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推动新疆跨越发展的引擎
2011-06-15新疆农业科学院农机化所马月虹
■文│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机化所 马月虹
农业机械:推动新疆跨越发展的引擎
■文│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机化所 马月虹
如果以大规模农业机械运用作为一个地方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那么新疆许多地区如今正处在转变的关键时期。
麦收时节,新疆伊犁河谷的农田里,一派繁忙与丰收的景象。与以往相比,农田里不仅有忙碌的农民,还多了不少大型收割机的身影,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麦浪中往来穿梭,说起收割机,农民会翘起大拇指连连夸好:“用收割机又快又省工!”
无独有偶,近日,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农民吐鲁洪·买买提领到1.1万元农机补贴款,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年我买了一台东风三菱拖拉机,自己花了2900块钱,国家补贴8700块钱,还买了一个喷雾器,自己掏了2400块钱,国家补了1400块钱,我很高兴,感谢党的惠农政策。”
据了解,随着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新疆农业机械有了长足发展,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近五年新疆大、中型农机具增加迅速,农机装备从机具种类、机具质量都不断优化。特别是当前对农民增收影响大的林果业、畜牧业、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发展迅速,过去单一的粮棉机械装备发生明显变化,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发展时期。
“十五”以来,国家、自治区投入农机系统各类科技专项经费8000多万元,获得专利160多项。新疆的棉花铺膜播种机、玉米收获机、青贮收获机、牧草松土补播机、残膜回收机、干果精加工成套设备、液压翻转双向犁等农机产品均具国内领先水平,新疆农业机械的研制和开发能力在全国处于前列。
农牧业机械化
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经济作物、果蔬和牧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从而使农业机械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的高效和精准农业机械加快发展。保护农业环境、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技术与装备迅速发展。
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和农艺结合逐渐紧密,高效、省力、低耗的机械化耕作栽培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大幅提高,保护生态环境、适合农业持续发展的农机化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新疆兵团农科院研究所完成的《地膜覆盖栽培机械化技术引进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产生了较好的效益。新疆农机厂研制的《机械深施化肥、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适合自治区农业生产、作业效率较高,减少了化肥和种子用量,有良好的使用前景。目前新疆农业播种机械化程度已达90%,播种机械正向精准方向发展,为农机科研人员带来了更加艰辛的研究课题。
植保机械由小型化向大、中型化发展,适用、节能、高产、安全、低喷量、低污染、高技术含量的植保机械产品得到应用,防飘技术、自动对靶技术、农药直接注入技术得到采用、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用于植保机械。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研制的自走式超低量喷雾机达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新式的超低量草场专用灭蝗机具,2006年在伊犁霍城、伊宁县作业9万亩,治蝗救灾,为农民挽回了经济损失。该机具也用于果木园林、城市绿化病虫害的防治作业。
收获机械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发展林果、谷物、经济作物、青饲牧草和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和设备,并逐步向电子、液压综合技术方向发展。“新疆—2”联合收割机上世纪90年代末在跨区作业的拉动下风靡全国,不仅为我国小麦、水稻收获机械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奠定了我国收获机械工业的技术基础。目前全区稻麦机械收获已达96%以上。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研制的新疆特色经济作物打瓜联合收获机作业性能可靠,在塔城、昌吉等打瓜产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800台。随着新疆林果业盛果期的临近,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等新疆特色鲜食水果的机械采摘是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畜牧机械由单纯引进模仿向自主研发方向发展;饲料加工机械从单机向规模化、成套化与新技术相结合方向发展;牧草机械化作业机具向草原保护和改良与人工草场建设并重的方向发展。新疆农科院主持的《新疆百万亩优质饲草饲料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获农业部2005年“丰收计划”二等奖;新疆农机化所主持完成的《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配套机具研制》在阿勒泰、伊犁等地区草场作业面积25.3万亩,推广应用28台,获2006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秸秆揉丝、打捆、袋装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包含的玉米饲草揉丝机、打捆机成套装备已在南疆伽师、巴楚、和田等地应用710台套,大受维吾尔农、牧民的喜爱,获2011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新疆机械研究院完成的“牧神”系列《新型多功能自走式玉米/青(黄)贮联合收获机研制及产业化》作业可靠、性能稳定,近几年畅销全国,获2011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自治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棉花机械化
为了适应新疆扩大商品棉基地建设的需求,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政策支持下,全区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过科技攻关,开展了机械化植棉,采棉与清棉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承担了多项研发项目,其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完成的《采棉机及清花设备引进试验研究》1998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4MZ—2(3)型自走式采棉机的研制》1999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棉花苗期残膜回收机》项目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获第十一届全国技术发明银奖、2002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棉田“净土工程”耕前地表残膜回收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多轮改进试验,形成年产能力100台生产线2条、自建中试线1条。共生产残膜机系列产品86台、销售76台。在新疆兵团、自治区棉区的38个县市及团场累计示范面积21.85万亩。获201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于适合新疆的经济型采棉机的研制和应用工作尤为艰巨和急需,还正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根据新疆特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就开展了葡萄种植生产机械化、葡萄干加工成套设备以及新疆特色干果加工工艺及其设备的研究,其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同行领先和先进水平。这些科研成果的应用,使自治区特色干鲜果产品—葡萄和葡萄干的种植、加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提高了产品品质,为发展自治区的特色农业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葡萄干精加工工艺及加工成套设备》1989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首届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
为顺应市场需求,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近几年深入开展了《新疆特色干果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和改进,其中包括干果分级机、上油机、清洗机、烘干机等专利产品,该成套设备除了能够清洗红枣、杏肉、杏干,还可以清洗绿葡萄干,解决了绿葡萄干清洗褐变的技术难题。在乌鲁木齐、喀什、巴州、博州、哈密、吐鲁番6个地州干果加工生产线得到了实际应用,累计加工干果2.16万吨,加工的果品远销国外,对自治区特色干果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获2009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新疆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市场潜力很大。
设施农业工程
设施农业机械向智能化、信息化、专家管理系统方向发展。2006年由新疆农科院联合喀什、阿克苏、吐鲁番、塔城等农业科技单位实施的自治区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设施农业产业化》,带动五地州项目示范区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成果组装配套、集成创新,使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涌现,并逐步被当地少数民族农民所接受。项目已正式颁布设施农业技术标准16项。农机化所承担的设施农业机械—热风炉、卷帘机、施肥罐等设备在全疆热销。日光温室生产的亩效益逐年提高,其中秋、冬茬番茄单茬亩产达16.38吨,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新亮点,由此引领新疆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集成的《新疆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建立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6816.5亩,技术辐射区6.62241万亩,引进推广优良菜、果、瓜、食用菌等新品种105个,配套新技术27项,获201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建立了设施农业安全、优质、高效生产的典范,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疆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目前全区设施农业已进入“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阶段。
事实证明,自治区农业机械在长期的开发建设中,在节本增效、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及各项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