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电同址干扰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2011-06-04全厚德崔佩璋

电波科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频点耦合度误码率

赵 波 全厚德 崔佩璋

(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03)

1.引 言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车载、舰载、机载通信系统一般同时装配多部短波、超短波跳频电台,当这些电台同时在一狭小区域内工作时,由于天线间距很近,发射机和邻近接收机的收发电平相差很大(可超过100dB),会产生严重的同址干扰,导致接收机阻塞或减敏[1]。同址干扰的定量分析是复杂通信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现有通信系统跳频组网性能的评估,以及跳频电台工作参数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将来通信系统的设计和电台的配置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同址干扰的定量分析极为复杂,涉及到天线耦合度计算、传输损耗估计、电台射频前端分析等许多知识[2-4],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鉴于此,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现有的文献仅仅是从电磁兼容、天线间耦合度预测、天线布局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4-7]。相对而言,国外对同址干扰的研究起步较早,在20世纪70年代ITT研究院的电磁兼容中心就发布了共址分析模型(Cosite Analysis Model),同时期的还有亚特兰大综合电子研究公司开发的舰船电磁兼容分析(SEMCA)和Litton公司开发的干扰预测模型(IPM)等软件,以及 UNIsite公司最新开发的 UNIstar[8-9],同时,国外通过大量实验,分别从电磁兼容、同址干扰抑制和消除、复杂天线平台建模、天线位置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9-11],但是,这些研究都仅限于同址干扰的某一方面,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立比较完整、系统的同址干扰分析模型。

以车载通信系统为对象,按照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方式,构建了同址干扰分析模型。首先在同址干扰平台上,通过大量实验和仿真得到了功率耦合度指标,接着,对接收机性能,特别是针对同址干扰的滤波、抑制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电台常用的调制、编码、交织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构建了无线电同址干扰的定量分析模型。同时,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误码率为目标,通过功率衰减、合成、监测等器件,建立了同址干扰下的有线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建立为深入分析误码率、干扰功率、信号功率、工作频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2.同址干扰问题分析

2.1 同址干扰平台

在车载通信系统中,同址工作的无线电台有图1中的两种情形。在图1(a)中,两部无线电台在同一辆战术电台车上,天线之间的间距固定,一部作为同址接收机与远端的发射机正常通信,一部作为同址的干扰发射机。在图1(b)中,两部共址无线电台在间距为dx的两辆战术电台车上,天线间距dx可变。

如图1所示,同址工作的无线电台距离很近,发射机会对邻近的接收机产生较强的干扰信号,从而导致接收机工作性能下降。数据传输作为电台最为重要的功能,同址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定量分析同址干扰的影响,必须深入分析同址电台的工作频率、发射功率、接收机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合理的同址干扰模型。

2.2 耦合度

耦合度是判断天线间干扰程度和电台间射频传输损耗的重要参数,同址发射机耦合到同址接收机中的干扰功率大小,是分析误码率的重要指标。针对图1中的两种工作平台,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2],其中,图1(a)中的情形可以采用耦合实验的方式得到近场区(菲涅耳区域)的天线耦合度,图1(b)的情形则采用自由空间传播方式计算功率耦合度。表1是图1(a)中,针对两种不同天线,在不同工作频点下的耦合度统计均值。

表1 近场区耦合度统计

假设同址干扰台发射功率为Psend,正常通信电台在接收机处的信号大小为Prec,功率耦合度为C,可以得到干扰电台在接收机端的干扰功率为

在得到耦合度指标,并且已知同址电台工作参数时,Pinterference、Prec,以及同址工作电台之间的频率间隔Δf都可以得到,这时,分析的重点就是电台的接收性能对同址干扰的抑制大小。

2.3 接收机性能

在同址干扰情况下,输入同址接收机的不仅有正常的通信信号Prec,还有干扰功率Pinterference,以及环境的热噪声PNoise,为了定量计算同址干扰下的误码率,必须深入分析接收端的各个组成部分。图2是超外差式接收机模型,主要由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组成。

