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晏父子与宋代江西文化*

2011-06-06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庐陵晏殊江西

唐 红 卫

(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唐五代以来江西经济、文化、教育对二晏父子的影响

宋代江西文学异彩纷呈的景象构成了两宋文坛的一道灿烂风景线,宋代江西文化的兴盛成为文学地理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亮点——以晏殊、晏几道家族为代表的宋代江西家族文学与文化更是亮点中的亮点。

博学能文的二晏父子出现在宋代的江西不是偶然的,它是唐五代以来江西经济、文化、教育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唐五代以来江西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些重要数据(参见表1、表2、表3)。

表1 人口数据

表2 郡县数据

表3 北宋江西重要经济数据占全国的地位

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唐五代以来江西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些重要数据(参见表4、表5、表6)。

表4 作家作品数据

表5 藏书家

表6 北宋江西重要文化数据占全国的地位

再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唐五代以来江西教育飞速发展的一些重要数据(参见表7、表8、表9)。

表7 学校数据

表8 进士、状元数据

表9 北宋江西重要教育数据占全国的地位

除了这些比较宏观的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之外,江西文化对二晏父子还有一个十分微观具体的影响值得一提,那就是南唐冯延巳在抚州播下的词的种子:

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1](P288)

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解愠,试续南部诸贤,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2](P221)

于是,词史上有了所谓的江西词派: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3](P3585)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公,并有声艺苑。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元献与文忠,学之即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元献家临川,词之有西江派,转在诗先,亦云奇矣。[4](P66)

晏家临川,欧家庐陵,王安石、黄庭坚,皆其乡曲小生,接足而起,词家之西江派,尤早于诗家。[5](P23)

西江诗派,卓绝千古,唯词亦然。有宋初造,文忠、元献,实为冠冕。平园近体,踵庐陵之美;叔原补亡,嬗临淄之风。乃若《桂枝》高调,振奇半山;《琴趣外篇》,导源山谷。南渡而后,户工嘌唱之习,士鹜社集之名。尧章以鄱阳布衣,建言古乐,襟韵孤敻,声情遒上,瑰姿命世,翕无异辞。[6](P38)

罢相当年向抚州,仕途得失底须忧。若从词史论勋业,功在江西一派流。[7](P35)

北宋前期词以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等为主体,二晏为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欧为庐陵人(今江西吉安人);故称为江西词派。[8](P264)

北宋前期词坛上,晏殊、晏几道父子和欧阳修等人代表着一种创作趋向,他们都继承南唐词的遗风,都以小令见长,都以风格的清丽婉约为词。由于二晏为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欧阳修为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所以后人称他们为江西词派。[9](P836)

不管江西词派是否成立,宋代的代表性文学----词在江西确实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参见表10)。

表10 江西宋代词作概况

二、二晏父子对江西文化的影响

江西文化影响了二晏父子,二晏父子尤其是作为北宋前期政坛、文坛的领袖之一的晏殊,也影响了江西文化。二晏父子对江西文化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最主要的是对江西文人的提携。晏殊对江西文人的提携颇多,例如欧阳修、王安石、刘敞、刘恕等许多北宋江西文人都得到过晏殊的提携和关照。间接影响最主要的是,晏殊一方面以文学起家使自己功成名就,另一方面以文学和道德治家,使五代和宋初原本默默无闻的江西晏氏家族一举成为江西四大望族。关于晏殊以文学起家的事迹,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笔者不再赘言。然而,晏殊以文学和道德治家的情况,今人很少听说。笔者以晏殊残存下来的材料为证,首先来看晏殊的《答中丞兄家书》:

