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对接时的思考与实践

2011-06-08黄位政

创意与设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工艺文化

文/黄位政

黄位政(台中教育大学 教授兼主任)

Huang Weizheng (Professor and Chie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aiwan)

一、文化创意产业名词用语释疑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中文词汇,一开始两岸并不一致,直到近几年才慢慢有共通。台湾于2002年5月,依照台湾挑战2008的发展计划中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计划”所确定。至此,文化创意产业为台湾公共部门正式定名。

大陆于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2001年3月,这一建议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所采纳,文化产业发展正式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然而,近10年来大陆各地在推动、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纷纷将文化产业名称改为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多半认为,创意产业反映出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新的趋势。①

大陆学者祁述裕认为:使用“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没有好或不好的区别,只是使用哪一个称谓更好。他认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在当代中国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更有时代感,也更有前瞻性。②从上两则数据显示,大陆地区有逐渐将“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转向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用语的趋势,使两岸用语趋于一致。

在英国“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是有所区分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所指的是跟创意设计有关的产业,与在地文化并不一定有关。“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 当代的用法则泛指跟在地文化有关所衍生出来的相关产业,例如产业文化观光等。“文化创意产业”之用语确实鲜为人用,仅出现于极少数的学校系所名称用语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于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的定义:“结合创作、生产等方式把本质上无形的文化内容商品化;这些内容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形式可以是商品或服务。”③

综观上述各种“文化创意产业”用语内容之描述,本文尝试整理如下:源自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从内容来看可以是商品或服务。创意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可称为未来性产业,而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性来看:它是“跨领域与异质繁殖”的新产出;产业背景源自文化的经济价值;产业立基于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文化商品化时强调它的个别性与地方传统,形式内容具艺术性、原创性、文化性、社会性、科技性与商业性。因此在营运上,“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跳脱文化与经济分流(对立)的概念;从产业的角度来了解文化与经济在当代复杂的结合关系。就实务操作之实践面而言:“将有价值的文化内容物,不论其为有形或无形,以此做为创意发想的来源与依据,经由设计的方法将其繁衍出一新产品,这产品仍需经制程设计的加持以达到商品化价值。”④当然,此商品可以是机能至上的用品,也可以只是精神依恋的符号象征信物。

二、传统工艺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的挑战

走进台湾乡村小镇,不见田园里工作的人群,只见几位老人在庙埕闲聊,空荡的田间小路两旁碧绿阡陌并非稻田,而是隐含阵阵质朴幽香的蔺草田,这曾是台湾早期出产蔺草而闻名的小镇——苑里。

由于时代的变迁,早期具有高经济价值的蔺草,如今有如垂老长者,不再有能量为地方带来实质的发展效益。从前,蔺草可以编织成各式农业社会的生活必需品:草席、草帽、提袋乃至各式家具等。

如今,因大量廉价化学工业制品的冲击与劳动人力成本的提高,加上生活形态的改变,使蔺草工艺产业链与蔺草工艺技术双双凋零,这是当前台湾传统工艺产业普遍的缩影。深究其因:1.传统的工艺产业属劳力密集产业,在人力、材料等各类成本的不断提高,导致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2.传统产业外移,加速了工艺产业链的崩解。3.当代工艺产业走向唯美艺术表现,与常民生活需求渐行渐远。4.工艺产业之产业规模都属微型小量,产业能量有限又无力营销,导致专业代理人(产品开发商)投入意愿低落。在前述因素交互影响下,工艺产业的发展确实难题重重。

所幸,近年来在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努力推动下,台湾工艺产品在材料、技法、工序(制程)上都有明显进步,也成功地建立品牌并进军国际重要会展获得许多好评。⑤但普遍工艺产品仍给人保守的印象,缺乏时尚设计风格,特别是面对流行时尚的消费市场。因此,提高设计在工艺产业的影响力,为商品导入国际设计观点,建立以本土为主体的特殊设计意识,乃为当务之急。

三、一个合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架构想象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为跨领域整合的异质繁衍特性,它需要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组构,来孕育这饶富想象充满可能性的未来经济。政府公共部门在推动此政策时,一定要因应产业特性筹组跨部会的发展委员会,才足以因应产业跨领域的本质需求,否则,终将见树不见林。产业发展理想环境分别从下列几个构面来讨论:

