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位难产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

2011-07-17陈志

中外医疗 2011年26期
关键词:头位产道胎头

陈志

(娄底市娄星区妇幼保健院 湖南娄底 417000)

头位难产是由于胎头在盆腔内回转受阻,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或因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呈不同程度的仰伸,遂成面先露、额先露、顶先露的现象。头位难产与顺产界限模糊,有时很难做出早期诊断和处理,危害母婴健康。本文通过分析导致头位难产的相关因素,总结其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出现的201例头位难产的产妇,年龄22~35岁,孕周37~41周,初产妇145例,经产妇56例。

1.2 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详细询问产妇的病史,通过体格检查了解产妇骨盆形状和径线长度。

(2)腹部检查:腹部不易扪及胎背,可能触知胎儿胎体,胎心音多在母体腹部之一侧或近腹中线。

(3)肛诊:可感盆腔后半部空隙较大,耻骨联合下与胎头相卡较紧。若为枕后位,易触及位于骨盆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大囱门;若为枕横位易出现宫颈前唇增厚。

(4)阴道检查:胎头下降。

1.3 分析方法

采用自制统计表,对产妇的孕周、产次、难产因素、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数据处理

所统计的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

表1 难产相关因素分布

表2 头位难产处理方式分布[例(%)]

2 结果

2.1 难产因素分布

导致难产的因素主要有胎头位置异常、软产道异常、宫缩乏力、巨大儿等,具体分布见表1。

2.2 头位难产处理方式

201 例头位难产的产妇中剖宫产108例,阴道分娩93例,具体分布见表2。

2.3 分娩结局

新生儿Apgar评分8分以上152例,8分以下49例。其中有11例发生重度窒息,7例由宫缩乏力导致,4例又软产道异常所致。

3 讨论

3.1 头位难产的识别

广义的头位难产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以胎头为先露却因分娩三因素即胎儿、产道、产力异常而导致的难产,若发现或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威胁到母婴的安全,因此,在围生儿期提高对头位难产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的体会是,出现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潜在信号,凡是发现有产妇出现此现象,临床必需加以重视,严密观察其有无头位难产的发生,并做好预防措施;产程延长也是头位难产的又一重要提示,产程延长是难产的重要特征,一旦发生枕横位、枕后位等胎头位置异常情况,产程必定会延长,而出现头位难产的可能性大;此外胎头下降或停滞、胎儿窘迫等也是头位难产的特征[2]。

3.2 头位难产的诊断

对于可能出现头位难产的产妇,单从临床表现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必需采取综合诊断手段[3]。我们的措施是:(1)通过全面检查和询问病史,了解产妇孕周、产次、既往分娩史、手术史、病史等,评估患者有无头位难产的可能性;(2)通过各种检查,比如体格检查,了解产妇骨盆情况;腹部检查,了解腹部形态、腹壁厚度,判断有无悬垂腹和破膜情况;肛门检查,了解宫颈和宫口情况;阴道检查,探查宫口扩张情况,视察宫颈有无水肿,胎头下降幅度等。通过综合方式,准确诊断头位难产。

3.3 头位难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导致头位难产的因素主要有胎头位置异常、软产道异常、宫缩乏力、巨大儿等。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胎头与骨盆不匹配,造成胎头衔接、旋转障碍、产程延长而致宫颈水肿、尿潴留、宫缩乏力,使胎儿分娩难度加大,从而出现头位难产。从诸多因素中可以看出,胎头位置异常为头位难产的首位因素,其中枕横位和枕后位是胎头位置异常的主要表现,其他如高直位、面位、前部均倾位等比较少见。出现枕横位和枕后位不仅是骨产道异常的表现,也是胎头俯曲不佳,致使胎头通过产道的经线增长,影响胎头旋转而造成难产的重要原因[4]。

3.4 头位难产的处理和预防

临床出现的头位难产主要是产力、产道和胎头3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结果。对于头位难产的处理和预防,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1)胎头位置异常的处理。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是胎头位置异常,以往主要采取剖宫产进行处理,但从多年的临床经验中,笔者发现出现胎头位置异常后多数仍可经阴道分娩,可不必急于进行剖宫产,通过纠正胎头位置以预防难产是最重要的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在分娩早期,通过手法纠正胎儿位置,将胎头旋转至枕前位,确保胎头以最小的径线通过盆骨而分娩出来[5]。此外也可以在宫口开至8cm左右,通过阴道转动胎头,从而降低难产率;(2)试产。鼓励产妇试产,在试产过程中,产妇取痛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位,并通过胎脊向前内旋改正胎头;对于宫缩乏力的产妇给予静滴缩宫素,加强宫缩;未破膜的产妇可酌情进行人工破膜,以确保潜伏期在12h内;(3)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在出现头位难产后,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实际采用相应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对于胎头低抵盆底的产妇,可选择阴道分泌;对于宫缩乏力的患者,潜伏期给予注射地西泮,避免假宫缩,并纠正不协调宫缩。若以上措施无效者,可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充分扩张宫口;对于中骨盆狭窄,胎头较高,胎头径线无法通过中骨盆的产妇,不能使用催产素,可通过剖宫产分娩,以避免母婴遭受损伤。本组中剖宫产108例,阴道分娩93例,均为根据产妇实情所选分娩方式;(4)密切关注产程。在第一产程,给予充分的营养和休息,让产妇蓄积能量,以为第二产程做准备。对于第一产程可能延长的产妇,可给予镇静剂,让其充分休息后在进行催产,同时评估其产力、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情况;进入活跃期后,若有产程停滞或延长的情况,及时检查胎头位置及与骨盆的关系,一旦发现不对称,给予人工纠正。

[1] 曹缵孙,苟文丽.围产医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9.

[2] 毛笑寒.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J].甘肃科技,2010,8(10):141~142.

[3] 陈殿红.头位难产的诊断及处理[J].山东医药,2007,47(11):74~75.

[4] 李金兰.头位难产462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9):826~827.

[5] 孙丽洲,张国英.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30(1):30~32.

猜你喜欢

头位产道胎头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
新式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改良胎吸术助娩胎头56例临床分析
胎头吸引器在剖宫产娩头困难时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