图2 射频前端模型

图2中标出的各个数值分别是接收机射频前端组成部分的损耗、增益、噪声等,这些参数用以计算接收信号的增益以及等效噪声。图2中的中频滤波器和DSP(数字信号处理)滤波是抑制干扰的主要器件,通过计算干扰信号滤波后的功率,就可以得到进入最后解调模块的干扰功率大小,从而为计算信噪比和误码率奠定基础,这里特别需要考虑的是非线性器件的工作特性[3]。

同址工作电台之间的频率间隔Δf,决定了滤波器对干扰的抑制大小。对于滤波器性能的估计,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技术说明书中给出的一些频点的衰减量,通过插值的方式拟合滤波器的性能曲线[6],二是通过实验,对滤波性能进行估计。

3.同址干扰模型和实验平台

3.1 模型的建立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数据误码率(BER)主要与Pinterference、Prec、Δf和接收机滤波性能等因素有关。其中,在正常通信状态下,Prec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固定值,这时,可以用Δp,即干扰功率与通信信号功率之差代替Pinterference和Prec.此外,电台的调制、编码、纠错方式同样会对最终的误码率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在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同址干扰的误码率分析模型[12],如图3所示。

图3 同址干扰定量分析模型

在图3中,天线参数主要包括天线类型、同址电台天线距离、近场和远场区的划分等,同址电台工作参数主要是发射机功率、电台工作频率等,通过这些参数就可以确定在同址接收机端的Pinterference、Prec、Δf,结合接收机的性能,就可以计算进入DSP解调模块的信号、干扰功率大小,这时就可以将干扰功率等效为噪声,计算信噪比。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理论分析时,干扰信号在通过射频前端和DSP内部滤波时,要以信号频谱的方式进行拓展分析,详细计算干扰信号频谱经过滤波器衰减后的波形,最后对衰减后的干扰信号频谱的功率进行积分计算,从而得到真正进入解调模块的等效噪声。为了增加计算的准确度,干扰信号频谱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传输给计算机得到。

3.2 误码率分析模块

误码率分析模块是包含各种电台常用的调制方式、交织模式、编码方式的函数库,依据得到的信噪比,计算最终的误码率指标。这里以某软件无线电台为例,深入分析系统的流程。实验对象的组成如图4所示,它采用8PSK的内调制方式,以及RS编码和分组交织模式。

图4 系统组成

通过同址干扰分析模型,已经得到了输入DSP内解调部分的信噪比,下面主要对DSP内部的解调、交织、纠错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各个组成部分对误码率的影响。

对于RS[n,k]编码,能纠正的错误符号个数为t=⎿(n-k)/2」,RS编码系统的符号误码率[13]为

式中,ps表示调制信道的误码率。当使用交织深度为q的(p,q)分组交织器时,则结果变为RS[qn,qk]码,可以纠正多达qt个符号的突发差错,则经过RS编码和字符交织之后的符号误码率为

对于MPSK解调,误码率的计算公式为[14]

当M比较大时,MPSK的误码率公式可以近似写为[14]

式中,r为信噪比。对于有些通信信道和调制方式而言,知道的不是误码率ps,而是比特差错率pb.在纯随机差错的假设条件下,可有[13]

式中,m是每个符号的比特数。

对于任意的实验对象,都存在类似的公式(1)~(6),可以用来计算同址干扰下的误码率,从而构建完整的同址干扰定量分析模型,通过选取不同的Δp、Δf等指标,深入分析同址干扰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

3.3 同址干扰实验平台

为了对同址干扰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构建了同址干扰的有线实验平台,对同址干扰下的误码率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误码率与同址电台工作频率间隔、功率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理论研究提供支持、验证,实验平台如图5所示。

