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价值重构:全球化视野中的地域性设计语言
2011-06-08李宪珍
文/李宪珍 金 东
李宪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生)
Li Xianzhen (Graduate Student, School of Art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金东(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教师)
Jin Dong (Teacher, School of Arts,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随着全球化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快速渗透,全球化已然成为了一个极具扩张性力量的现代性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它蕴涵着不可剥离的现代性意味,它甚至正在成为一个表达现代性价值目的的关键词语,而且也日益被赋予了一种超经济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跨文化的话语权力。全球化的现象既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又起了某种毁坏和抛弃传统文化的破坏作用,强势文化沙文主义的进逼扫荡着地域文化遗传的传统价值,导致地方性传统文化特征的弱化甚至消亡。美国著名文化理论家弗•杰姆逊就敏锐地感到,由于西方世界掌握了文化输出的主导权,通过文化传媒把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编码在整个文化机器中,强制性地灌输给第三世界,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的文化传统面临西方文化机器的威胁,母语在流失,文化在贬值,意识形态不断受到渗透和改型。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种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不可避免,世界文化与地域性传统文化这两个既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系的文化的交织和冲突,自然也涉及到了与设计文化全球化密切相关的“地域性”问题,使今天的设计变得日益错综复杂。所谓“地域性”设计,不仅反映在设计的外在形式上,还应当更多地表现在文化价值的历史取向上。然而,全球化是以与历史性割裂联系为前提的,历史意识作为一种深沉的“根”表现在历史维度中就是传统,历史意识的消失使得第三世界告别了诸如传统、历史、连续性,在非历史的当下时间体验中去感受文化断裂感,在全球化的现代进程影响下,中国现代设计中地域性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一个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急迫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中国设计”该如何寻觅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地域性文化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
一、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近来我国的许多设计作品在国际舞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并不能掩饰我们设计的整体落后的窘状,深刻反思就不难发现,我们的设计作品缺乏的是地域性文化内涵,缺少的是民族性本土特色,这也正是我国艺术设计落后的根源之所在。文化内涵是任何优秀设计作品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因素,是艺术设计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失去文化内涵的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力。靳埭强、韩家英、陈绍华等著名设计师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很好的范例。他们的设计作品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他们不仅仅注重民族文化底蕴的发掘和本土意识的确立,而且已经把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很好地融入到中国地域性传统文化中。韩家英的成功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深刻领悟和精妙应用,从靳埭强的字体海报到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成功也是因为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汉字书法和印章艺术,不难看出从传统汉字文化中吸收营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一条途径。中国汉字及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地域性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组成部分。弗•杰姆逊也对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特征深感兴趣,尤其希望第三世界文化以其本真和充满理想精神,提供具有鲜活生命的文化基因以拯救西方第一世界的困境,他衷心期望第三世界文化真正进入与西方文化“对话”的话语空间,以一种特异的文化表意方式打破西方文化的中心性和神圣性,进而在后现代潮流中展现第三世界文化清新、刚健的风格,以及走向世界的新的可能性。①
汉字及其书写的形式构成了中国地域性文化中奇异的视觉景观,是民族文化流传的基本媒介要素,其承载的文化信息是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动向,它以各种载体形式广泛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所以说汉字在每个历史发展时期对我国的地域性传统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影响,是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基本保障。汉字演变的过程是汉字字体不断创新求变的历史,中国的汉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朮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悠久的发展历程。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是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金文是先秦时期的雕刻或铸造在青铜器皿上的古文字。