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平台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以苏州工艺美院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形态与色彩》课程为例

2011-06-08文/何

创意与设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基础色彩专业

文/何 敏

何 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He Min(Lecturer,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源于一次讨论,对象是展示设计工作室负责人毛建华老师。这一次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毛老师谈到:“在近些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展示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越来越清晰,课程的设置也在不断优化,然而有些课程虽然开设了,但是指导大纲还是大平台教学大纲,主要集中于平面的二维形态研究,展示设计的专业侧重不强,解决不了展示专业后续教学的衔接问题。一年级学生的《形态与色彩》平台课程,应该从平面的基础研究过渡到三维的形态与色彩研究,在‘透视、比例、空间关系、空间色彩’上有所侧重。如果顺利打通这一环节,后面的一系列专业课程教学可能会事半功倍。”笔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基础教学对于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于是,对大平台基础课程《形态与色彩》的教学做了些调研分析,试图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意见。

图1 大平台基础《形态与色彩》印刷媒体专业上课场景

一、《形态与色彩》基础课程的开设

视觉传达系目前设有三大专业——广告媒体技术、摄影和展示设计。展示设计专业,开设时间较早,成立于2002年。当时开设此专业借鉴了国外的许多经验,又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鉴定的发展要求相对应。同年,视觉传达系开始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原有基础上,导入了一年级实行大平台基础课程教学,二年级分专业方向教学的改革试验。大平台的概念,就是视觉传达这一平台,所有的三大专业基础教学,都是基于这一平台之上。总体看来,这些年的基础课程教学,还是成功的,为苏州和江苏的设计服务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大平台、小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也已成为视觉传达系的一大教学特色。

从2003年以来,大平台的基础课程教学也在逐步进行调整,以素描、水粉和图形基础为主的教学正在向图形的造型研究和色彩研究过渡。2006年,成立了大平台专业教研室,改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把素描、色彩、图形描绘统一到了《形态与色彩》课程中。一是解决了基础课程过于单一的问题,二是试图找寻一条可以和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有效对接的通道。从改革的过程来看,对基于平面设计为基础的印刷媒体专业和摄影专业来说,大平台的《形态与色彩》基础课程教学,还是很有效果的,对于专业的帮助非常大。(图1)而对于展示设计专业来说则过于强调二维的形态研究,在三维空间能力的培养方面则显得较弱。(图2、图3)

目前,大平台的《形态与色彩》课程开设时间较长,已经成为一年级的核心课程,分别安排在一年级的上下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开设《形态与色彩1》,主要教学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基本描绘能力及色彩的基本理论,教学时间为10周,总课时160课时;第二学期,开设《形态与色彩2》,主要教学目的是图形的创意和再造及色彩的基本应用,教学时间5周,总课时80课时。从每学期18周的总学时来,其总课时占的比例还是非常大的,足以看出此门课程对于学生基础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二、展示设计的《形态与色彩》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分析视觉传达系的三大专业(印刷媒体、广告摄影、展示设计),在专业特性上有明显的不同,印刷媒体着重平面二维形态的研究,广告摄影则重光影表现和构图,而展示设计更是特色鲜明,它强调“空间形态”。目前,三个专业,一年级的课程共用一个大平台课程——《形态与色彩》。从专业特性上看,前两个专业主要基于二维形态的研究,《形态与色彩》的平台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展示设计目前还是沿用大平台的《形态与色彩》课程进行教学。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不太切合专业实际。这几年,视觉传达的基础教学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许多课程也和国际接轨,学生不再忙于一般的素描和水粉练习,而是以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中来,这是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展示设计的基础课程教学,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笔者认为,可能是基础教学老师,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特点缺乏认知和了解。笔者对近年的几份展示设计《形态与色彩》教案进行了研究,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答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形态与色彩1》

周数:10周 教学总课时:160课时

教学专业:展示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形态”被视觉感知的原理及其内在的构造规律。