采用有线连接方式的一大优点就是所有指标都是可控、可调节的,特别是电台的功率参数。图5中的功率合成器可同时输入多路信号,这里暂时以两路信号合成为例,分析一路干扰下误码率指标变化,以后可逐步增加。为了防止功率泄露影响测试结果,将一部电台作为同址接收机置于电磁屏蔽室内,其他两部电台置于屏蔽室外,分别作为通信电台和同址干扰电台。

图5 同址干扰下的误码率测试平台

误码率测试的基本流程为:计算机产生测试数据送入电台,通信电台和同址干扰机两路信号都先经过100W、40dB的固定衰减器,以及小功率固定衰减器,目的是将电台功率调整到接收机合适的接收区间,数控衰减器的作用则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定量调节功率,耦合器的作用是通过频谱仪监测功率调节的结果,最后,解调的数据送入计算机,计算干扰下的误码率。

3.4 测试过程

以任意一种电台为实验对象,在图5所示环境下,通过改变信号、干扰的间隔频率,以及功率大小,分析同址干扰对数据误码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1)通过调整、固定数控衰减器,使正常通信信号Prec大小固定,假设通信电台和接收机的工作频点为f0,则同址干扰机的工作频点应在f-N,…,f-1和f1,…,fN范围变化。

2)选定同址干扰机的工作频点fn,设定发射功率Pinterference,通过计算机控制通信电台和同址干扰机同时发射信号,通过一定时间的数据接收后,计算误码率。

3)调节数控衰减器,以1dBm为单位增加或者减少2)中的同址干扰机功率,重复测试,记录误码率数值,通过反复测试,找出误码率从0到0.5的变化范围。

4)改变同址干扰机工作频点fn,重复2)~3)的测试,详细记录不同频点处的误码率变化。

正常发射电台与同址接收机之间的通信,由于受到不同功率,不同频率间隔下的同址干扰机影响,使得接收机的误码率不断变化,可以看作

式中:Δf为同址干扰机与接收机的频率间隔;Δp为干扰功率Pinterference与通信功率Prec之差。

4.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比较

以图4中的软件无线电台为例,按照同址干扰的定量分析模型,对同址干扰下的重要指标进行研究,并结合图5中的有线测试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深入分析BER、Δf、Δp这几个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过程中可以任意选取电台工作频点f0,并逐一对其两侧频点进行干扰实验。通过改变Δf、Δp的数值,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图6是Δf一定时,BER与Δp的关系曲线。

从图6可以看出:理论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分析结果的误码率会大于0.5,这与电台的调制解调方式有关,对于公式(3),误码率最大可以达到1,有的理论公式最大为0.5。对于测试电台,在实验过程中,当误码率超过0.5后会堵塞接收机前端,通信中断,所以实际测试误码率最大为0.5。在图6中,当Δf为3、5、8kHz时,BER与Δp之间都存在类似曲线,基本上当Δp变化5~10dB时,BER从0上升到0.5.对应Δf为3、5、8kHz,BER达到0.5的Δp分别约为27,43,63dB.假设短波电台频率间隔为0.1kHz,则说明当Δp为63dB时,为了避免同址干扰影响,同址发射机和接收机必须间隔80个频点以上才能正常工作。

图7是Δp一定时,BER与Δf之间的关系曲线,理论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从图7可以看出:对于Δp为45dB,只有Δf大于7kHz,即70个工作频点时,才能基本消除同址电台之间的相互影响,当Δp为25dB时,要求Δf约为4.6kHz.

图7 BER与Δf的关系曲线

图8是BER一定时,Δp与Δf之间的关系曲线。从图8可以看出:当BER一定时,随着Δf的增加,Δp也逐渐增加。图8给出了BER为0和0.5的关系曲线,当同址电台的工作参数位于它们之间时,BER也介于二者之间。为了避免同址干扰的影响,当Δf固定时,Δp的数值应控制在BER为0的曲线下方。

图8 Δp与Δf的关系曲线

总之,在同址干扰环境中,同址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工作频率间隔、天线之间的耦合功率大小、接收机性能等因素都会对接收机的误码率产生影响,必须综合考虑模型中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实现电台参数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通信性能。

5.结 论

通过大量理论分析、研究,建立了以误码率为目标的同址干扰定量分析模型,通过实验平台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可以应用于车载、舰载、机载通信系统的同址干扰分析,并对参数配置、系统设计提供指导。由于跳频电台的瞬时频点难以实时把握,文中的模型和实验平台建立在定频模式基础上,下一步拟通过将分析结果与跳频序列、组网形式相结合,进一步对跳频通信、组网性能进行评估和预测。

[1]周铁仿,娄人杰.C3I系统综合电台车EMC分析及模拟论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30(2):87-89.

