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收费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

2011-04-13许祥云张凡永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费贫困生收费

许祥云,华 婷,张凡永

(江西蓝天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8)

一、高校收费与高等教育公平

高校收费是指学校向学生及其家庭收取的与就学相关的费用,包括学费、教材费、代办费、住宿费等。其中学费只是高校向学生收取费用的一部分。目前的高校收费已经超出了学费的内涵与外延,但由于学费仍是高校收费的主要部分,所以民众习惯用高校学费代称高校收费。[1](P73-79)为了研究之便,本文所用“高校收费”是指高校向学生所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这两项较大的费用。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对教育公平作了动态的、较为全面的界说。他认为教育公平有三层含义,即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本文所指的高等教育公平也包含了三层含义:(1)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如何,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即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同等的对待,获得同等的受教育条件。(3)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可以理解为学业成就公平及就业公平,每个学生在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2](P107-146)

二、高校收费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

高校收费制度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解决了免费制度下的一些弊端,对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高校收费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积极影响

1.高校收费使公共教育经费在全社会的分配更加公平 高校收费引起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重视及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促进我国初等、中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高校收费使高等教育经费总量增加,国家可以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从公共教育经费中腾出一部分投入初等、中等教育,从而使我国的初等、中等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2.从长远来看,高校收费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 在实行高等教育免费政策时,高等教育接受者一般只能服从国家的定向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后,受高等教育接受者的学费等投入转化为个人人力资本增量,由毕业生自己“携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厘清了国家、个人、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毕业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意愿、条件自主择业,这既能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又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

(二)高校收费对高等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

1.高校收费挫伤了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从而形成了社会阶层固化,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城市居民都抱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即“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城镇居民的储蓄动机和目的中,“为子女将来接受教育而储蓄”的位居第一。有近60%以上的家庭表示,为了孩子的教育就是举债也在所不惜。老百姓有这样的觉悟和热情,的确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很多家庭对日益高涨的学费已经力不从心。学费过高会不可避免地挫伤这一部分人(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可能因负担不起学费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通道,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许多家庭之所以贫困,大多是由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高昂的高校收费使一些家庭的下一代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反过来,这又决定了这些未来“户主”的家庭背景,从而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2.高校收费使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出现分化 目前,高校收费一般是按质论价,即重点高校收费高于普通或非重点院校,热门专业收费高于一般专业。这种收费制度无形之中在中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子女之间划了一道分界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一般只能选择较差的学校和收费相对低廉的专业,而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因条件许可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和更好的专业。近年来,家庭背景影响学生对高校和专业选择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新增加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即使是在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3]这说明,高等教育收费已造成高等教育机会尤其是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向高收入群体倾斜的现象。

3.高校收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目前,接受高等教育获得的经济回报的增加速度远远跟不上大学教育费用的上涨步伐。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那么其上大学的成本将远远高于不上大学的成本。因此,许多农民对培养孩子上大学失去了信心。加之,某些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迫使一些大学生高能低就,即高文凭、高能力的干低文凭、低能力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这使得社会上又形成了新的“读书无用论”。[4](P266-278)

三、现行收费制度下兼顾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收费制度设计

1.加强高校成本约束,科学核定学费标准 凡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过程而发生的耗费都属于教育成本的内容。其他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不能计入高校教育成本之内。只有厘清高校的实际成本,才能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为进一步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供依据。其次,应按社会平均教育成本确定收费标准,不应以个别高校的实际办学成本为依据。

2.按照生源属地,实行差别收费 目前,高校收费中的属地原则只考虑高校属地,没有考虑到生源属地。我国现阶段高校收费改革,应以建立生源属地差额收费制度为改革的方向,根据各地区、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划分地区类别,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使各地学费负担率一致。同时,学费负担的绝对额可以有差异,以适合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从而切实体现能力支付原则。[5](P41-49)

(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学生资助为贫困学生面临的困难提供了缓冲的梯度保障,是收费条件下保证贫困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权益,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以维护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措施。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有效整合各种经济资助方式。当前,我国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基本方式有“奖、贷、助、补、减”等。这几种资助方式的资助额度和作用是不同的,贫困大学生困难的原因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资助方式。此外,学校应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勤工助学中去,使贫困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去获取报酬,实现自我解困。这既可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又能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它对减轻贫困生因接受施惠或还贷引起的心理压力有很大的作用,既能物质扶贫,又能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完善教育公平的政策体系

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更容易实现。所谓“人民满意的教育”必然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人受益的公平教育。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时,政策制定部门应注重并坚持高等教育公平。我们应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克服那些明显影响、损害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至少不能人为地制造差距和扩大不公平。如:改革高考录取制度,使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同样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避免出现“生子当在京津沪”的现象。

(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导致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说,在获取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处于制度性劣势。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农村家庭影响较为严重,日益高涨的学费使得很多农村孩子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要确保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城乡发展双重体制,充分关注农民的生存际遇,稳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也就是说,只有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才能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康平.高校收费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远 伟,高 巍.经济因素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J].教育学报,2007,(3).

[4] 范先佐.筹资兴教----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王 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学费贫困生收费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我的兴趣班学费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诡辩家的官司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