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早期应用针灸养脑活络法结合康复治疗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2011-06-19王晓伟金春惠
钟 玲 王晓伟 金春惠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其在全世界都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常见多发病,其发病占卒中的第二位,为全部卒中的10%~40%,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脑出血患者约40%在发病1月内死亡,约66%的存活者致残。早期给予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记忆、思维及运动等一系列功能障碍,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本科研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24 h内的患者采取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并与发病后2周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7月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 (53.53±8.60)岁,左侧基底节出血14例,右侧基底节出血1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 (54.83±9.23)岁,左侧基底节出血13例,右侧基底节出血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选择60例住院诊断为急性脑出血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之外,同时记录患者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以及出血量、出血部位、介入康复治疗时间距发病时间 (简称介入康复时间);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对入组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均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所有入选患者均予以相同的药物治疗,并进行以“养脑活络法”为主的中医针灸疗法结合BOBATH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运动功能再学习的现代康复治疗,每天各40分钟,每周6次,共进行8周的康复治疗,共计48次。
两组患者康复手法治疗的内容相同。实验组从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开始除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一般护理外,同时进行以“养脑活络法”为主的中医针灸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的康复手法治疗。对照组发病后或术后2周进行单纯康复手法治疗。一般常规护理包括:随时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好姿势和体位,防止肢体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给予患者置纸筒于掌心中,矫正掌指关节挛缩,保持足与小腿成垂直角,预防足下垂等;分别行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体位转移,定时变换体位有助于并发症的预防;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进行翻身、拍背;实施一般的心理护理措施。
2.1 康复训练的内容
2.1.1 “养脑活络法”为主的中医针灸疗法
养脑活络法首选四神聪穴,四神聪穴在头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选取0.30mm×40mm毫针,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深约20mm,针后捻转,200次/分钟,捻转5分钟,采用长时间留针间断行针法,然后针刺大墩穴、至阴穴、少泽穴、少商穴直刺法,每日一次,在此期间可做床边良肢位摆放及康复手法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2次,8周为一疗程。
①脑为諸阳之会、为元神之府,四神聪穴具有益神慧聪作用,对恢复神志及语言具有较好疗效。
②同时下肢瘫痪病人取患侧大墩穴,是足厥阴肝经井穴,具有调气养血作用;至阴穴,此穴命名至阴,有尽、到之意,经络由此从足太阳膀胱经下至到足少阴肾经,表示阳气已尽,阴气将起,本为阴经与阳经之交会处,取此二穴具有恢复和促进经络中阴阳经气的传输,更加重要的是具有调补肝肾之功能。如上肢瘫痪则取患侧少商穴,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井穴,其气少故名,有益智醒脑作用;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井穴,命名取义具有润泽脉气初生。
③这四个穴均为井穴,具有转输经气之功能,经临床观察针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快,有时甚至针时即可使原0级肌力上升至Ⅲ级。
“养脑活络法”配合康复手法治疗早期脑出血是对针灸康复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突出体现了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动态治疗的优势。
2.1.2 被动运动训练 被动运动包括患肢各个关节的屈伸、旋前、旋后、内收、外展等运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循序渐进,各关节各方向的运动每次3~5遍,每日2次,同时保持健侧自主活动,维护其功能。当患侧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时,尽量鼓励清醒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做被动活动,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腕关节、踝关节的功能位,防止腕内收及足下垂。
2.1.3 主动运动训练 鼓励患者早期自行进行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当患者患侧肌力恢复到Ⅲ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实验组患者再逐渐进行以下主动运动康复训练活动。①坐位锻炼:置患者于仰卧位,开始先抬高床头30°,然后逐渐加大角度至坐位,或者帮助患者托起肩背部轻轻竖起至坐位,原则是使躯干平衡以适应下床活动,每日3次,开始时每次5 min,然后逐渐增加坐位时间至每次30 min。②站立、步行锻炼:当患侧下肢肌力达Ⅲ级以上时,可练习站立及步行锻炼,先扶患者在床边原地踏步进行重心转移,患侧负重锻炼行走训练中,护士或家属扶住偏瘫侧,指导患者先健侧后患侧向前移动,每日2~3次,开始每次10 min,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至每次30min。③日常生活训练: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自己进食、刷牙、洗脸、穿衣、上下楼梯、移动物品和写字等。