1.法制面:树立完备的法规典章,如两岸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⑦,这是两岸公共部门确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宣示;智财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均属创意构想、知识密集等无形流动形态内容,由于标地物不易指涉保全,因此更需立法保护,否则无忌的盗版行径足以击沉创意大舰,使产业无法获益,最终造成创意与资源不再投入之恶性循环困局。

2.环境面: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之建设,如文化基因库的建构,文化是有价值的,历史是有意义的,但有价值的文化历史要如何转化出有产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呢?这需要配备完整的属于各地自己的文化基因库,如文物符号、文化色彩、文化生态之调查研究与采集等,作为设计运用与讨论的大数据平台;人才与空间的群(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性为跨领域与异质繁殖的新产出。因此,把不同的人不同的物搅和在一起,是一件很棒且值得尝试的事。研发奖励与智财权的制定以及对民众的教育推广也是刻不容缓。

3.人力之资源面:优质人才培育机构与机制的设立,奖励高教体系投入文创高阶整合营运人才培育,传统技艺保存与传习推广。国家艺师的认证,授予崇荣,引导社会多元价值观之建立。

4.营运面:创意产业的风险性高,需要健全稳固的商转机制来支撑。鼓励创投融资的投入(分摊产业不确定性与风险指数);产品代理人制度的规划(生产与营运营销的专责与分工);辅导有潜力之商品进行品牌经营,参与国际会展与全球营销网络串联;文化消费市场的拓展,鼓励人民参与文化活动进而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厚植文化消费市场基盘。

四、探索中的文创实验基地——花漾柳川创艺屯

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由于各地文化与资源差异,必然形塑出各自特殊的营运模式。循此概念,本文探讨了台中教育大学的一些经验,也许它无法异地再制但核心精神或许可供交流讨论。台中教育大学因应师培大学的转型发展与社会对跨领域人才的需求,于2008年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学位学程”⑧,成为台湾高教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与营运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延伸教学深度与扩大实务经验,于2009年设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⑨(图1),其定位为学程之产学合作窗口,一者接受内部的委托案与外部标案之争取与执行,一者提供学生实务面的学习机会,透过此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案件的创意发想、提案撰写以及案件的设计执行。为了突显台湾传统工艺的丰厚资源,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与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发展策略合作签订契约,共同推动工艺产业之传习与活化创新计划。“花漾柳川创艺屯”⑩(图2)于2011设置完成并开始营运。目前创艺屯共有七位工艺师工坊(详见注9网站)进驻,每个工坊内含工艺师个人作品陈列展售区(图3)与工艺体验教学区(图4),工坊任务除明确提供本系学生习艺教学之外,也实验着城市老街区文创产业营运的可能模式,以作为未来类似案例之参考。另外还有一更深远的目的,即透过群(集)聚效应⑾期待激发出跨领域与异质繁殖的新产出(如文创产品客制化中心)。花漾柳川创艺屯空间为50年代闲置老宿舍再利用案例(图5),房舍的后方是一片广场,充满着各种想象的画面,过去杂草丛生乏人问津,如今在整修后,周末不定期举办各类的艺文展演(图6),包含音乐、电影、工艺家工坊体验、创艺市集(图7)等,带动中台湾的文创活动。使此聚落成为柳川沿岸年轻力量的汇集地,结合传统工艺美学及现代年轻人的创意⑿(图8),创造出源源不绝的活力新生命。“花漾柳川创艺屯”的造街计划不仅要点燃大台中都市活化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火种,更要添薪材增火力使它成为中部地区一个新的文化创意光点,未来将持续引导小区居民与学生学习及认识传统工艺技术方法,让创意结合在地文化、设计美学的观念导入常民生活中,实践创意生活化,宣扬尊重创意智权之时代文化氛围。

图1 文化创意设计中心(黃位政摄)

图2 花漾柳川创意屯的现状空间(黃位政摄)

图3 花漾柳川创意屯工艺师作品展售空间(黃位政摄)

图4 花漾柳川创意屯的传艺空间(黃位政摄)

图5 花漾柳川创意屯为50年代宿舍再利用案例 图为改造前拍摄(黃位政摄)

结语

若说知识经济年代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轨迹,那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人类文明史未来的第一希望。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列车已开动,目标是清楚的。然而,路程却是遥远又充满挑战,若想排除沿途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首先在社会思想面:需要进行启蒙运动,透过所有途径全力推行“尊重智慧产权”、“设计有价”、“差异化的多元价值观”等观念,使其深植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其次在社会生活实践面:需要建立并落实“文化公民权”⒀,透过文化公民权行使,扩大人民文化活动参与机会进而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厚植文化消费市场基盘,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优质环境,活络市场之余创造更多跨界合作与多元交流平台,为跨领域产出立下先机。如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好希望,才是人人可期待的美梦。

注释:

①2010中国文化产业年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617.

