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1-06-15
资讯
媒体
中国清洁能源行业之忧
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11月30日 何丽艾德·克鲁克斯
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本身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这个行业已走得太远,速度也太快。该行业今后的发展恐怕会更加艰难。
中国的“绿色行动”大致始于10年前,当时能源消耗激增和污染造成的恶性影响开始令中国领导人感到担忧。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一项发展风力、太阳能和生物燃油的规划。自那时起直到今年,中国风力发电产能逐年翻番。根据密切关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CharitableTrusts)的统计,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全年公共及私人投资总计544亿美元。
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发展可再生能源既可以化解国家能源危机,又有利于治理空气污染。中国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燃烧煤炭所致,已经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中国仍然主要依靠煤炭发电,但中央政府已制定了远大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燃料在总体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将从目前的8%提高到15%。这相当于把一个意大利这样大的国家使用的能源全部从煤炭转为可再生能源。
移民的魔力
英国《经济学人》2011年11月19日
现在并非移民的良机。在欧洲,反移民的党派日益得势。在美国,奥巴马没能实现其承诺的移民改革,大批外国科学家在大学中被培养出来然后被驱除出境——这种政策被纽约市长称为“国家自杀”。对移民态度的转变不足为奇。这源于周期性经济低迷和富国边境控制压力不断增加的共同作用。但政府应考虑另一个因素:移民与日俱增的经济重要性以及他们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能作出的贡献。现在世界上有2.15亿第一代移民,占世界总人口的3%。这些血缘关系和语言的网络使跨境做生意变得更加容易。移民有助于传播想法和资金,他们往往很刻苦且富有创新精神。富国可能会受益于更宽松的移民政策,而穷国因“人才流失”受损的担忧也被夸大了。研究发现,除非穷国超过20%的大学毕业生流失,否则人才流动会使它们更富裕。
缺水威胁中国经济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12月06日
水资源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应对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和缺水日益严重的局面。
中国拥有全球20%的人口,但淡水供应仅占全球的7%。中国是全球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一问题已变得更为明显。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总监、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HSBCClimatePartnership)项目负责人王利民表示:“淡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除了今年媒体关注的洪水和干旱问题,由于过度开采,干旱的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这一趋势很难逆转。
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一系列政策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政策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严格污染标准并减少消耗。
今年,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号文件”就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有关,国务院一直在密集下发此类文件。中国政府已拨出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预算,用于未来10年的水资源项目,包括农村灌溉、防洪、水资源供应和节水。
农业消耗了中国大部分的水资源,因为为了帮助满足日益上升的食品需求,农作物灌溉面积已扩大。“水资源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生态发展,”世界银行(WorldBank)的蒋礼平表示,“水资源确实短缺,这对食品安全有着重大影响。”
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以及中国对进口大豆和玉米日益严重的依赖,将食品安全提到了政治议程上更高的位置,这为水资源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推动力。
政策
商务部发布茧丝绸业“十二五”规划
商务部近日印发《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年均蚕茧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丝及丝绵类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以上,蚕桑经济收入超过200亿元,蚕农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丝绸工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真丝绸商品出口保持在35亿美元以上。
《纲要》明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及装备。初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行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到2015年,数字化智能自动缫丝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增真丝绸织造设备中无梭织机比重达到90%以上,优势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强化自主品牌发展。积极推动企业终端产品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打造10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影响:
《纲要》对于推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意义,对于提升东部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我国东部先进丝绸制造聚集地;继续引导和推进茧丝绸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生态园区和新型产业集群有着重要作用。
国家粮食局参与粮食物联网示范应用合作
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上,国家粮食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粮食局签署了粮食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合作协议,将联手加强物联网在粮食流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在会上说,粮食行业是传统行业,负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而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更要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粮食流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粮食行业应用,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行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对此,“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粮食流通领域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江苏粮食局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RFID技术的区域粮食物流示范项目已经在江苏省取得良好效果。研发的智能粮情检测、低剂量环流熏蒸、智能通风、高效谷物冷却等“四合一”技术,已经在1000多个中央储备粮库推广使用。
◎影响:
信息化在粮食物流方面的应用,对加强在途粮食监控,实现粮食质量全程可追溯,最终实现粮食流通的现代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论证完成
从11月17日召开的种业发展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农业部已完成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规划》发布后,各省(区、市)也要按照《规划》的总体布局和要求,做好本地区的种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农业部副部长韩长赋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抓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落实,创新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我国骨干种子企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坚实基础。他同时指出,要重点提升种子生产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种业管理能力。
◎影响:
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韩长赋称,农业部将在种子储备、种子生产保险、制种大县奖励、良种繁育补贴、强化经费保障、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
声音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中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农产品需求的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由于未来5~10年工业化、城镇化高峰期的到来,劳动力、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会被分配到其中,将会抑制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表示。
“只有抬高国内原产地大豆的市场价格,增强农户种植积极性,才能守住国内产量底线。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还需要相关政策扶持。否则,国内原产地大豆不但会遭遇转基因污染的威胁,而且整个产业链将遭受巨大冲击。”
——卓创资讯大豆分析师赵雪表示。
“植保为粮食安全服务,农药为植保服务,中国农药是植保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为确保粮食安全,植保未来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粮食和其它作物的产量、产品质量,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
——西美国际董事长吴忠辉在“2011年中国投资前沿年会”上表示。
“农业生产过度追求规模化将有可能带来中国更多的农民失业、乡村社区消亡以及使得多样化农业遭到严重的破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近日在
发表题为《农业工业化失灵与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的文章中强调。
“近些年频繁出现的菜价坐‘过山车’、‘卖难’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即无序生产。蔬菜等农产品的‘卖难’只是一个开始,持续下去未来就可能出现‘买难’的情况。”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九说。
“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是大势所趋,可以想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标准还会继续提高。”
——11月2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如是说。
数字
57121万
国家统计局12月2日发布报告,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不仅实现了“八连丰”,更是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纪录,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
7.06
国家发改委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在11月16~23日一周期间,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连续第11周回落,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也小幅回落,但幅度相对小一些,令期内猪粮比价进一步回落至7.06。
212亿
近日在湖北省采访时了解到,今冬明春,湖北将投入212亿元资金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50万
据了解,辽宁将重点围绕玉米、水稻、瓜菜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今后将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50万亩,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2.5万
12月1日,甘肃省粮食局在兰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举行公开竞价交易会,向省内市场定向投放首批省级储备小麦(均为国标一、二等粮)2.5万吨。
410亿
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发布的消息,江西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突破410亿斤,亩产374.9公斤,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