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救治中的应用
2011-07-31
(北华大学校医院,吉林吉林 132013)
机械通气是利用通气工具而形成肺泡与气道口之间的压力差,从而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且提供不同的氧气浓度,进而提升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和纠正缺氧状态及二氧化碳潴留现象和酸碱平衡失调[1],对多脏器功能损害有一定防治效果。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脏发生病变而致心室负荷急剧增加或出现心肌收缩力的急剧降低所致,患者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重要脏器产生灌注不足,会快速产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2010年1~10月,我们对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予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 54~80(70.0±6.2)岁。均符合文献[2]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Ⅲ级6例,Ⅳ级54例。存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史36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冠心病史15例。发病诱因:肺部感染58例,情绪波动1例,输液1例。剔除患有恶性肿瘤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系统存在严重疾患者、因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等无法交流沟通配合者。患者或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均于常规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气模式调整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状态,通气参数设置:呼吸频率16~20次/min、呼吸比 1∶1.5 ~2.0、潮气量 8 ~10 ml/kg、氧气浓度保持在 40% ~60%、呼气末正压 5~10 cmH2O、压力支持水平维持在10~20 cmH2O。
1.3 相关指标检测 于机械通气前及通气2、6 h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紫绀、粉红色泡沫痰、肺湿罗音、肺哮鸣音)改善(有所缓解或消失)情况,测定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行血气分析,包括 pH 值、PO2、PC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行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 通气2、6 h呼吸困难改善率分别为96.7%、100%,紫绀改善率分别为88.9%、100%,粉红色泡沫痰改善率分别为83.3%、100%,肺湿罗音改善率分别为 78.6%、92.9%,肺哮鸣音改善率分别为80.8%、96.2%。
2.2 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见表1。
表1 60例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s)
表1 60例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s)
注:与通气前比较,*P <0.05
检测指标 通气前 通气2 h 通气6 h心率(次/min) 119.7 ±16.8 96.3 ±10.0* 79.6 ±9.8*呼吸(次/min) 36.5 ± 4.0 26.1 ± 2.4* 21.0 ±2.1*平均动脉压(mmHg) 97.6 ± 4.9 86.0 ± 4.7* 79.9 ±5.0*血氧饱和度(%) 70.0 ± 7.1 88.2 ± 6.3* 97.0 ±5.4*
2.3 血气指标变化 见表2。
表2 60例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变化(±s)
表2 60例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变化(±s)
注:与通气前比较,*P <0.05
检测指标 通气前 通气2 h 通气6 h pH 值 7.0 ±0.1 7.3 ±0.1* 7.4 ±0.1*PO2(mmHg) 44.0 ±7.0 86.4 ±8.2* 90.4 ±3.8*PCO2(mmHg) 63.0 ±6.5 50.0 ±7.2* 41.0 ±3.4*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人,是心血管内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性左心衰竭时心输出量减低、心室舒张末压升高致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引发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造成肺组织间质及肺泡内产生、潴留大量液体,出现肺水肿;肺水肿时气体弥散功能受阻、通气/血流值失调,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现象[3],此时实施机械通气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效机械通气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是机械通气具有以下作用:①能及时、有效地改善缺氧状态及纠正酸中毒;②可减少肾上腺反馈刺激作用,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况[4];③增加功能残气量及防止肺泡萎缩和小气道陷闭[5];④调节气体分布状态及改善通气/血流值,提升气道压力和胸内压力;同时使静脉回心血流量降低而使左心室的前负荷得以下降,心室充盈状态改善。我们体会,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需掌握以下适应证:①吸氧、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药物以及扩血管药物等一般对症处理后呼吸困难未得缓解,血氧饱和度<90%者;②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不断加重;③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 <7.20、PO2<60 mmHg和(或)PCO2>50 mmHg,血氧饱和度<85%者。
综上所述,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不仅可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还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及促进患者康复,但应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及通气水平。
[1]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57-675.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9.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6-1339.
[4]郭应军,李平,王国军.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2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3):394-395.
[5]钮善福.面罩机械通气氧疗在救治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5):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