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PAP辅助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2011-07-31

山东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动脉血呼吸衰竭插管

(南阳市油田总医院,河南南阳 4731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并发呼吸衰竭,为目前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1]。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有创机械通气易产生多种并发症。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是一种经鼻罩或面罩的无创伤性机械通气方法,在COPD并发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日趋增多[2]。2008年5月 ~2010年10月,我们采用BiPAP辅助治疗34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46~78(67.5±8.2)岁,COPD 病史6~12 a。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3],并经动脉血气分析检测证实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其中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肿53例,支气管哮喘15例。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激素、止咳祛痰、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美国维康公司的BiPAP Harmony S/T型呼吸机行BiPAP治疗:采用S/T模式,呼吸频率12~16次/min,吸气相压力由6 cmH2O开始逐渐上升至14~20 cmH2O,呼气相压力4~6 cmH2O,吸入氧浓度设定为25%~35%;通气方式为6 h/次、2次/d,连续治疗1周。通气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并酌情吸痰,病情加重者改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1.3 相关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气分析指标(血pH值、PaO2、PaCO2);记录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n=34,±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n=34,±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PaO2(mmHg) PaCO2(mmHg) pH值观察组治疗前 24.4 ±3.8 117.2 ±8.8 45.5 ± 4.2 78.0 ±21.3 7.25 ±0.21治疗后 19.9±2.7*△ 98.5±7.2*△ 77.6±12.7*△ 58.2±18.1*△ 7.36±0.20*△对照组治疗前 24.2 ±4.1 117.0 ±8.8 45.8 ± 4.5 77.8 ±22.5 7.24 ±0.19治疗后 22.1 ±3.2* 108.7 ±8.2* 62.3 ± 8.7* 69.0 ±19.2* 7.30 ±0.21*

2.2 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3例(8.8%)改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其中2例(5.9%)因全身衰竭死亡,住院时间为(19.6±11.2)d;对照组分别为15、6 例及(33.4 ±15.7)d,观察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均 <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眼部干燥症状7例、胃胀气5例、排痰障碍3例、轻度面部压迫损伤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COPD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表现为气道阻力升高、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和功能残气量升高,终末期多伴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危重急症[4]。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5],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修订版)将无创正压通气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首选方法[3]。BiPAP呼吸机可提供双相气道正压辅助通气,具有呼吸末正压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的双重作用,其持续气道内正压可促使肺泡中的氧气向血液中弥散,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英国胸科协会(BTS)[6]建议,对于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首选BiPAP治疗。临床实践证实,无创机械通气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所致肺部反复感染、气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不影响进食饮水,不损伤上呼吸道防御功能[7],且操作简单、可进行压力调节、人机配合协调、有利于病情观察;还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肌供氧、改善氧合,减轻肺水肿、减慢心率,从而改善心功能[8,9];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变化,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10]。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尤以观察组为著;观察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资料还显示,观察组部分病例出现眼部干燥症状、胃胀气、面部轻度损伤等并发症。故应用BiPAP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上机前向患者介绍治疗目的、意义及配合事项,增加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②合理选择通气模式和适合患者的面罩。如选择S/T模式及组织相容性好、连接密闭性好、气垫对面部压迫少的面罩。③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延误治疗。④注意加强综合治疗,如止咳化痰、抗感染等。

总之,BiPAP辅助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1]陈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死亡1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9):979-980.

[2]苗玉兰,宋玉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32-3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60-261.

[4]潘文森,刘志强,袁雅东,等.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35例院内病死率分析[J].临床荟萃,2008,23(7):469-472.

[5]Takada K,Matsumoto S,Hiramatsu T,et al.Predictors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receiving domiciliary NPPV[J].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2008,46(8):614-619.

[6]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 of Care Committee.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Thorax,2002,57(3):192-211.

[7]游晓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08,6(34):3145-3147.

[8]徐江祥,刘志强,王霞,等.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9):965-966.

[9]朱蕾.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435-437.

[10]胡艳平,胡艳芳,张清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1429.

猜你喜欢

动脉血呼吸衰竭插管
勘误声明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