2.2 心理干预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偏瘫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耐心说服解释,明确答复患者提出的有关病情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并向家属说明家庭关怀照顾对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性,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2.3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为瘫肢肌力达Ⅳ级。
好转为瘫肢肌力提高Ⅰ~Ⅱ级。
未愈为瘫肢改善不足Ⅰ级[1]。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3.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实验组住院天数为42~48 d,平均44.3±1.7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46~55 d,平均50.1±2.2 d,两组比较,t=1.71,P<0.05。
结果发现脑出血发病后24小时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应用针灸养脑活络法并结合康复治疗方法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语言和独立步行能力恢复快,神经肌肉功能独立水平也明显提高。本项研究更新了康复治疗理念,偏瘫患者经积极的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工作年龄段的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
本项研究提高了脑出血患者语言及肢体运动的恢复,减少了患者因病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寿命具有明显延长作用,同时减轻了社会和家庭对患者的生活负担及医疗护理费用的支出,因此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造成脑局部血液循环的紊乱,导致神经纤维源得不到正常代谢所需求的足够氧及其他营养物,另外,血肿对神经纤维的直接压迫也会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以往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从恢复期开始才进行康复训练,即患者发病2周后才开始,主要是由于患者在生命体征尚不完全稳定的情况下,产生不敢活动的认识。特别在脑出血昏睡、意识丧失时,活动视为危险因素,其实对患者并无影响[2]。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3]。很多文献报道[4],早期的针灸及康复训练可促进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同时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足内翻等,为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5]。本项研究经过我们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应用针灸养脑活络法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具有显著疗效。养脑活络法是根据中医理论认为脑出血是中风病,临床有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中医认为是语言蹇涩和偏瘫或半身不遂。这是由于病人体内的经络气血运行失常,阻痹不通而致中风偏瘫和语言蹇涩的。我们选用人体主要中风发病脏腑即中医认为中风发病多由肾阴不足,阴不潜阳,肝阳上亢,阳升风动而致。因此先用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的经络交会穴位即井穴,及失语多为手少阴心经病,因此取手少阴心经的井穴进行针刺,井穴是两条经络相交汇之处,易于气血运行阻滞,因此选用针刺井穴,从而疏通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而早期康复治疗根据神经功能“康复六段”理论,利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原理,早期治疗可促进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建,同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这样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为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具有关键性作用。
“养脑活络法”治疗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研究,在脑卒中的康复中发挥了独特、重要的作用。本项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四神聪穴位并结合针刺足厥阴肝经大墩穴、足太阳膀胱经至阴穴、手太阴肺经少商穴、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穴,这些穴位均为井穴。这组穴位共同配伍具有益神养脑通经活络之效,对于中风病治疗具有促进神志状态的恢复,肢体瘫痪功能的提高,具有较高疗效。
本实验组从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开始除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一般护理外,同时进行有计划的“养脑活络法”针灸康复技术结合现代康复手法治疗,给予患者被动运动与按摩,并根据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坐位锻炼、站立步行锻炼、日常生活训练等,促进患者残疾肢体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从而消除阻碍患者康复的继发性改变,加速急性期过后病灶本身自然治愈的速度;同时也不忽视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强化了患者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该系统生理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状况[6]。结果显示,早期应用“养脑活络法”结合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肢体的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1]陶天遵主编.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15-116.
[2]服部一郎,细川忠义,才嘉昭.康复技术全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423.
[3]刘瑛,叶慧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程序及临床应用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0.
[4]张玉珍,苏讯,陈尊霞.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意义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4.
[5]刘红,李娜.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临床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0,6(2):227.
[6]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7.
[7]刘冠军主编.针灸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18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