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城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状况调查研究*

2011-06-06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健身器材湖州市体育设施

张 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艺体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体育活动意识逐步提高,对体育活动设施也有了新的需求。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要求,这是我国城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新思路。[1]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测量等研究方法,对湖州市区的6个街道(凤凰街道、月河街道、朝阳街道、爱山街道、飞英街道、龙泉街道)进行了研究。截止2010年5月1日,笔者总计走访了119个住宅小区,约占整个湖州城区的85%。部分新建和待拆迁的不在此列。调查发现,在住宅小区内设有室内活动场所的仅一小部分,大部分小区没有室内体育活动场所;小区内室外设置的健身器材因天气等原因利用率也较低;大部分住宅小区内的体育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不能像湖州市全民健身中心一样随时可以进行体育活动。

一、 湖州城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现状

众所周知,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配置尚不尽人意。(1)设施分布不均,新旧住宅小区差别较大。(2)单体性设施过多, 综合性设施相对缺乏。如果把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加强其综合性、特色性, 其整体效应必然大于部分之和。[2]根据前期的调研,笔者发现了目前湖州城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几个特点:(1)体育设施单一,室外以常见健身器材居多,虽然有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但数量很少;(2)防风挡雨场馆很少,室内以乒乓球室为主(如河畔居、阳光城、绿色家园等);(3)平坦宽阔空地较多(碧浪湖小区最大),适宜群体舞蹈、太极拳活动;(4)旧住宅区多数体育设施均在室外,受天气影响较大(如华丰小区、红丰小区、吉山小区等),新住宅小区体育设施部分在不封闭的有顶空间内(如竹翠园、日月城、余家漾等);(5)单位工作人员居住的小区和城中村绝大部分没有任何体育设施;(6)室外部分运动场所只能在盛夏活动,利用率不高(如潜庄、景绣苑等的室外游泳池);(7)部分小区活动场所被汽车、摩托车挤占;(8)部分小区体育设施破旧失修,无法使用(如紫云小区的篮球架无篮框);(9)人均体育设施与运动场所所占比例较低;(10)旧住宅小区(即2005年之前建设的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多数由湖州体育局提供,之后多以住宅区命名。

二、 湖州城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现状

(一)无体育设施的住宅小区占有较大比例

在被调查的119个住宅小区中,拥有体育设施的是76个,占63%;无任何体育设施的是43个,占37%。比如万隆公寓、东辉苑、青塘北区、青阳北区、凤凰紫晶公寓、青塘商住楼、海明商住广场、金泉花园北区、天杏园、天民园、友谊西区、滨河花园、丰泽园、米兰花园等等(参见图1)。无体育设施的小区也包括大部分单位职工集中居住的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改建的小区。

(二)住宅小区室内体育场馆比例低

在被调查的119个住宅小区中,无室内运动场馆的是113个,占95%;拥有室内运动场所的是6个(绿色家园、田盛园、阳光城、国际花园、河畔居、余家漾),占5%。其中棋牌室不在统计之列(参见图2)。

图1 湖州市城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配置比例图 图2 湖州市城区住宅小区室内体育场馆配置比例图

(三)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种类偏少、数量不足

健身器材场地是指在小区内设置一些常用健身器材的草坪或硬化地面,总计65块,有集中在一起的,如凤凰一村、凤凰二村、竹翠园等;也有分散在小区各个角落或者楼房底层的,如日月城、尊园等。乒乓球场地44个,有室内,也有室外,如吉山小区、红丰新村、湖东铁路新村等。网球场地5个,分别在东白鱼潭小区、阳光城、风雅蘋洲、明都景秀苑。篮球场地8块4.5个,分别在绿色家园、紫云小区、日月城、天盛花园、美欣家园、清丽家园、风雅蘋洲、碧浪湖小区。羽毛球场地3个,分别在美欣家园、清丽家园。游泳池2个,分别在东白鱼潭小区、明都景秀苑。门球场地1个,在青塘小区(参见图3)。

图3 湖州市城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类别比例图

(四) 住宅小区运动场所面积及人均面积难以满足需求

健身空地是指湖州城区专门用来健身的开阔平坦空地,约30 970平米;健身器材场地是指湖州城区安放健身器材的草坪或者硬化的地面,约6 500平米;网球场地约3 000平米;篮球场地约2 500平米;游泳池约800平米;乒乓球场地约800平米;羽毛球场地约800平米;门球场地约200平米等。由以上数据可统计出,湖州城区住宅小区运动场所的总面积大约在44 720平米左右(参见图4)。

图4 湖州市城区住宅小区各类体育场所面积对比图

根据119个住宅小区的统计,小区住户数为81 103户。按照以上统计的数据,户均0.55平米,每户按照2人计算,人均0.275平米。其中健身空地0.381平米、健身器材场地0.081平米、乒乓球场地0.009平米、羽毛球场地0.002平米、游泳池0.009平米、篮球场地0.031平米、网球场地0.037平米。进一步分析图4、图5可以得知,如果除去健身空地0.381平米,其它体育运动设施户均拥有仅为0.169平米,人均0.085平米。国家早在1986年就对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做出规定,每千人不得低于200~300平米,也就是人均0.2~0.3平米,[3]这样,按照最低标准相差了2.3倍(参见图5)。

图5 湖州市城区住宅小区各类体育场所人均面积占比图

三、 解决湖州市城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问题的对策

随着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化, 商品房已成为现代人主要的居住房, 由此,商品住宅小区也就成为现在和未来居民生活的主要区域。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可满足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以其特有的方式逐渐走入了社区。据文献报道, 大城市有70%的居民在选购商品房时, 将体育设施与商品小区周边环境、住房结构、房屋价格、交通便利程度一起纳入购房的条件。[4]所以,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建设是建设者与居住者的共同需求和意愿,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对湖州城区新旧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进行新的建设与规划。

(一)制定住宅小区体育设施与运动场所的建设标准

目前,湖州市住宅小区建设绝大多数由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新建住宅小区(2005年开始)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在增加,但体育设施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而且,各新建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建设面积和建设方式也不一致,有的有室内场馆,有的没有;有的集中在一起,有的分散在各处。所以,应该制定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做好应有的建设规划,使得今后新建的住宅小区的体育活动场所得到保障。

(二)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与运动场所建设应适度社会化

湖州市1981年开始建设的住宅小区(如吉山三村等)中的绝大部分,都存在体育设施老化、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而且室内场馆几乎没有。但是,这些小区预留活动空地较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一定数量的室内体育活动场馆。目前,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入民间资金,适度试行体育产业社会化,以满足居民体育活动的需求。

(三)重视相对集中的住宅小区周边的体育公园建设

湖州市目前的城区建设,已很难再建设像市区全民健身中心那样的运动场所。但是,利用住宅小区分布特点,以公园为中心,开辟一部分空地,建设一些室内体育场馆是有可能的。据笔者调查,湖州市城区公园和住宅小区可以根据分布特点,以6个公园为中心,进行适量的场馆建设。这些公园场馆分别是莲花庄公园 、余家漾公园、飞英公园、凤凰公园、长岛公园、白鱼潭公园。历史悠久的公园可以在周边进行开发,而新建的公园则应该建设一定比例的室内体育活动场馆。

参考文献:

[1] 黄静珊.陕西省城市居民小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现状的调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2] 赵 克,徐卫华.我国大、中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4,(12).

[3] 范广军.河南省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 韩 梅,张 连,熊振强.城市居民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3,(4).

猜你喜欢

健身器材湖州市体育设施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My family
智慧健身——健身器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铸造方法对健身器材用镁合金的组织及疲劳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