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1-08-04陈和建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管腔多普勒斑块

陈和建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湖南 湘潭 411011)

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下肢动脉栓塞是DM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下肢致残,而DM患者下肢病变与非DM患者下肢病变的发病过程及特点有明显差异。因此,对DM患者下肢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了解DM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并与同期非DM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早期诊断和治疗DM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2型DM患者为DM组,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6~75岁,平均58.5岁;病程1.5~28年。65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选取同期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DM患者6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8~76岁,平均59岁,本组65例患者均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基血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仪器选用GE公司生产的VIVID7和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0MHz。检测时患者取平卧位或俯卧位,检测双下肢动脉,观察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情况,并测量检测血管内经、血管内至中膜厚度(IMT),是否有斑块,斑块部位、大小,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血管内血流充盈情况,采用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并测量各血流参数,如峰值血流速度(cm/s)、阻力指数(RI)等。所得数据均按照李建初教授判断标准[1]进行判断:①管腔内径:观察目标段与上下端内径平均值>1.2mm为增宽,内径平均值<0.8mm为变窄。②大动脉(股动脉)IMT值<1.1mm为正常;>1.3mm示为斑块。中动脉(腘动脉)IMT值<1.0mm为正常;>1.2mm示为斑块。中小动脉IMT值<0.9mm为正常,>1.1mm为斑块。③管腔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Vmax>1.5m/s为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75%,Vmax>2.0m/s为中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5%~99%。Vmax>2.5m/s为重度狭窄。管腔内为实性回声,无血流信号为闭塞。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15.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参数结果以(±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检验方法: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DM组下肢病变声像图表现

本组糖尿病患者下肢病变主要声像图表现为:下肢动脉内膜明显增厚、毛糙,其内壁可见大小不等的各形态斑块,彩色血流显像可见下肢血管管腔内血流束变细,管腔狭窄处呈杂色血流信号,管腔狭窄或闭塞出呈节段性,一般以动脉分叉处或动脉主干弯曲处多见,管腔狭窄处血流速度较快,表现为舒张期反向波峰降低或消失,足背动脉表现为血管壁毛糙,壁间有强回声,血流频谱多表现为两相或单相波,仅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三相波,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部分患者可见血流信号中断,其色彩亮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结果

DM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结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参数情况

DM组下肢动脉血流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变细,下肢动脉IMT值、血流量、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参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严重性并非病变本身,而在于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多与体内脂类、黏多糖代谢紊乱有关,导致血管内膜脂质沉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内膜内形成不规则的粥样硬化斑块,严重者可继发形成血栓,导致管腔内狭窄或闭塞[2]。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率较高、发展较快,若不能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很易累及下肢远端动脉,严重者可并发溃疡或坏疽等严重并发症[3]。因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血管造影能准备判断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但属创伤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且重复性较差。随着超声影响学的发展和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它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4]。为进一步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本文观察了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检查情况,并与同期非糖尿病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病变声像图较对照组内膜明显增厚、毛糙,其内壁可见大小不等的各形态斑块,彩色血流显像可见下肢血管管腔内血流束变细,管腔狭窄处呈杂色血流信号,管腔狭窄或闭塞出呈节段性,一般以动脉分叉处或动脉主干弯曲处多见,管腔狭窄处血流速度较快,表现为舒张期反向波峰降低或消失,足背动脉表现为血管壁毛糙,壁间有强回声,血流频谱多表现为两相或单相波,仅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三相波,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部分患者可见血流信号中断,其色彩亮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糖尿病下肢动脉血流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变细,下肢动脉IMT值、血流量、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参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超声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提供一种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表2 两组下肢动脉各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下肢动脉各参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组别 部位 血流内径(mm)血流量(cm/s)IMT值(mm) RI DM组 股动脉 6.89±0.44*121.25±24.27*1.11±0.31*0.92±0.11*腘动脉 5.33±0.52*78.56±20.32*0.80±0.33*0.87±0.12*胫前动脉 3.15±0.15*36.58±19.44*0.54±0.23*1.05±0.16*胫后动脉 3.02±0.31*34.55±22.69*0.55±0.23*1.12±0.08*足背动脉 2.14±0.18*36.22±13.34*0.34±0.18*1.22±0.14*对照组 股动脉 7.27±0.48 107.85±23.42 0.78±0.10 0.79±0.12腘动脉 5.88±0.75 69.35±17.18 0.65±0.11.0.68±0.11胫前动脉 3.25±0.16 47.23±19.55 0.41±0.19 0.80±0.11胫后动脉 3.46±0.12 46.33±18.19 0.34±0.15 1.02±0.07足背动脉 2.50±0.20 43.23±11.52 0.20±0.08 1.00±0.07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可客观的评价其病变程度,准确判断出患者下肢动脉的内膜、IMT、斑块及血流改变情况,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一种较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阳新,周黎黎,李晨,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与四肢动脉高频彩超检查[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2):23.

[2]林萱,康远华,夏志勇.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5):677-678.

[3]薛梅.彩色多普勒超声捡查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0-2901.

[4]钱蕴秋.超声诊断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500-512.

猜你喜欢

管腔多普勒斑块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