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1-08-04辜丽江胡玉冰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护理部体检保健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64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3期
关键词:锐器工龄防护用品

辜丽江 胡玉冰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护理部; 体检保健科,湖北省 武汉市 430064

医护人员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人群,而且多从事侵入性操作,是发生针刺伤和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主要群体[2]。为防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笔者通过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发生原因及防护行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408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女406名,男2名,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1.27±7.82)岁;工作年限1~37年。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工龄、所在科室、锐器伤的经历、锐器伤的工作环节、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锐器伤后处理方法及上岗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八个方面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锐器伤情况 以护士被刺伤1次及以上为有锐器伤经历,发放的408份问卷全部收回,均按要求填写。调查显示324名护士有锐器伤经历,达79.41%,其中被针刺伤282人(87.04%),其他伤42人(12.96%);92.23%发生在手指。

2.2 科室分布 锐器伤发生在全院各个科室,以外科发生率最高为93.18%,见表1。

表1 不同科室锐器伤发生率及操作环节构成比

2.3 锐器伤发生的部位及操作环节 锐器伤发生在手或手指的有299人(92.28%),头、臂及黏膜等处的共25人(7.72%)。锐器伤发生在不同的操作环节,其中拔针、采血、分离针头等的发生率较高。见表1。

2.4 工龄分布 324例锐器伤中,工作1~12年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几率最高,见表2。

表2 不同工龄护士受伤经历比较

2.5 护士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护士在操作中戴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护镜等情况,见表3。

表3 护士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2.6 锐器伤后处理情况 发生锐器伤后,局部处理正确的有117人(36.11%),部分正确138人(42.59%),不正确的有69人(21.30%)。锐器伤发生前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共272人(83.95%)。

3 讨论

3.1 锐器伤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本次调查显示,锐器伤的发生与所在科室、从事的工作、操作熟练程度、工作年限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达93.18%,其次是急诊科、妇产科,发生率分别为92.59%、86.96%。这些科室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侵入性操作多,工作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特点。不同工作年限锐器伤的发生率也不相同,以1~5年工龄的发生率最高,这些护士由于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少,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操作不熟练,致使她们在操作中更容易受伤。其次为6~13年工龄的护士,由于她们承担了临床一线的主要护理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家庭教育子女的重任,因而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极易受到伤害,但不排处有些护士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操作熟练,图方便,不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而受伤。20年工龄以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最低,这是与高年资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工作经验丰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有关;同时与她们承担临床护理工作较少有关。护士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拔针操作时,占23.46%,其次是采血及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的部位在手及手指的比例最高,占92.88%,与徐文珍[3]调查的结果一致。

3.2 护士职业暴露高风险 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4]。据报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锐器伤后感染率分别为6.0%~30.0%、0.4%~60.0%、0.25%~0.40%[5]。本次调查显示,锐器伤发生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仅272人(83.95%)。伤后处理正确率低,防护具的使用率低,由此可见感染风险高。

4 对策

4.1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标准预防意识 积极开展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血源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在锐器伤高发科室,针对不同人员特点,反复进行锐器伤防护知识的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避免锐器伤的操作方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掌握伤后处理方法和预防用药。有研究表明,标准预防执行不到位,48%的人归因于知识的缺乏和用物的方便,60%的人归因于自身[6]。提高护士标准预防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防护氛围。

4.2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 护士锐器伤多为针刺伤,且50%以上发生于操作后清理用物及处理废弃物时,因此应规范护士的操作流程,包括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与处置,锐器容器的配置以及如何防范减少锐器携带血液进入人体的方案,伤后处理流程;如何促使和监督护士按照标准要求来执行锐器操作规范流程。加强基础训练,避免不良的操作习惯,减少操作误伤。

4.3 做好个人防护,健全锐器伤检测、呈报制度 提供和使用保护性医疗用品,是保护护士避免减少职业损伤的重要手段[7]。护士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防止意外伤害。此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护士从业前必须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定期检查乙型肝炎抗体,必要时强化接种。护士发生锐器伤时,马上做好伤口处理,并报医院感染科备案,针对感染源进行相应检查,采取预防用药,定期检查追踪,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保障护士职业安全。

4.4 加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 医疗管理部门应将标准预防落实情况纳入工作质量管理范畴,医院应投入资金保障防护用品的供应;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调配人员,做好急救设备及锐器处理用品的准备,防止忙中出乱,避免意外伤害。

[1]刘燕玲,刘星.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4):150-153.

[2]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2-183.

[3]徐文珍.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04-1006.

[4]谢红珍,聂军.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6):42-45.

[5]郑晓澜,邱如英,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6]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5-207.

[7]杨雪英,陈华,李志伟.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3-1264.

猜你喜欢

锐器工龄防护用品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一种可视限高安全锐器盒的设计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我回乡务农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工龄吗
我国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路线图正式实施
临床医务人员锐器刺伤的危害及对策
2006年劳动防护用品用户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