,不服用靶向药物。疗程16周,治疗前后对AFP指标进行测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验指标

经过16周的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经过16周的治疗,19例患者AFP值下降,下降率达到76.0%,而对照组25例患者亦有一定改善,但不及观察组明显,11例患者AFP下降,下降率为44.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FP下降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FP下降值对比表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1例为白细胞减少,低至50×109以下,伴有轻度恶心,腹胀,未发生呕吐;另1例为四肢麻木,感觉异常,遇冷加重,判断为Ⅰ度神经毒性。我们认为该2例不良反应应属于化疗药物引起,特别是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及神经毒性作用。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治疗,不良反应消失,未影响本次研究涉及的治疗方案。

3 讨 论

近年来,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高发区,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仍呈现上升的趋势。原发性肝癌的传统治疗手段较多,但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相对较好,不良反应少,常作为临床首选。而放疗、化疗以及介入治疗等其他方法,一般只用作辅助治疗,其疗效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肝癌,在手术治疗已经预后不良的情况下,放化疗与介入治疗也很难起到显著的作用,而肝移植受到供体资源、受体年龄、医院设备实力、术后抗免疫治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推广上存在很多阻力。肝癌治疗急需一种高效低毒副作用,简便易行的新型疗法[3,4]。

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相关细胞,抑制其分裂增生,对肿瘤的生长起到强烈的抑制作用[5]。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靶向药物和血管抑制性抗肿瘤靶向药物,两类药物联合应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对各种恶性肿瘤均可产生抑制作用,目前最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经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6]。我们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靶向药物,恩度、沙利度胺与参一胶囊,均为血管抑制性靶向药物,它们可以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肿瘤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可直接抑制其迁移,改变膜活性,最终诱导其皱缩凋亡。恶性肿瘤无法形成新生血管,也就失去了营养供给,其增值和转移过程受阻。这些药物与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癌的靶向药物尚有以下几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抑制剂、COX-2抑制剂、NF-KappaB路径靶向药物、细胞周期干扰剂等[7,8]。肿瘤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的复杂蛋白网络系统,应用单一药物往往不足以对肿瘤的进展造成显著的抑制。今后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方向包括:①针对患者的遗传特征,研究不同分子靶向药物,建立完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预测体系,实施针对化治疗。②联合不同作用机制和途径的药物,实现多靶点阻断肿瘤的信号传导过程。③对于晚期肝癌患者,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行联合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可见症状明显改善,临床前景十分喜人,经过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可能成为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1]胡广原,邹燕梅,赵荆,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256.

[2]Caecilia HCS,Natalia R,Lory SC,et al.Hepatic cancer stem cells and drug resistance: Relevance in targeted therapi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 Hepatology,2011,2(3):114-126.

[3]Tanaka S,Arii S.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 Science,2009,100(1):1-8.

[4]Shutao W,Kuan JC,Ting-Hsiang W,et al.Photothermal effects of supramolecularry assembl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cancer cells[J].Angewandte Chemie,2010,49(22):3777-3781.

[5]吴晓安,陈建清,钟小红,等.终末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627-628.

[6]陈敏山,张耀军,徐立,等.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2):96-98.

[7]黄微,王平,王蔚,等.甘草次酸修饰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与肝癌细胞的亲和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32(2):416-420.

[8]宋春梅,张亮,粱晟斌,等.具有荧光探针的靶向肽/聚(醚-酰胺)制备及其肝癌细胞靶向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0(7):892-896.

猜你喜欢

靶向原发性肝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