殊再拜三哥廷评、三嫂座前:领手书,深喜王事外万福安宁,此中婆婆、新妇等如常。寄物甚多,倍烦神明,骨肉不必如此。四郎思晦下面三孩儿贻、矩、宗愿,知已取在彼,知令读书否?假如性不高,亦令读书、学诗、学礼;宜亲老宿有德之人,所冀向后自了得一身,免辱门户也。此最日夕急切事。二十七宁殿直二年,大段听人言语,谨卓不曾出入,兼识好慈善得力,免劳人心力,亦应是从有家累,知惜身事兄弟,且免一件忧煎。因信上闻,希令诸子知之。若能稍学好事,免为人所嗤笑,成立得身,父母一生放心有望矣。门前不要令小后生轻薄不着实者来往,或寻得一有年甲严谨门客教训诸子甚好。先少师所以常孜孜于此事,重念余白、饶鼎朴实,嫌其余轻薄。殊日思量,方知是格言也。近日京师官中行公事甚多,细视多是人家子弟轻事玩狎,非类致之者。是知小儿女尤宜亲近有德,远轻薄之徒也。二娘子已商量与应茂才异等秀才富弼为亲,极有行止文艺。

这是晏殊写给哥哥晏融夫妇的家信。开头简短的两句客套话之后,立即是详细得略显啰嗦的关于家族子弟教育的叮嘱----“令读书否?假如性不高,亦令读书、学诗、学礼;宜亲老宿有德之人,所冀向后自了得一身,免辱门户也。此最日夕急切事”;“ 希令诸子知之。若能稍学好事,免为人所嗤笑,成立得身,父母一生放心有望矣。门前不要令小后生轻薄不着实者来往,或寻得一有年甲严谨门客教训诸子甚好”;“近日京师官中行公事甚多,细视多是人家子弟轻事玩狎,非类致之者。是知小儿女尤宜亲近有德,远轻薄之徒也。”家信中的这种不厌其烦的对家族子弟文学与道德两方面教育的叮嘱 ,从一个侧面鲜明地显示了晏殊以文学和道德治家的情况。

接着,我们来看晏殊的《答赞善兄家书》:

十一哥赞善兄、十一县君尊嫂座前:庄客至,知大事礼毕;日月迅速,哀痛无极,奈何!奈何!志文本及寄殊生日衣服及孩儿妳妳等信物柑子、黄雀、鲊等,领讫。地远不须烦神,况人事有何穷极?置得宅子,大抵亷白守分为官,须随宜作一生计,且安泊亲属,不必待丰足。尝见范应辰率家人持十斋,自云:“一以劝其淡素好善,次则减鱼肉之价,聚为生计。”果置得一两好庄及第宅,免于茫然,此最良图。况宦游何穷期,兼官下不得营私。魏四工部,可为戒也。然须内外各宜俭约为先,方可议此。殊家间仆吏等,直至今两日内破一顿猪肉,定其两数,或回换买他鱼肉,亦只约猪肉钱数,以此可久。此持久之术,是以常为宗亲及相知交游言之。建节之说,皆虚传也。今边事尚未息,须当他委重任,乃建节,或兼见命,必不于优闲处用此职。况须因干求经营方受,殊一生不曾干求,况今虽位极人臣,更何颜求觅?是以须待出于特命,且不能效人干请结托,以致势虽恬静,若非久特差,则远近高下,应难推避。不然,则必不可求请。凡虚传者,但请勿信。古今贤哲有识见知耻者,量力度德,常忧不能任者。不佞当负以重愧,畏重责,是以终无幸求。其更识高者,非亲耕不食,非亲蚕不衣,孺子之类是也。盖功利不能及人,而坐受窃其膏血,纵无祸,亦须愧赧也。殊来多介僻者,理在此,今因信略及之。

这是晏殊写给堂哥晏詹夫妇的家信。由信的开头“庄客至,知大事礼毕;日月迅速,哀痛无极,奈何!奈何!志文本及寄殊生日衣服及孩儿妳妳等信物柑子、黄雀、鲊等,领讫”可知,信写于对方刚刚办完长辈的丧事。然而,晏殊仅仅简短安慰了两句,立即转入道德立身的琐碎劝说。当时人吴曾见了这封书信,特意录入自己的《能改斋漫录》,并高度赞扬到:“予尝谓公以童子被遇章圣,观《庆历圣徳诗》,名首诸公,则公之为人可知也。方国家承五季,文章卑陋,公师杨刘,独变其体,识欧阳公诸生,遂以斯文付之,殊之文于是视古无愧。功徳如范富,气节如孔道辅,咸出其门,然则仁宗治致太平,非公而谁?大抵善观人者,不于其显,必于其幽;不于其外,必于其内。以书规兄嫂,守官必曰‘亷’,曰‘官下不可营私,当以魏四工部为戒’。首尾大约本于节俭,至引古人非亲耕不食,亲织不衣,兹非畏独根诸中而不欺者邪?”[10](P367)晏殊这种利用文学和道德治家的成效自然而然会十分显著。以晏殊之后的短短几十年里的北宋晏氏家族为例,有进士8名、烈士1名(参见表11)。

