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与并发症相关性初探*

2011-07-26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合并症瘀血证型

张 芸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终身性疾病。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确诊或者是60岁以前诊断为糖尿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1],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本文通过对1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常见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入住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7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101例,年龄60~86岁,平均70.4岁。病程最短为半年,最长为30年,平均9.3年。发病年龄最早为31岁,最晚为70岁。170例中伴高血压者132例,伴心血管病变者86例;伴脑血管病变者47例;伴周围神经病变者111例;伴肾病80例;伴视网膜病变49例;伴白内障47例;伴高脂血症110例,伴甲状腺疾病者41例;伴血流变异常者105例;伴下肢血管病变者19例。

1.2 研究方法

对170例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症状、理化检查等情况进行调查,按中医证候归类统计,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高脂血症等按《实用内科学》(第4版)各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参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2],结合我科糖尿病诊疗常规分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瘀、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兼瘀、阴阳两虚、肺热津伤6个证型。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统计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证候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1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情况统计

如表1所示,170例患者中,中医证候分布为气阴两虚兼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兼瘀>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肺热津伤。可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这是由于老年糖尿病年老体虚,病程较长,多种疾病并存。其病理和传变规律始于阴虚燥热,继则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终至阴阳两虚。与中医学之“久病必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理论相吻合。

2.2 证候分布与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 (见表2)

表2 证候分布与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

如表2所示,170例患者中常见并发症或合并症为高血压、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高脂血症、甲状腺疾病、血流变异常及下肢血管病变。其中以高血压,高血脂和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可见,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加,易患多种疾病,再加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病程长、诊断和治疗延误等原因,常伴有多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但此次由于收集病例有限,尚不能得出其合并症与证候相关性的明确统计学差异,下一步应增加病例数,进一步统计研究。

2.3 不同证型人均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 (见表3)

如表3所示:各类中医证候人均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阴阳两虚>肝肾阴虚兼瘀>气阴两虚兼瘀>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肺热津伤。可见,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精血耗损,阴阳失调而变证百出。其中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兼瘀证的并发症或合并症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

表3 170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型人均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统计

3 讨论

本组患者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另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及阴虚燥热、变证百出的特点[3]。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长体虚,病程较长,多种疾病并存。其病理和传变规律多始于阴虚燥热,继则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终至阴阳两虚。从本研究患者中可见,肺热津伤者仅占2%,而以气阴两虚及兼瘀证多见。

《灵枢·天年篇》说: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高,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也。”所以五脏皆虚是老年脏腑的生理特点,也是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也证实,老年期不仅出现白发、脱发、牙齿脱落、视物模糊等变化,同时亦出现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肾脏功能的低下[4]。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即为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双目干涩、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疼痛、甚则四肢萎软等症。这些症状尤其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高脂血症、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中多见。本次研究中,患者以肝肾阴虚兼瘀证中并发症或合并症高于其他各证也证实了这一点。

此外,本组患者中以气阴两虚兼瘀及肝肾阴虚兼瘀证的并发症为多,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亦说明老年糖尿病是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要病理基础,瘀血阻滞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现代医学也证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浆粘稠度及全血粘度均明显升高[5],而高血脂、高血黏度、血小板聚集力增高及血流缓慢均是中医学“瘀血”形成的基础[6]。结合高血压、高血糖等因素共同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即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增加。

综上所述,通过对170例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与并发症相关性初探,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与传统的消渴病辨证不同,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瘀血证为主,临床治疗应注重益气养阴、补益肝肾及活血化瘀。

[1]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2]林兰.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1.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10.

[4]高骥援,卢祥之,柯若仪,等.实用老年常见病及其症状应对措施[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16-19.

[5]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6]丁爱国,江翠红.论阳虚血瘀是Ⅱ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J].江苏中医药,2003,24(6):13-16.

猜你喜欢

合并症瘀血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中医教你识瘀症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干预治疗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