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诊断160例滑囊炎

2011-07-28朱敬珍王美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12期
关键词:滑囊膝部扫查

朱敬珍 王美霞 张 梅

滑囊是位于人体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处的一种缓冲结构,平时囊内有少许滑液。少数与关节相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滑动,从而减轻或避免关节附近的骨隆突和软组织间的摩擦和压迫。由于长期、反复、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及压迫使滑囊出现急性或慢性炎症,许多关节的病变都可以引起滑囊炎[1]。现将本研究处理的160例四肢关节处经手术、穿刺和病理学证实滑囊炎的超声影像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本组160例四肢大关节处滑囊炎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为15~63岁。有外伤及关节肿痛史者79例,感染史者15例,手术史者8例,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者35例,无明显病因23者例。

仪器使用日本EUB-240型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扫查肘部、臀部、膝部等部位时取伸直及屈曲位,必要时卧位,并且两侧对比观察囊肿的形态、大小与周围毗邻关系及是否与关节腔相通。一般大关节可采用直接扫查法,小关节采用间接扫查法。

2 结果

2.1 滑囊炎部位

本组病例中经B超检查显示,发生在肘部20例,臀部15例,膝前部50例,腘窝部70例,足踝部5例。

2.2 滑囊炎的声像图特征

基本多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边界清楚,壁光滑,无搏动,有包膜,后部回声增强,但接近骨表面者后部增强效应被骨平面的强回声所掩盖而不明显。反复感染者囊肿内可见少许点絮状强回声或分隔带。渗出积液时呈无回声暗区,滑囊壁增厚回声增强,部分肥厚呈绒毛状,探头挤压可见绒毛样结构浮动。若积液伴有骨赘脱落,可在暗区显示强回声团样声影。囊肿大小为1~16 cm,为椭圆形、圆形、类茄形或不规则形。本组135例为单囊单房、25例为单囊多房、30例与关节腔相通,均为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通者多呈类茄形,底部宽大有狭长的蒂伸向关节深处,经手术证实。本组超声定位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3.5%。继发于附近组织病变者,可有其它相应声像图改变,如肌肉外伤、关节积液、肌腱断裂或肌腱炎等。

160例滑囊炎中手术93例,穿刺30例,内科保守治疗37例。本组滑囊内液体为淡黄色或黄色黏向液体,11例因外伤呈暗红色黏稠液体,由于出血而引起;黄色黏稠液体,可能是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见表1)。

表1 160例滑囊炎超声定位与手术对比

3 讨论

滑囊炎可以由损伤引起,部分是直接暴力损伤,有些是关节屈、伸、外展、外旋等动作过度,经反复、长期、持续的摩擦和压迫,使滑囊劳损而导致炎症,滑囊可由磨损而增厚,如跪位工作者的髌前滑囊炎、瘦弱的老年妇女久坐后发生坐骨结节滑囊炎;鞋子过紧引起的跟后滑囊炎等[2]。另外,感染病灶所带的致病菌可引起化脓性滑囊炎,痛风合并肘关节部位的鹰嘴和膝关节部位的髌前滑囊炎。滑囊炎还可能与肿瘤有关。当滑囊有炎症时可发生滑囊充血、水肿和浆液性渗出,滑膜腔肿大可使本来不易看到的滑囊在声像图上清晰地显示出来[3]。

全身大关节周围滑囊,手、肩、肘、臀、膝、足踝部约有47余对。膝部是滑囊炎的多发部位[4]。膝部任何原因的滑膜炎当腓肠半膜肌囊内存在交通囊时导致滑液漏入腘窝间隙,腓肠半膜肌滑囊炎和前部膝关节间交通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0%。其症状有腘窝间隙饱满和绷紧感,且此症状随走路而加重。本组占病变总数的81.25%,特别是腘窝及腓肠肌区,只要熟悉正常固有滑囊的解剖部位及其吡邻的声像图表现,在滑囊存在的部位声像图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物,就不难准确定位诊断[5]。贝克氏囊临床上可经在腘窝内侧1/3触诊有饱满感而确定,但贝克氏囊大小有很大变异,范围为由腘窝囊到腓肠囊的大小[6]。贝克氏囊随膝半屈变软,而随膝伸直变硬(Foucher征)。常出现膝部积液,但量少,且常被忽略。贝克氏囊可深入腓肠肌酷似血栓性静脉炎。在踝内下方,出现新月形青肿。“新月形出血征”被认为是存在腘窝囊破裂或腓肠肌血肿的有用的临床线索。贝克囊破裂应通过多谱勒超声检查证实,其也可除外腘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为证实破裂的贝克氏囊,超声医师应注意小腿软组织周围,此处常可见分离液体。偶尔,贝克氏囊破裂引起有关的血栓性静脉炎或由于广泛静脉或神经受压所致的压迫性神经病变。完整或破裂的贝克氏囊治疗需治疗膝部过量或异常的滑膜液产生的原因。最佳处理包括膝关节抽吸术、滑液分析和培养。不可采取贝克氏囊后部直接抽吸,因为其附近神经血管结构密切,在膝部非感染性滑膜炎,关节皮质类固醇滴注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160例中1例半膜肌滑囊炎,平卧位扫查时显示,只有立位时出现,可能因为关节腔与滑囊之间存在瓣膜机制,而且此瓣膜可能并存功能不良。

滑囊炎在X线平片上不易阳性提示,虽然CT、MRI扫描可以显示,但对小病灶难以定位诊断[7],且价格昂贵,患者不易接受。超声则能准确地描绘出囊的构造及毗邻关系,做出定位诊断,且方法简单、价格合理、无创伤,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可以反复进行。

[1]安洪.运动系统慢性损伤[M].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54.

[2]王桂生.滑囊疾病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3]李莉,甄景琴,张文云,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滑囊炎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7,29(1):62.

[4]张兴亮,程清忠,于爱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膝关节滑囊炎85例[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31-32.

[5]刘兴姣,朱晔,娜仁高娃,等.膝关节创伤性滑囊炎高频彩色超声动态观察[J].广州卫生与职业病,2009(3):174-175.

[6]Stöckli C, Hunziker R, Tamborrini G.Recurrent Baker’s cyst[J].Praxis (Bern 1994),2011,100(15):927-930.

[7]刘志亚,徐良志.运动型膝关节滑囊炎的超声诊断[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0):3-4.

猜你喜欢

滑囊膝部扫查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髋部滑囊炎的高频超声表现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滑囊炎一般无需抽积液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
膝盖美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