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字体的线条已经非常成熟,结构整齐,多取方势,为现代汉字字形打下了基础,小篆已经实现了符号化和规范化,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隶书始于秦而盛于汉,有着一段较长的时间演变过程,隶书结构规范,平正舒展,是当时人们喜爱而又得到长期使用之文字。楷书的笔画端庄、结构紧凑、形体优美,一直为世人所喜爱而沿用至今。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强调适当连笔,书写自由。草书是汉字急剧变化的一种字体,字形如龙飞凤舞、行云流水,但普通人难以辨认。印刷朮发明后,为适应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版镌刻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奠定了现代汉字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几百年来,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长宋、扁宋、仿宋等多种变体。这些新生的字体,都是应雕版印刷和传统活字印刷的需要诞生的。近代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在西文字体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等多种新的字体。我们的前人还在书写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艺术理解和思想感悟,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就产生了独立门类的汉字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依靠单纯线条的架构,通过相互间的组合关系,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境界发挥到了极致。
二、传统汉字的现代设计价值
中国传统的平面设计从一开始就和汉字书法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汉字的一点一画到每个汉字的字形音义,无一不是艺术创作的元素。店铺前悬挂的“幌子”招牌可看成广告设计的雏形,而很早就出现的“公文告示”更像是海报设计的萌芽,这些具有朴素设计意识的“作品”大多以书法字体为主要元素来实现的。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法设计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草根智慧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汉字体图形,如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字体设计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凝聚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字体艺术设计在中国也是有悠久传统的,这是我们发展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现代字体设计文化的根。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随着中国本土设计的成熟与西方设计的冲击,中国设计师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上。汉字作为高度符号化的地域性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数字化技术手段、大众消费文化的推动下,不断迸发出新的视觉效应与设计意念,早已超越书写的层面而成为现代设计中的一种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成为设计师迷恋的形式语言与设计手法。这从众多的以汉字为元素设计的精彩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如对笔形结构展开研究、借象形文字进行创意、借用笔传达情趣、借书法寄托温情、寻偶合阐释现象等。视点不同,风格各异,但都反映了本土地域文化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汉字是汉族语言的视觉表达形式,能传递出强烈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特征,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师应当提高汉字修养,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思维,分析汉字的图形本质、独特构成、美学价值、民族精神,并自觉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汉字以其独持的构成形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美学价值成为现代设计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的光彩。
汉字来自与对自然的模仿,本身就天然地具有图形的特质,无论是笔画还是比例设计都十分匀称,它的独特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形成的特定空间就是一种美的感受和认知,具备一种独立的视觉美学元素。在汉字设计过程中,将汉字转化为“视觉图形”是必然,特别是多种排列组合更进一步丰富了汉字的可设计性。图1的标志设计以汉字“尚”为基本造型元素,通过对文字整体的视觉创造,在夸张与理性、形式与意念的激烈碰撞中,巧妙地与灯光图形符号拼贴结合,锤炼出线条和结构的统一,概念的传达清晰而简练。
汉字是一套完善的形、意、音统一的形式系统,既可表形,也可表意,这不仅使汉字具有信息传达的直接性,还丰富了字体设计的视觉表现力。视觉性一直是汉字构建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汉字“六书”造字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相互衍生的构造方法体现了古人在创造文字时表意造型的设计思想,是表达汉字美学可能的基础所在,是设计师最热衷并且从中发现视觉意念的灵感来源。在汉字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取汉字最初之形,还是取其意,或者取其神,都可收到非常奇妙的视觉效果。我们的近邻日本十分重视汉字的发展与设计,有许多设计师如白木彰、田中一光等十分努力地探索汉字体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各种汉字体主题海报设计竞赛精彩纷呈。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有许多设计师致力于汉字体的研究与设计,通过视觉样式的营造来发现汉字体的文化价值。
