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的影像学比较
2011-06-19贺静罗辉李爽
贺静罗辉李爽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 (一院)电诊科,吉林 吉林 132021
胃肠道间质瘤 (GIST)是由Mazur等于1983年提出的,是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非普通壁上皮样细胞含有两种细胞CD117或 (和)CD34表达阳性的间叶细胞瘤。近年来,同平滑肌类、神经类肿瘤已进行了可靠的区分。
本研究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32例病例进行超声、断层扫描等影像表现比较分析,使间质瘤的检出率更高、更准确、可靠。
1 临床资料
男17例,女15例,年龄31~83岁 (平均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黑便14例;上腹部疼痛9例;腹部肿块不愿进食、消瘦5例;腹壁包块2例;无症状、体检偶然发现2例。
2 结论
2.1 术后病理
恶性23例,良性7例,交界性2例。其中液化囊性变5例;1例伴肝左叶受累;2例发现周围淋巴结及肝转移。位于胃18例,肠道11例,腹壁2例,其他部位1例。
2.2 超声表现
?
2.3 CFSMRI表现
?
2.4 X线钡餐表现
向腔外生长的多无明显阳性发现,向腔内生长的局部粘膜皱襞变平或消失。发生于肠道的累及一侧肠壁,并沿肠腔长轴发展,造成肠腔偏侧性狭窄。
3 讨论
3.1 提示恶性表现
①肿块>5cm,呈分叶状,形态不整;②有明显坏死液化区;③侵犯邻近脏器或发现转移灶。
3.2 影像学比较
迄今为止,内窥镜和X线钡餐仍是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对腔外生长型的病变效果不佳。CT或MRI能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定位较准确,对鉴别是来自淋巴的间叶细胞组织还是胃肠道上皮间叶组织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更多用于监测肿瘤对药物的反应和是否复发,对是是否侵及邻近脏器及周围转移灶优于超声。但对良恶性的鉴别较欠缺。
3.3 小结
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GIST的诊断各有优缺点,必须把各种影像手段联合起来,提高GIST的诊断正确率。
[1]Bucher P.Villiger P.EggerJF.at al.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lmal tumors:from diagnosis to treatment.Swiss Medrkly.2004,134(11-12):145~153.
[2]朱雄增,侯英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再认识,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1):3~5.
[3]王全红,张均歆,徐树明等.吸肠道间质瘤,中国肿瘤研究与临床,1998,10(1),61~63.
[4]冯莉.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明病诊治进展
[5]岳松伟.胃间质瘤螺旋 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