2.建立对“形态”的准确描绘能力,对结构的深入分析能力,对工具与材料的掌握运用能力。

3.建立起眼-手-脑敏捷协调的互动通道。

4.摄影“光感”训练,从认识室外自然光源到室内自我模仿光源。

作业要求:素描写生(光影,材质)4K/2K 4张;色彩(光影,构成)、色环、变色4K/2K 4张;黑白摄影作业:20张;材质拼贴不少于10张。(含各小单元的快速描绘作业);自然光摄影 不少于50张一年级第二学期《形态与色彩2》

周数:5周 教学总课时:80课时教学专业:展示设计

教学目标:从侧重基本造型能力训练过渡到创造性思维与基本造型能力有机结合、协调并重,使之与后面的专业课程实现无缝对接。

作业要求:

课题一:结构及形态分析设计(一张线作业(不小于4K),六张创意小图训练/A4);课题二:重构性造型及表现练习;课题三:装饰色彩表现与材料媒介;课题四:意象色彩形式与综合表达等等。

分析两个学期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一是教学大纲与展示设计专业岗位能力有脱节: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重点让学生了解工具与材料的基本运用,学会描绘事物,体验内部构造,训练光感。而第二学期,注重二维造型能力训练向创造性思维的过渡。这么大的课时量全部集中在二维训练上,没有重点突出三维练习,没有侧重于“空间造型和空间色彩”。试问,如何让展示设计的学生建立他们的专业意识呢?(图4、图5)

图2 展示设计大平台基础《形态与色彩》学生完成作业场景

图3 展示设计大平台基础《形态与色彩》学生完成作业场景

图4 展示设计专业同学在进行二维形态研究

图5 展示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色彩研究

二是展示设计的纵向团队教学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展示设计的基础课程是以一年级大平台为基础的,是横向联系,没有向纵向延伸,也就是没有深入到展示设计专业方向中去。教学是一个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如果单单把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割裂,很容易形成孤军深入,各自为政,形成不了共通的“课程链” 。

三是教学方式和方法太过单一,缺乏整体设计。上课内容,基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是完成任务做完练习,并不能真正投入到“形态与色彩”的研究中去。有些作业也全是耗时练习,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时规定的教学目标。(图6)

图6 花两周时间完成一张作业

三、展示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有必要谈一谈展示设计专业的特性。展示设计属于空间传达,与广告媒体和摄影有本质的不同。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强调“空间造形”和“展示平面”,特别是对于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但是展示设计与室内设计有所不同,除了空间能力需要掌握以外,还要有很好的平面设计能力,如字体、标志、色彩、排版等。这些都是展示设计专业的核心能力,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升的。以下例举几个具体能力要点:

1.空间思维的能力

展示设计练的是“手、眼、心”,眼睛看到,心里想到,手中绘到。练的是“三维的空间的感知能力”。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牢固的三维空间造型和想象力上的。学生基本的三维能力训练是基础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形态与色彩》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在于此。所以,展示设计的平台课程教学,其教学设计应从简单的二维造型入手,逐渐向三维空间过度,引导学生关注三维形态的研究,教学则重点强调“透视、比例和尺度”的关系,通过对“结构空间”的强化训练及认真分析,让学生脑中形成三维的空间意识。

2.空间色彩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于“空间色彩”不了解,还停留在平面的色彩基础原理上。其实在一个特定空间中,二维的平面色彩因为受到了“光线、材料、景深”的影响,其反射的波长是不一样的,人眼对于处在空间的色彩变化会很敏感,同一色彩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显示出不同的“色调”和“明度”。展示设计的学生,和室内设计的学生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学会色彩的空间运用。

3.快速表现的能力

快速绘制三维设计草图,表达自己的创意,这也是一项基本能力,体现在脑动手动。快速表现,体现在一个快字,有可能是现场把想法绘制给客户,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一定的三维空间造形和创造能力,以及准确的手绘造形能力。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学重点,都应该在基础教学中体现。

4.展示平面的能力

展示设计的工作室主任毛建华老师说:“平面是立体的俯视,在做展示设计的平面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变成立体的形态,以及周边的环境的协调和最终的展示效果”。展示的平面设计和一般的印刷平面,有本质的不同,展示设计的平面除了基础的平面设计要素之外,还要充分考虑“立体形态、周边环境、尺度大小、材料肌理、色彩协调”等各类关系,这又纳入了空间概念。因此,展示设计是“展示+平面”的综合体现。(图7-图12)