而汉字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已形成一套与印刷字体的视觉感染力截然不同的书写技法、风格与审美体系。书法的介入给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篆书高雅、隶书古朴、楷书刚直、行书清趣、草书灵动,几千年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熏染所形成的文化特质让我们不仅能激发观赏者的情感,更能增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书法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去,增强作品的生命力。一方面,我们必定要面对自身艺术进程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遵循国际文化的游戏规则。③在继承传统、借鉴国外的过程中逐步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
图1 标志设计(设计:金东)
三、汉字价值的重构创新
发现了汉字的文化价值与美学可能,并不等于说就完全找到了汉字的设计应用途径。如果缺乏正确的设计思想指导,甚至会在强调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极端地走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认识误区,陷入扼杀各种创新的文化孤立中。强调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倡导地域性设计语言决不是复古主义,我们要撇开教条僵化的民族主义情结,因为世界性并不以民族性作为判断的主体。现代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与元素的认同,不能仅仅拷贝一些传统汉字字体就自认为是地域性设计,这只会使设计流于肤浅。真正理想的“现代设计”应该以一种融古通今、多种文化包容并存的姿态,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精神实质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做到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设计的精髓所在。
在商业活动高度活跃的崭新时代,汉字体几乎渗透到了视觉设计的各个领域。字体不仅需要使传达的信息准确独特,同时也应唤醒人们对新的视觉样式的感受意识,这就必须突破现有的认知与思维经验,建立新的评价标准与原则。首要的就是将汉字的视觉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提升汉字体的独立视觉意志,对地域性文化符号以打散、重组、拼贴、叠加、扭曲等现代设计手法演绎与重构,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纯化字体结构,动摇方正形态,梳理视觉秩序,融入图形化元素,使汉字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与国际设计潮流同步,使地域性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认同,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因此,我们所要努力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汉字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它转化到我们当代的设计之中。图2是著名设计师韩家英设计的天涯杂志推广海报,汉字设计成为了视觉层面上一种轻松的字体游戏,完全破碎、削弱、模糊了汉字的认读功能,刻意营造的强烈陌生感呈现出震撼却又愉悦的视觉阅读效果。图3是时尚杂志的字体再设计,设计师尝试对字体解构以重新实验结构规律,在笔画减省的基础上巧妙融构符号,贴切地表达了大众时尚的文化内涵,激烈冲动的笔画线条赋予了作品潇洒时尚的“酷”感。形式连贯原理使字体的“剧变”不失字体的辨认特征,追求的是独创性与可读性的平衡。
图2 天涯杂志推广海报(设计:韩家英,1999年)
图3 时尚杂志字体设计(设计:史启新)
在现代设计中使用传统书法能产生特定的文化韵味,然而,直接采用书法字体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使书法艺术具有时代气息,更好地融入到设计作品中,成为表达思想、组织视觉秩序得心应手的设计手段,就必须将书法与媒体、技术、材料相结合,以拓展视觉表现力。设计师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手段对书法字体进行适当的视觉处理,增强传统书法字体的设计感;可以通过打散重构的方式来扩大文字的图形意义,增强视觉上的识别力。经济全球化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同时,设计的审美表现也面临新的挑战,设计师要凭借敏锐的艺术直觉能力去发现与构筑新的美学价值,并具体地予以视觉化表现。在现代设计中应该继承传统,但继承的正确途径是发展它,丰富它。要发展,要丰富,就必须活跃创新思维,树立超越意识,不断推陈出新④。必须以新的美学思考在设计中表达传统汉字的时代审美精神与审美观念,在汉字设计的视觉构成上追求最新时代内涵表现,才能在时代变换中保持时尚活力。
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珍贵的精神财富,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设计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我们的设计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国地域性设计则应强调民族性,对本土文化保持高度敏感与洞见,挖掘文化符号中不可替代的文化附加值。在紧跟国际文化大趋势的同时,如何用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汉字文化精粹,使地域性本土文化展现新面貌走向世界,是历史交给我们设计师的重大使命。我们的设计师要赋予汉字以崭新面貌,把传统汉字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精髓,诠释中国独有的理念与智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激发新的生命活力又永葆民族精神,才能得以不断传承延续,我们的设计艺术在地域性、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注释:
①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1.
②史启新.汉字解构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3.
③张强.迷离错置的影像:现代艺术在中国的文化视点[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5.
④翟墨.“越是论”再正讹[J].美术观察,2003(9):84.
[1]王治河.全球化与后现代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4]史启新.汉字LOGO设计中的字体探议[J].装饰,2004(2).
[5]张学东.全球化语境下设计本土化之省思[J].装饰,2006(4).
[6]易忠.旅游商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J].装饰,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