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支撑番茄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2011-06-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番茄酱技术规程番茄

■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科技支撑番茄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作为全世界最适合番茄生长的地区之一,新疆的番茄产业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正逐步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9月

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一家番茄酱加工厂,在工厂外,满载着番茄果实的大小卡车正排着长队,等待进入厂区卸货,工厂内的一条生产线上,维吾尔族小伙子凯萨尔和汉族姑娘王霞一起检验封装后的番茄酱包装,高温消毒后的番茄酱,通过管道直接灌注到密封的锡纸袋中,然后再装进铁桶,出厂的番茄酱一桶重达200公斤。按照工厂的订单,这些番茄酱将出口到欧洲一些国家。每年新疆番茄收获的季节,在天山南北的许多地方,这样的景象几乎处处可见。

新疆的“红色产业”

作为全世界最适合番茄生长的地区之一,新疆的番茄产业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军户村是远近闻名的番茄种植村,巅峰期全村的番茄种植面积一度达到4000多亩,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种植番茄不仅让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一跃成为全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新疆“红色产业”的骤然升温曾造就了千百个“军户村”。

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几乎是全世界最适合番茄生长的地方之一。独特的光热和水土条件让这里出产的番茄酱具有红色素高、色差值高、固形物含量高、霉菌低等特点,成为国际市场公认的优质产品。

为了把优质番茄资源优势转变为“红色产业”优势,新疆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大力发展“红色产业”。2000年以来,番茄种植和番茄酱的生产每年以40%左右的增速发展。凭借充足的优质原料、优越的地缘优势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新疆番茄酱出口逐年增长。

新疆加工番茄产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加工番茄产业在世界加工番茄产业中的拾遗补缺的地位,也使得中国的番茄酱占全球的贸易总量从1999年的7.7%上升到2006年的40%,成为世界第一大番茄制品出口贸易国。根据世界加工番茄理事会(WPTCWorldProcessingTomatoCouncil)2010年9月的统计,中国加工番茄产量在2007年达到460万吨与意大利持平后,此后的3年(2008~2010年)每年产量均大幅超越意大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加工番茄生产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新疆“红色产业”逆势飘红,番茄产量和产值双双创下历史新高。那一年新疆种植加工番茄118万亩,收购番茄原料428.1万吨,生产番茄制品55.7万吨,出口各类番茄制品50.4万吨,出口额4.6亿美元。2009年,新疆番茄酱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1.83万吨,销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新疆的番茄产业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形成以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中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集群。毫不夸张地说,“红色产业”已成为新疆农产品加工中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吸纳城乡就业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

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新疆加工番茄产业在1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首先,类型丰富的优良杂交品种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上。早在1997年,美国加工番茄专家、加州大学的威廉·西姆斯教授来疆考察时,当得知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是单一的常规品种时,就发出了:“这是天大的笑话!”的感叹。从那时起,新疆的园艺专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选育出我们自己的类型丰富的优良品种!并且,为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从2001年起,新疆农科院园艺所就与番茄产业的龙头企业——屯河股份公司(现为中粮屯河)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始了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经过10年的努力,在国家、自治区科技经费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农科院园艺所与中粮屯河种业公司联手协作共同进行杂交新品种的选育,选育的优良杂交品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近三年(2009~2011年)中粮屯河公司的原料合同种植面积中,杂交品种的年均种植面积接近93%,类型丰富的优良品种满足了生产的各种需求。比如,广适性优良的品种“屯河8号”,可满足大多数地区的生产条件,目前已经成为生产中栽培面积最大的杂交品种;采用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可延长生产加工期、降低生产成本,使得原料的供应更加均衡;选育的适宜机械采收的品种,可满足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和机械采收的需求,其中,早熟机械采收品种“新番36号(屯河9号)”,是国内自主选育的第一个、并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机械采收加工番茄品种;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晚熟机械采收品种“长红(屯河46号)”以及“新番40号(屯河17号)”,是国内首次利用(alc)番茄耐贮基因选育的晚熟耐贮运机械采收品种;选育的优质低酸品种“新番41号(屯河48号)”,是国内选育的首个优质低酸品种,解决了国产品种难以生产优质的“低酸型冷破番茄酱”的问题,目前该品种是国内唯一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低酸品种;选育的优质高粘品种“新番39号(屯河737号)”,是国内选育的首个优质高粘品种,可用于加工生产优质的“超粘型热破番茄酱”。

其次,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十年来,为了推动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新疆农科院与中粮屯河公司共同努力,先后制定了“加工番茄标准化穴盘基质育苗技术规程”、“加工番茄穴盘苗质量分级”、“加工番茄标准化机械采收栽培技术规程”、“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技术规程”、“南疆复播加工番茄栽培技术规程”和“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水肥管理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标准化的加工番茄栽培技术也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夯实了产业基础。比如,育苗移栽技术从无到有,近三年(2009~2011年)中粮屯河公司的原料合同种植面积中,育苗移栽面积年均达72.6%。

为消费者生产“营养、健康”的产品、并让消费者感到“放心、安全”,已经成为现代食品行业最核心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粮屯河公司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番茄采收机,实行了原料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种植和机械采收。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原料质量的标准统一。另一方面,更为了实现对生产的全程控制,确保原料的安全做到对原料的可追溯。在此过程中,新疆农科院与中粮屯河种业公司选育的“机械采收品种”、制定的“标准化育苗技术”、“标准化机械采收栽培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标准化、集约化规模种植和机械采收,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三年来屯河公司年均机械采收面积达到了16.4万亩,占其总面积的23.6%。

再次,研发生产出一系列番茄深加工产品。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为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正逐步改变新疆“红色产业”一直处于世界番茄制品粗加工产品基地的尴尬境地。近年来,新疆番茄加工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加强后续新产品的研发,开发出一系列番茄深加工产品,如“超粘型热破番茄酱”、“低酸型冷破番茄酱”、“小包装番茄酱”、“番茄红素及红素胶囊”、“功能性番茄红素饮料”、“番茄粉”、“番茄皮粉”、“番茄籽油”、“番茄汁”和“番茄沙司”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丰富番茄制品品种,拉长新疆“红色经济”的产业链条。这有望成为加工型番茄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番茄酱技术规程番茄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番茄酱哲学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听话”的番茄酱
番茄酱简史
HOME家系列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玉稻518高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番茄酱吃多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