ZHOU Tiefang,LOU Renjie.EMC analysis of integrated radio vehicle in C3Isystem and its simulation[J].J.Huazhong Univ.of Sci.&Tech,2002,30(2):87-89.(in Chinese)

[2]MAIUZZO M,HARWOOD T,DUFF W,et al.Radio frequency distribution system(RFDS)for cosit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C]//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05:250-255.

[3]陈邦媛.射频通信电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5-82.

[4]袁 军,邱 扬,刘其中,等.基于空间映射及遗传算法的车载天线优化配置[J].电波科学学报,2006,21(1):26-32.

YUAN Jun,QIU Yang,LIU Qizhong,et al.Position optimal design of vehicular antennae via space mapp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6,21(1):26-32.(in Chinese)

[5]赵勋旺,张 玉,梁昌洪.舰载多天线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8,23(2):252-256.

ZHAO Xunwang,ZHANG Yu,LIANG Changhon.Fast EMC analysis of multiple shipborne antennas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8,23(2):252-256.(in Chinese)

[6]袁小刚,黄国策,郭兴阳.航空通信跳频电台同址干扰分析与对策[J].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79-84.

YUAN Xiaogang,HUANG Guoce,GUO Xingyang.Study on the cosite interference in the aeronautical FH communication and anti-interference countermeasure[J].Ship Elect ronic Engineering,2009,29(1):79-84.(in Chinese)

[7]柳 超,刘其中,梁玉军,等.舰用短波宽带鞭状天线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6,21(6):955-958.

LIU Chao,LIU Qizhong,LIANG Yuju,et al.Design of broadband shipboard whip-type antenna at high frequency band[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6,21(6):955-958.(in Chinese)

[8]LUSTGARTEN M N.COSAM (Co-site Analysis Model)[C]//IEE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ymposium Record,1970:394-406

[9]ALLSEBROOK K Dr,RHBLE C Mr.VHF cosite interferenc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 s'expeditionary fighting vehicle program[C]//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Monterey,USA,2004:548-554.

[10]YAL IN E,GIRARD C,CABELLIC M.Modelling interference phenomena between cosite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s to evaluate systems performance degrad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Detroit,USA,2008:1-6.

[11]YUAN Xiaogang,HUANG Guoce.Frequency assignment in military synchronous FH networks with cosite constraints[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Workshop.Xian,China,2008:655-658.

[12]赵 波,全厚德,赵汇强.无线电通信中的同址干扰问题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1):4242-4244.

ZHAO Bo,QUAN Houde,ZHAO Huiqiang.Research on co-site interference problem of radio communication[J].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2010,27(11):4242-4244.(in Chinese)

[13]杨 光,周经伦,罗鹏程.JTIDS数据链在部分频带干扰下的性能分析[J].国 防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10,32(1):122-126.

YANG Guang,ZHOU Jinglun,LUO Pengchen.Performance analysis of JTIDS with partial band noise interferenc[J].Journa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2010,32(1):122-126.(in Chinese)

[14]PROAKIS J G.数字通信[M].张力军,译.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94-197.

猜你喜欢

频点耦合度误码率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面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计算方法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基于变邻域粒子群的短波频率选择算法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
基于测量报告数据优化CSFB频点配置的方法
SOCP宽带波束形成器非样本频点上恒定束宽问题研究
泰克推出BERTScope误码率测试仪
关于OTN纠错前误码率随机波动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