②2010中国文化产业年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617.

③经济部工业局.2007台湾文化创艺产业发展年报[M].2005;22.

④商品化价值此处意指:文创商品需透过设计整合、制程研发、市场营管等机制,融渗文化面(文化清高之理想命格)与产业面(成本与营利的世俗命格)把这看似背离冲突的两件事,兼容运作于无碍,达真正商品化的条件。

⑤赖怡利.台湾工艺[J],vol.40:50:台湾工艺时尚Yii品牌于2007年由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媒合工艺师与设计师合作开发,作品曾参展意大利米兰家具展、巴黎家饰家具展,获得好评。

⑥华总一义字第09900022451号(2010/02/03总统令制定公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为台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基本大法。

⑦国发《2009》30号(2009/09/26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大陆推动文化产业基本大法。

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学位学程目标与特色: 1.本学士学位学程为一全新学系,跨学院(管理与人文艺术院)执行科际整合教学。2.培育双重或多重专长人才,以响应社会对跨领域整合人才的殷切需求。3.采小班(工作室)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抽象想象思考能力、资源整合思考能力与实践执行能力,以培养结合知识与实作(文创产品的产出活动),兼具创意与经营管理能力之人才为目标。

台中教育大学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学位学程网站http://www.ntcu.edu.tw/dcci/

⑨文创设计中心设置理念:经由文化创意产业学位学程培育与养成各类相互交织与支持的创意能力,并且结合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的产学合作,其目的是藉由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整合本校各系所单位,于产业合作之案件,将各系所师资与学生导入其中,强化本校与产业界之联接,使不同领域专长之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配合,并且节省校方资源之重复,建立产学合作与资源共享,带动本校多元化整合之效益,厚植文化产业与本校创新发展。

台中教育大学 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网站http://www.ntcu.edu.tw/ccdc/

⑩为提供工艺与设计多元化的可能与交流平台,2011年6月在台中教育大学中华路1段4号旧宿舍区成立“花漾柳川创艺屯”,使此聚落成为柳川地区年轻力量的汇集地,结合传统工艺美学及现代化年轻人的创意,创造出源源不绝的活力新生命。故“花漾柳川创艺屯”旨在教育推广,希望能让更多居民及各大专院校老师、学生、机关及团体开始注意、了解并投入真正属于自己在地生活的创意行列中。

⑾工艺师与工艺师、教授群与工艺师、设计师与工艺师、学生与工艺师等,经由创艺屯这邻里人性化实体网络,发展多组多轨的交流激荡,“跨领域与异质繁殖”的新产出指日可待。

⑿本系同学与鹿港镇传统立体刺绣工艺师─许陈春老师习艺,再结合胶彩之父林之助老师所创作的花卉胶彩画特色,孕育出一系列的趣味设计品。如本系林家萱同学制作的作品《花镶》(脂粉绽放的菊花手表),呈现了传统工艺技术与新生代设计创意结合的新风貌。

⒀文化公民权系译自cultural citizenship一词。由于廿世纪末,文化快速地全球化,世界各国的公民,皆无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认同的问题。文化公民权,它突显了一个以民众为优先的文化政策理念,即参与文化活动是基本人权不应有阶级差异,借以培养具有文化素养的公民为目标。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1110838(2011/7/27浏览)

图6 花漾柳川创意屯假日广场活动空间(黃位政摄)

图7 花漾柳川创意屯假日创意市集(黃位政摄)

图8 本系林家萱同学制作的「花镶」作品(脂粉绽放的菊花手表),呈现了传统工艺技术与新生代设计创意结合的新风貌

[1]Richard Caves. 仲晓玲,徐子超译.文化创意产业-以契约达成艺术与商业的媒合[M].台北:典藏艺术家庭有限公司,2008.

[2]徐中孟.中国文化创艺产业研究[M].台北:秀威信息科技,2009.

[3]2010中国文化产业年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4]陈昭义.2007台湾文化创艺产业发展年报[M].台北:经济部工业局,2008.

[5]吴存东,吴琼.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林正仪.台湾工艺[J]. 南投: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2011. vol31. vol.40.

[7]黄位政.台中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学位学程设置计划书[R]. 台中:台中教育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工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