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病毒唑及抗生素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2011-07-25李剑
李 剑
(禄劝县撒宫盘中心卫生院,云南 禄劝 666101)
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下腹坠胀,腰骶部疼痛及接触性出血等,且是诱发宫颈癌的因素之一。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主要方法为局部用药及物理治疗。局部用药存在疗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缺点。虽然物理疗法效果好,但术后阴道排液量增加,并有引起术后出血、宫颈管狭窄、不孕等。我院应用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病毒唑及抗生素治疗宫颈糜烂,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糜烂病人中选择已婚非妊娠妇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和血性白带,部份患者伴有腰骶部疼痛、腹痛、下坠感,经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治疗前检查白带常规清洁度Ⅱ~Ⅲ度,无滴虫及霉菌,宫颈刮片巴氏Ⅱ级以下者,明确诊断为宫颈糜烂。愿意接受随访的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 和对照组(B组) 各600例。
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35岁,其中小于28岁的208例,占17.3%;28~36岁640例,占53.3%;36~48岁352例,占29.3%;1200例患者均有分泌物多、宫颈刮片等检查结果。
宫颈糜烂分度 根据糜烂面积分为:①轻度糜烂(Ⅰ度):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②中度糜烂(Ⅱ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③重度糜烂(Ⅲ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根据糜烂的深浅程度分为3型:①单纯型:糜烂面平坦。②颗粒型: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③乳突型:糜烂面凹凸不平呈乳头状。
治疗方法 于月经干净后3~4d开始用药,用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5ml注射器抽4ml灭菌注射用水加1ml聚甲酚磺醛液,冲洗宫颈表面及穹窿部拭净分泌物,用棉签蘸聚甲酚磺醛液少许入宫颈管1cm处,放置2~3min取出,再将聚甲酚磺醛液浸湿于糜烂创面大小的无菌棉球一块,轻轻贴敷于宫颈糜烂面上10~15min,观察原来糜烂面呈苍白色,每周2次,同时静脉滴注病毒唑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较敏感的广谱抗生素,疗程为1周,腹痛、腰骶部疼痛的患者疼痛消失,白带减少,停用病毒唑针及抗生素,嘱患者4~7d返院换药1次,用药期间禁性生活,Ⅰ度糜烂的患者95%以上用药1月后基本痊愈,Ⅱ~Ⅲ度的患者,用药2~3月后基本痊愈。
对照组用药方法:于月经干净后3~4d开始用药,常规外阴消毒,将宫糜灵栓、康妇特栓1粒交替放置于阴道后穹窿,每日1次,14d为1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69%的患者用药3月后基本痊愈,31%的患者用药后效果不明显。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主客观症状完全消失,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显效:主客观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消失,宫颈糜烂面积>50%,或Ⅱ度转为Ⅰ度,Ⅲ度转为Ⅱ度;有效:主客观症状减轻,宫颈糜烂面积<50%,糜烂面积明显缩小,但好转不达Ⅱ度或糜烂面积无缩小,使出血型转变为单纯型,乳头型转变为颗粒型;无效:症状没有减轻或仍然存在宫颈糜烂。
结 果 见表1,2。聚甲酚磺醛溶液联合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药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高于宫糜灵栓及康妇特栓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69.3%,有显著差异(P<0.01),宫颈糜烂程度及类型与效果关系密切,即程度越轻类型越简单,治疗效果越好。
表1 治疗组不同程度600例宫颈糜烂治疗效果对比
表2 对照组不同程度600例宫颈糜烂治疗效果对比
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治疗后有下腹轻微坠胀感,治疗1~2次后有血性粘液流出,以后减少,最后消失。
讨 论 聚甲酚磺醛溶液对病变组织有选择性破坏作用,使病变组织形成凝结物或膜样物排出,而对健康组织影响较小,该药能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加速表皮覆盖,并且能消灭阴道内各种病原菌微生物(细菌、霉菌和滴虫等),而对乳酸杆菌无影响,从而维持正常的阴道酸性环境,促进生理菌群的重新滋生、繁殖与生长。同时能迅速减轻外阴瘙痒、白带过多等不适症状,改善阴道清洁度,促进鳞状上皮再生,从而加速糜烂面的愈合。还能使子宫颈柱状上皮凝结而减少组织充血、水肿及渗出,对节育环的尾丝亦无影响。经阴道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治疗后宫颈不形成疤痕,对子宫无刺激,无月经量的改变,仅少数患者治疗后有下腹轻微坠胀感,治疗1~2次后有血性粘液流出,以后减少,最后消失。据近年发现宫颈炎发病与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及原虫感染有关。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对聚甲酚磺醛溶液用药起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