表11 晏殊之后的北宋晏氏家族进士

烈士1名有如下记载:

溥字慧开,丞相元献公之孙,叔原之子,豪杰不羁之士也。好古文,长于籀学,作《晏氏鼎彝谱》一卷,载所亲见三代鼎彝及器窽。靖康初官河北,金人犯顺,散家财,募兵扞御,与妻玉牒赵氏戎服率义士力战而死。[11](P442)

对此,当时人曾经高度赞扬:

阅公旧书,有所谓《义方记》六条,则又见公修身齐家之有道,宜其子孙咸有孝友睦姻之实。安得此本家诵而人习之,则风俗岂有不厚耶?*引自《晏氏宗谱·欧阳修语》,亦可见涂木水新发现的晏殊散文《义方记》,抚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

予观晏元献公之八子,咸循循雅饰,一言一行无不合于规矩准绳;于是,知公之有家教也。后得所著《义方记》,阅之益信公之善训其子,而其子之善继善承,真所谓毋吞尔祖也。近时见燕山窦禹钧氏,以义方训子,而仪、严、侃、福、僖俱为名臣。*引自《晏氏宗谱·周敦颐语》。

见晏丞相《义方记》,则一本《礼经》参诸家训,不为高举,不为难行,名教所关,为义甚大。凡欲明诚意、正心、修己、治人之学者,必当于是求之。*引自《晏氏宗谱·程颐语》。宜夫,自元献公而下,位登台鼎、职守专城者,若珠贯绳联。*引自《晏氏宗谱·朱熹语》。

这无可争议地成为江西文人争相效仿的榜样----“有晏元献、王文公之为乡人,故其党乐读书而好文辞,皆知尊礼”;[12](P323)“临川自晏元献公、王文公主盟于本朝,由是诗人项背相望”;[13](P431)“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容;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14](P666)于是,宋代以前极少有文学世家的江西在宋代罕见地出现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文学世家----临川王氏 (王益、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王雱等),新喻刘氏(刘敞、刘邠、刘奉世等),庐陵欧阳氏(欧阳修、欧阳发、欧阳棐等),南丰曾氏(曾巩、曾布、曾肇、曾宰、曾季貍、曾协等),

分宁黄氏(黄庶、黄大临、黄庭坚、黄叔达等),鄱阳洪氏(洪皓、洪遵、洪迈、洪适等),婺源朱氏(朱松、朱槔、朱熹等),金溪陆氏(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等),庐陵刘氏(刘辰翁、刘将孙等)……从而导致了江西文化在宋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参考文献:

[1] [宋]刘 攽.中山诗话[A].何文焕.历代诗话[Z].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宋]晏几道.小山词自序[A].孙克强.唐宋人词话[Z].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

[3] [清]冯 煦.藁庵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吴 梅.词学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 刘毓盘.词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5.

[6] 朱祖谋.吷庵词序[A].邱昌员.历代江西词人论稿[Z].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7]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8] 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等.中国词学大辞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9] 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Z].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

[10] [宋]吴 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1] [宋]翟耆年.籀史[A].[清]纪 昀,陆锡熊,孙士毅,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681册)[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2] [宋]谢 逸.临川集咏序[A].曾枣庄,刘 琳,全宋文.溪堂集(卷七)[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3] [宋]周必大.跋抚州邬虑诗[A].曾枣庄,刘 琳,全宋文.文忠集(卷四十八)[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4] [宋]吴孝宗.余干县学记[A].[宋]洪 迈.容斋随笔·四笔(卷五)[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庐陵晏殊江西
江西银行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晏殊换题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晏殊的忘年知音
赞庐陵
我爱江西奶奶
晏殊换题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