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1-06-11张源媛

对外经贸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制成品进口商品类产品

张源媛

(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0;2.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200439)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对外贸易保持着年均17.5%增长率,高于经济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特别是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3番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2009年迅速恢复,进出口额实现了13.8%的增长,并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进口额13948亿美元,增长38.7%。

长期以来,在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人们往往更多强调出口或贸易顺差。受此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一直“重出口,轻进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除了1993年出现贸易逆差,其余年份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的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外汇储备增多,出现了与贸易伙伴国摩擦加剧和贸易条件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贸易逆差国为摆脱“双赤字”和国内经济的困境,把责任推向中国,多次要求人民币升值。从国内环境来看,多年贸易不平衡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推高了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并制约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应重新认识进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调整外贸政策,扩大进口,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我国进口与GDP同步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总额从1978年的108.9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3948.3亿美元。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第29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从1981—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和进口增长率的对比情况来看(如图1所示),除个别年份外,进口的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长率,特别是2001年后保持年均约15%的增速。

受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影响,中国进口贸易在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1998年进口出现1.5%的负增长,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和非食用原料进口大量减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进口贸易显著下降。出现进口负增长是由特殊情况造成的,总体来看我国进口额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而快速增长。

图1 1981—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与进口总额增长率关系

(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三、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进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说明一国在资源、要素配置、技术等方面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研究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显然离不开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分析。

(一)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1980—2009年中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分别从1980年的70亿美元和131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2898亿美元和7161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一直高于初级产品进口。

从进口的比重来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初级产品进口比重高达40%,1983年后比重快速下降,1986年降至10%左右,此后稍有回升占比保持在15%~20%之间,2004年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原材料、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上升,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出现上升,2008年达到32%。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比在60% ~90%之间波动,90年代以后相对稳定,进口比重维持在80%左右,2004年以后又有所下降。

图2 1980—2009年中国进口商品比重

(二)初级产品进口结构

1.饮料及烟酒(SITC1)和动、植物油脂及蜡(SITC4)在初级产品的进口中所占比重较小且稳定。SITC1类产品从未超过4%,SITC4类产品除个别年份超过10%以外,其他年份占比一直在10%以下。

2.非食用原料(SITC2)进口占比较高且较稳定,约为40%,1982—1985年占比曾连续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保持在45%左右。

3.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SITC0)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3)的进口占比呈相反趋势。SITC0类产品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从改革开放初期占一半下降到5%左右,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与此相反,SITC3类产品占比有了很大的提升,由1980年的2.9%提高到2009年的42.8%,成为我国目前主要进口的初级产品类别之一。

非食用原料(SITC2)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3)类产品的进口在初级产品进口中占据了很大比重,1998年以后这两类产品进口比重之和超过80%,2005年以后更是高达90%,我国对此类能源性产品的需求增大,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及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如图3所示)。

本文从Al掺杂的HfO2高k材料的集成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不同环境(N2和O2)和不同退火温度(450 ℃、550 ℃、650 ℃和700 ℃)的PDA工艺对Al掺杂HfO2栅介质MOS电容的EOT、Vfb和Ig等电学特性的影响,实现了Al掺杂HfO2栅介质材料的工艺优化。

图3 1980—2009年中国进口初级产品构成比例

(三)工业制成品进口结构

从图4中,我们可以发现1980年以来工业制成品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第一,工业制成品中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杂项制品(SITC8)和未分类的其他商品(SITC9)产品的进口比重相对稳定。SITC5类产品在1995年前有一定的波动,其后进口比重基本在15%左右;SITC8进口比例稳中有升,从1980年的4.15%逐步上升到2009年的11.9%。SITC9类产品进口在1980—1991年间稳步上升,1991年进口比重占到了21.05%,1992年后进口比重急剧下降,此后年份进口占比一直不足1%。

第二,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SITC6)和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这两类产品的进口呈相反变动趋势。SITC6产品的进口份额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的下降,原因在于中国轻纺产品生产及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随着这类产品贸易条件恶化,轻纺产品出口比重相对下降进而导致轻纺原料进口减少。与之相反,SITC7类产品的进口,从1980年的51.19亿美元,已增至2009年的4077.97亿美元,1999年以后这类产品在进口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高达50%以上。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产品和设备进口需求增加。

(四)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对研究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处理,以有效消除它们的异方差,减弱时间趋势性,并保证经此变换后的数据不改变彼此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记为LNGDP(国内生产总值)、LNIMC(初级产品进口)、LNIMG(工业制成品进口)。进行相关性检验,LNIMC、LNIM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3和0.9686,加入时间趋势并作 LNGDP与LNIMC、LNIMG的线性回归,发现初级产品进口每增加1%,GDP将增长0.15%;工业制成品进口每增加1%,GDP将增长0.45%。工业制成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图4 1980—2009年中国进口工业制成品结构比例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进口规模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第一,进口可以扩大国内供给和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生产性商品(机械设备、原材料、中间品)进口,可以扩大国内供给能力,直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对于消费性商品进口,会带来消费需求的“示范效应”,提高国内的消费水平,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第二,我国扩大进口,提高了国家经济开放度,使中国企业进一步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和国际供应链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第三,我国扩大进口,有利于改善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中国外贸的均衡发展。

2.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进口在长期内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一,能源类产品进口可以弥补我国对石油、矿产品等重要资源型产品的供需缺口,保证国内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减轻国内环保压力,顺应了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二,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自主研发和产品升级换代越来越重视,国内企业在具有一定的技术吸收、模仿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及成套机械设备的进口也带动了国内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促进了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拉动了经济增长。

(二)对策建议

1.积极适度增加进口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连续17年的贸易顺差令我国累积了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具备扩大进口的条件,因此,应该调整外贸发展战略,适度增加进口,实现外贸的平衡发展。

2.优化进口商品结构

一是优先进口基础性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类产品。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所需要的基础性材料和能源产品将不断增加,应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加大此类产品的进口;对国内稀缺、生产成本高的原料用进口原料予以替代。由于农产品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高度依赖,我国可适当增加耗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农产品进口。

二是扩大技术设备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加快先进技术引进。进口高新技术设备,提高进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可以提高我国当前总体科技水平并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资本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可以补充我国一些相对短缺的生产要素,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扩大技术设备和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的同时要避免重复进口和消化吸收,注重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适度增加消费性商品的进口。生产及贸易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中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将迅速扩大,消费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应适度增加此类产品的进口。

[1]Helpman,E“Growth.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rade”.NBER Working Paper 1998(3).

[2]Titus O.Awokuse Causality between exports,imports,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transition economies.Economics Letters,2007(94).

[3]De Benedictis L and Tajoli L.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Similarity in Trade Structures Empirical.2007(34).

[4]熊启泉,杨十二.重新审视进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05(2).

[5]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猜你喜欢

制成品进口商品类产品
中国与RCEP 成员国制成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消费者报告!玩具童车类产品3C认证新规发布,7月1日起实施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四川省初级加工品和工业制成品对GDP的实证分析
中国-捷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2014年7月重点家电类产品进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