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2011-06-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3期
关键词:门脉螺旋原发性

田 野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影像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对于肝脏病灶的鉴别诊断能力和检出率则是医学影像学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本次研究对CT、MRI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进行手术或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62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患者的年龄在40~76周岁,平均年龄58周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持续性增高,并有消瘦、乏力、不同程度的黄疸以及间断性的上腹部或肝区疼痛等表现。

1.2 方法

①使用的设备。所使用的CT设备为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所使用的MRI设备为:GE signa HDE 1.5T MRI。②扫描参数。64层螺旋CT:120kV,200mAs,pitch53,层厚0.5cm×64。患者保持空腹,并根据个人情况饮用500~800mL的水,减少胃内气体伪影所造成的干扰。在进行全肝平扫之后还要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所使用的对比剂为优维显100mL,注射速率为3mL/s;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的20s、60s、3min进行肝动脉期扫描,门脉期扫描和延迟期扫描。MRI:平扫采用二维扰相GRE正反相位T1WI扫描及脂肪抑制FSE T2WI扫描,层间距2mm,扫描层厚度7mm,常规行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采用LAVA 技术(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GRE T1WI 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所用的对比剂为马根维显15mL,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的20s、50s、3min分别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扫描。③影像表现。CT表现:平扫多数病例呈低密度结节状,仅4例为等密度,边缘清楚或不清楚。62例患者中55例肝动脉期病灶显示强化,密度高于肝,低或近似于同层主动脉,其中全瘤范围均匀一致强化的为34例,全瘤范围不均匀性强化的为21例,动脉期呈等密度的7例。55例肝动脉期明显强化的病灶中,门脉期密度下降低于肝的51例,等于肝的2例,高于肝的2例。动脉期呈等密度的7个病灶门脉期均呈低密度。本组检查出门静脉癌栓21例,侵犯胆管7例,肺转移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2例。MRI表现:62例患者T1WI:高、等、低3种肿瘤信号的的例数分别16、12、34,差别较大,如果患者出现了假包膜征,那么其表现基本为肿块边界清楚,周围见低信号环,厚度不一。T2WI:肿瘤信号相对较高,大多呈不均匀状态,坏死部分和活瘤结节混合交错,肿瘤信号不均匀。在注射增强剂之后扫描,大多数肝癌在增强T1WI上会呈现与CT强化方式一致的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呈现对低信号的“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本组检出门静脉癌栓20例,侵犯胆管9例,肺转移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

1.3 观察对比

对经手术或皮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62例患者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符合度、符合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通过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处理数据经过t检验。

2 结 果

CT、MRI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与符合率比较,见表1。

表1 CT、MRI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与符合率比较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CT 正确诊断56例,诊断正确率为90.32%;MRI正确诊断59例,诊断正确率为9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MRI诊断的正确率稍高于CT。

3 讨 论

由于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精度且对肿瘤组织检出的敏感性较高,因此CT和MRI长期以来都是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不过由于二者在工作原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诊断效果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螺旋CT采用的是容积方式扫描,因此扫描速度极快,患者只需一次屏息即可完成对整个肝脏的扫描任务,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呼吸、伪影所导致的漏检。该方法还通过自动压力注射器对对比剂的注射量和方法进行控制,在强化峰值获得数据,因此病变和正常实质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显著,有利于患者病灶的顺利检出。螺旋CT所采用的双期扫描方式能够充分反映出患者病灶部位的血供特点,有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使肿瘤的检出被加上了“双保险”。对于个别检出困难的病例,延迟扫描呈低密度能够帮助更好的对其进行定性,不过在对脂肪肝背景下的肝癌及一些血液循环较慢的患者,门脉期肿瘤强化的密度仍然高于肝,容易导致误诊[1]。另外,一些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分化良好的小肝癌的血供方面,螺旋CT的检测无显著差别。因此,螺旋CT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MRI为多序列扫描,因此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肿瘤组织内部的出血坏死、脂肪变性等病理学变化进行反映,确定组织特性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强,能够对病灶边缘、肿瘤组织进行清晰的显示,并能通过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T2WI信号的不同,很好地进行区别,再加上动态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使其能够发现患者肝内<1cm的结节病变,因此在对小肝癌进行鉴别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不过MRI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会受到患者呼吸的影响,对于那些心肺功能不良及老年患者可能因患者配合不佳,而影响其病灶观察和图像质量,另外,受心脏搏动和主动脉伪影的影响,在膈顶处和肝左叶处的病灶较难发现。

总的来说,MRI和螺旋CT双期扫描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各有优势,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二者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MRI的诊断效果(95%)要稍优于螺旋CT(90.32%),说明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检测方式,从而在经济性和准确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1]熊梦祥.螺旋 CT 双期扫描技术、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时珍国药医药,2010,21(8):2128.

猜你喜欢

门脉螺旋原发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