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与血液黏度的临床意义
2011-06-21韦柳宏谢智光
韦柳宏,范 微,谢智光
(1.柳江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西 柳江 545100;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检验科,广西 南宁 53001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中一种特有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其发病率大约为10%[1],对母婴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本研究通过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D-D)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这三项实验室指标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符合诊断标准[1]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38例,年龄平均(33.2±3.3)岁,孕周平均(32.9±3.6)周,其中,轻度妊高征56例,中度妊高征46例,重度妊高征36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者133例为正常妊娠组,年龄平均(32.9±3.5)岁,孕周平均(33.0±3.5)周。选取135例正常未孕妇女为正常未孕组,年龄平均(32.5±3.2)岁。妊娠者均为单胎妊娠,所有入选者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合并症,无吸烟、饮酒等,不服用影响D-二聚体与血液黏度水平的药物。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受检者均使用对应的真空抗凝管采集空腹静脉血并混匀,其中血凝真空管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用以检测其D-二聚体指标,另一真空抗凝管用以检测其血液黏度。
1.2.2 仪器、试剂与方法 D-二聚体使用由日本Sysmex株式社提供的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液黏度使用北京普力生科贸集团生产的BY-N6B全功能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采用旋转式黏度计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差值的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三组D-D及血液黏度比较(±s)
表1 三组D-D及血液黏度比较(±s)
注:1:妊高组与正常未孕组比较,aP<0.05,bP<0.05,cP<0.05,dP<0.05,eP<0.01,fP<0.05;2:妊高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gP<0.05,hP<0.01,IP>0.05。3: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孕组比较,jP<0.01。
组别 例数D-D(mg/L)全血黏度(η/mPa.s)血 浆黏度(η/mPa.s)正常未孕组正常妊娠组妊高征组轻度中度重度135 133 0.31±0.12 0.45±0.17j低切7.71±1.11 8.72±1.33j中切4.32±0.51 5.15±0.46j高切3.21±0.36 4.18±0.63j 1.21±0.21 1.64±0.27j 1.65±0.28a,I,1.66±0.30a,f,i 1.98±0.35a,e,h 56 46 36 0.55±0.20a,g,0.66±0.22a,d,g 0.79±0.22a,b,c,g 8.74±1.30a,I,8.76±1.26a,f,i 10.18±1.56a,e,h 5.16±0.48a,I,5.20±0.45a,f,i 6.12±0.53a,e,h 4.20±0.61a,,i 4.25±0.61a,f,i 5.29±0.65a,e,h
三组D-D及血液黏度比较见表1。
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妊高征组的D-D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高于正常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妊高征组的D-D水平分别高于中度妊高征组和轻度妊高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妊高征组的D-D水平高于轻度妊高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高征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高于中度妊高征组和轻度妊高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妊高征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虽高于轻度妊高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的D-D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高征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妊高征组和轻度妊高征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虽高于正常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孕组比较:正常妊娠组的D-D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高于正常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关于妊高征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医学专家根据临床观察与实验室研究提出许多学说,如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学说认为:重症妊高征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为正常孕妇的5~30倍,临床上可以见到重症妊高征患者有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甚至有出血倾向;病理学检查可以见到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均有前纤维蛋白沉积,胎盘梗死区比较广泛,而前纤维蛋白为介于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的中间产物,可能即为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所致[2]。
血液发生凝固时,在多种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分解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和纤维蛋白肽A及纤维蛋白肽B。纤维蛋白单体在转谷酰胺酶的催化作用下变成纤维蛋白,进而促进血液凝固[3]。因此,整个凝血过程就是在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就是性质稳定、不再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在纤维酶的水解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成许多个多聚体,D-二聚体即是其中一种有特异性的降解产物,也是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产物[4]。D-二聚体浓度的改变可以直接反映纤溶酶的活性。血中D-二聚体含量增多提示机体纤溶活性增高,既有形成血栓的倾向,也可以出现纤溶亢进,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表1结果显示,妊高征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和正常未孕妇女,且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依次升高,表明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浓度与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妊高征患者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使胎盘缺血缺氧,绒毛坏死,滋养叶碎片溶解释放凝血活酶,在产生血管内凝血的同时,继发纤溶活性被激活,以清除血管中微血栓,因此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浓度升高[5]。
血液流变学是反映人体内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聚集性及凝固性,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指标。血液的黏度越大、红细胞的聚集性越强则血液的流动性就越小,而血液的黏度越小、红细胞的聚集性越小则血液的流动性就越大[6]。血液黏度由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表面电荷、血小板聚集性和流动性等血液的主要内在因素决定[7]。正常状态下,血液的黏度与其流动性保持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当有一方发生变化,这种动态平衡也将不复存在。表1结果显示,妊高征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高于正常未妊娠妇女,重度妊高征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高于正常妊娠妇女,与倪剑红等[8]报道基本一致。妊高征患者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等增高时,可导致妊高征患者的血液处于高粘滞状态,而高粘滞综合征是妊高征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9]。妊高征患者由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黏度升高,血管壁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大,血流缓慢,导致子宫胎盘缺血缺氧,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破裂,释放并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D-二聚体浓度急剧增高[10]。
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液在妊娠的中晚期处于高凝状态,为预防产时大出血提供一定的生理内环境条件。但妊高征患者,由于血管壁上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循环中凝血酶合成增加,导致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动态平衡发生紊乱。D-二聚体浓度过度增高,高凝状态加重,提示妊高征患者处于血栓的高危期[11]。
总之,引起妊高征的因素很多,本研究通过对妊娠妇女进行D-二聚体及血液黏度检测,不仅掌握其纤维蛋白含量及高凝状态,而且为临床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防止DIC的发生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1]刘 淼.临床医学概要[M].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552-561.
[2]乐 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6.
[3]冯小娟.孕妇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2027-2028.
[4]Greensberg CS,Dcvinc DC,Mc Grac KM,et al.Measurement of plasma fibrin D-dimer levels with the use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 coupled latex bead[J].Am J Clin Pathol,1987,87(2):93-95.
[5]李丽娜,王晓宁,熊红梅.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12(1):62-63.
[6]陈方平.临床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6-220.
[7]陆宏虹,郭志荣,何丽萍,等.老年人群血尿酸与代谢综合症各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4):522-525.
[8]倪剑红,张明洁.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结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86-187.
[9]陈桂申,刘佳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2):1128-1129.
[10]徐望明,杨 菁,田孝坤.血液流变学指标预测妊高征的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7,7(3):29-30.
[11]翁妙珊,陈少香,林 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