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疗法护理在CT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2011-06-08柴雪枚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3期
关键词:血肿低温脑出血

柴雪枚

(湖南省华容县中医院,湖南 华容 4142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病,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三大特点,虽然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但容易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后遗症。临床治疗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开颅清除血肿及止血,但由于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部位深,开颅手术止血困难,所以华容县中医院采用CT定向钻孔引流术联合亚低温疗法护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而术后良好的护理对手术后病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62例,均来自于华容县中医院外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38~82岁,平均61.7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头部CT证实基底节出血38例,丘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9例,原发脑室出血3例;出血量30~130mL;发病至手术时间3h~3d;血压170~210/100~120mmHg(1mmHg=0.133kPa)。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亚低温疗法护理组各3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统计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头颅CT检查确定出血的部位及血肿量,根据体表投影,同时避开重要的功能区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麻下手术刀切开头皮全层至颅骨,手枪电钻(选择直径4~5mm麻花钻头)钻透颅骨,细克氏针戳开硬膜,用3.5mm带导丝硅胶管做血肿穿刺,以CT测量血肿深度、计算颅骨厚度再根据硅管上的刻度决定插管深度,置管成功后用10mL注射器抽吸3~5mL血凝块后接引流袋,缝合头皮以固定引流管,手术即告完成。术后复查CT,证实于血肿腔内无误,当引流到一定程度,引流管不再引流时,可血肿残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5mL加尿激酶20000~30000U,以助引流,直到满意为止,最长可达7d。

1.3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经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体会

2.1 亚低温疗法护理组

2.1.1 一般护理

将患者置于空气流通、安静的病房,减少陪护人员,绝对卧床休息。卧床体位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偏向健侧,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血肿的引流及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意识障碍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氧气吸入,躁动不安者应积极查找原因,适当保护性约束,以防止患者扯拉引流管及加重病情。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痰多者及时吸痰,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床栏及床头柜每日用消毒剂消毒。

2.1.2 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送入ICU专人护理。24h心电监护,每30~6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血压一般控制在140~160/80~100 mmHg,血压过低易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过高则容易引发再出血。②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脑出血患者多为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常采用物理降温,且查找发热原因,警惕颅内感染的发生。③密切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每1~2h记录1次,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对称性及对光反射等对判断颅内压和脑水肿很重要,及时发现提示脑疝的先期表现,尤其在注射尿激酶48h内。

2.1.3 术后并发症护理

①肺部感染:由于患者昏迷,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功能下降,误吸或人工气道建立,自然防御屏障被破坏引起各种病菌感染,应及时发现感染指征,做出相应措施,如吸痰、气管切开、雾化化痰、加强口腔护理及痰培养应用相应抗生素等。②高血糖:有些患者有糖尿病史,或由于应激性的血糖升高,应采取降糖措施,调节静脉补液粮盐比例,鼻饲患者减少糖的摄入。③血钠异常:多由于中枢性代谢紊乱或救治不当引起,一旦患者出现血钠异常,尤其是高血钠,应跟踪抽血检查血钠,并调整钠盐摄入,注意患者意识变化,以降低患者病死率。④上消化道出血:多为应激性溃疡引起,多表现为胃管内有鲜红或咖啡色胃内容物,或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都可危及生命。可应用洛赛克、甲氰咪胍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留置胃管者,插管时要动作轻柔,尤其是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避免引起插管时反射性脑血管扩张。⑤再出血:主要由情绪激动、剧烈咳嗽、血压过高、用力排便,有血液病、慢性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原因引起,应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控制血压,注意观察患者凝血状态,批导排便及日常家属护理,采用止血药物及保肝等综合处理措施,若已出现再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给予及时处理。

2.1.4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清洁以减少污染,避免引流管脱落;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时注意夹管,以免引流液逆流增加感染机率;单纯血肿腔引流时,引流袋放在床头低位引流,若血肿破入脑室,有多量脑脊液经血肿腔内穿刺针引流出,为防止颅内压过低,一般将引流袋抬高15~20cm;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如有新鲜血液流出,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通知医师,复查CT,对症治疗;术后注入尿激酶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注药前要夹管,开放后先抽吸空气再注药,以免引起颅内积气;术后48~72h经复查CT,颅内血肿完全引流出来或大部分引流出来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做闭管试验,拔管时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运送患者做检查时夹管,以防引流液反流引起颅内感染。

2.1.5 亚低温疗法护理

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实施亚低温疗法护理措施,患者在术后3h内开始亚低温治疗,采用冰帽或降温毯进行降温,同时给予冬眠剂肌内注射。控制降温速度为0.5~1℃/h,3~5h内将体温降至32~35℃,亚低温治疗时间一般持续3~5d,亚低温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血气分析、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当患者病情平稳后逐渐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先撤冰袋,冬眠剂逐渐减量,最后停药;调节室温25~26℃,复温应缓慢而平稳,每4h体温升高1℃;避免体温大幅波动导致复温性休克及血压再增高再出血,呼吸功能不良者慎用杜冷丁,备呼吸机;若有寒颤,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安定或硫酸镁;一旦发生复温休克,立即予多巴胺静脉滴注,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2.2 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降温采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等方法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6.5~38.5℃。

3 结 果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常规护理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8例,重残8例,死亡12例;亚低温疗法护理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12例,重残5例,死亡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4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抢救生命,其次是尽可能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致残率、致死率[1]。在血肿抽吸过程中,首次抽吸量不宜超过血肿的60%,这是由于脑出血患者出血多在30min内自止,血肿形成后局部压迫作用是脑出血自止的重要机制,剩余的血肿部分可起到止血作用[2]。本研究中,亚低温疗法护理组更注重体温的护理,亚低温疗法让脑细胞处于“半冬眠或冬眠状态”,脑代谢降低,耗氧量降低,改善脑血流,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组织乳酸蓄积,可减轻脑组织酸中毒程度;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此外可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和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等作用,从而减少患者因高热出现的病情反复[3,4];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和亚低温疗法护理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显示,常规护理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8例,重残8例,死亡12例;亚低温疗法护理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12例,重残5例,死亡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例(%)

由此可见,亚低温疗法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宗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1]王咏莲.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3.

[2]刘金平,王君.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08.

[3]张玉英,秦淑英.立体定向下血肿抽吸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45.

[4]水涛,只达石,张赛.高血压脑出血亚低湿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3):173-174.

猜你喜欢

血肿低温脑出血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