图7

图8

四、关于展示设计《形态与色彩》教学的几点思考

既然展示设计有以上特点,那么在基础平台课程教学中就要有所体现。如果回过头来看平台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那就是一级服务一级的关系,是打基础。我们把整个三年的课程体系看作是一根线,那么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就是珠,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根有机的“链”,它构成了整个教学的体系。《形态与色彩》虽然在视觉传达大平台的基础之上,但具体到展示设计专业,它则不能游离于“展示链”之外,所以专业基础平台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专业其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1.分专业细化平台课程教学大纲,使之更具有方向性

目前视觉传达专业的大平台《形态与色彩》教学,还是基于视觉传达这一大平台下。,它的教学大纲,是06年修订的,教学大纲的总体服务对象太广太大,越来越不适应专业方向课程教学,需要及时调整,制定更符合专业发展、更有利于专业建设的分专业细化平台课程教学大纲。当然,这需要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一起研究探讨。笔者的观点是:首先,从展示设计专业调研入手,分析社会上对于展示设计人才需求,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课程体系,搭好教学框架,从源头上做到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其次,建立分年级展示设计课程规划教研室,修改并细化分年级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描述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课时量,给教学指引方向;第三,展示设计平台课程是整个展示设计人才培养的最前端,展示设计的基础“三维能力”和“平面基础”能力培养,应在课程中充分体现。这就要求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调整,强化分专业平台教学,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2.平台课程教师应纳入专业教学方向教研室,引导并建立专业系统思维

《形态与色彩》基础课程教学专门成立了大平台基础课程教研室,共有教师12人,其中兼职教师6人(4人是本系插画工作室教师,2人是外聘)。在这个团队中,有4位老师负责展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这些老教师的构成基本以画家为主,他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多年的基础教学经验,对二维形态和平面色彩的研究非常深入。因为是独立教研室,而且有许多外聘教师,基础课程教学老师很少与专业教学有横向的联系和沟通,所以缺少整体展示设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系统思维。

如何科学地做好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笔者认为,首先要打通平台课程教师与专业教研室的横向联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形态与色彩》教学大纲要由展示设计教学团队和基础教研室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以保证教学的前后衔接;二是团队共同述课。平台基础课教师进入专业方向工作室述课,从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作业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听取方向教学团队的教学建议,共同做好课程教学设计;三是定期选送基础课程教师进入相关专业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感受展示设计教学和实践的关系,反过来推动平台教学改革。

3.平台基础课应更加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展示设计强调“观察、感知、动手”,通过观察感知二维形态到三维空间的转变,感知空间的尺度、比例关系,感知空间结构、环境色彩,学会快速描绘,这些都是《形态与色彩》教学需要培养的基础能力,所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可以多样,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导入生活,把生活导入课程,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课题教学、体验教学等提升教学质量。以案例教学为例,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展示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比如上海车展的一些真实展厅,以发生在身边的项目,进行“空间造型”和“色彩运用”的分析,再引导学生了解透视、尺度、材料等关系。还可以穿插一些体验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转换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哪里,看什么,有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先在教学方案中就要认真地做好规划。外出体验,可以是一些建筑或是室内空间的写生练习,通过快定量和快速的写生,强化“透视、尺度、结构”的思维和表现能力。也可以重点参观一些公共空间,如博物院、大型展厅、展览会等,现场做一些摄影、录相、手绘记录,回来后进行整理研究,教师重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从中看出学生对于基础能力的掌握程度。

图9

图10

图11

图12

结语

展示设计专业在国内正在发展,也在不断壮大。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出现,这是正常的。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还在前行,也许有许多国外的先进经验供我们参考,但是由于国情和教学体制的不同,不能实行拿来主义。文中提到的《形态与色彩》平台基础课程,是笔者在体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教学案例。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思考,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教学,让更多的人投入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探索,提升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基础色彩专业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