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及对策
2011-06-02王晶冀秀清李波
王晶 冀秀清 李波
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要求生存谋发展。头皮静脉穿刺是我院门诊静脉滴注室的薄弱环节,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时有发生。自2009年起,得到院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经过半年的调整,我们的儿童日门诊量由原来的20余人次增加到百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现就穿刺成功率方面的提高总结如下。
1 穿刺技术上的改进与提高的意义与目标
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就是要做到一针见血,不仅减轻患儿的痛苦,而且利于及时执行医嘱,提高疗效、治愈率、缩短病程,取得家属的满意,特别是在分秒必争的抢救过程中,作用更为突出。“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美的团体”。我们重视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共同进步,确保24 h的全程优质服务。
2 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2.1主要原因,穿刺手法熟练程度,配套的设施有待完善与改进。
2.2生理因素
2.2.1头皮静脉穿刺适用于新生儿至3岁左右的儿童,此期的小儿打针时易挣脱晃动,哭闹不安,不配合操作。
2.2.2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分支较多,走行较短,显露不明显。
2.2.3患儿穿刺时,常因疼痛、恐惧等,用力挣脱而出汗,不易固定。
2.3相关因素
2.3.1护理人员心理因素不良,儿科系统护士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一方面,现在的独生子女模式,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对护士的要求高,使护士心理上承受很大压力;二是家长投诉多,其实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很多,家长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识反差,护士出现负性心理表现;三是护士由于学历所限、心理学知识缺失、训练不足、医学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对外界各种刺激承受能力差,易出现心态不稳。
2.3.2护理人员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沟通不到位,宣教知识缺乏,在执行穿刺过程中得不到家长和陪护的配合,常出现自行拔针,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2.3.3儿科相关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琐碎,收入低。
3 改进与提高的措施
3.1提高技术水平 重点学习,先看后练,以点带面,专项突破,全面提高。
3.1.1组织全科人员分组到专科医院观摩,体会扎针技巧。
3.1.2学习掌握小儿头皮血管的走行和选择血管的技巧。
3.1.3进行操作技能技巧培训,熟练掌握头皮进针法,进针点及针后固定等技巧。
3.1.4组织学习讨论,进行技能技巧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1.5科室内聘任一名打针技术能手,现场演示、传授、带动全科人员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3.2加强管理
3.2.1服务设施上的改进,“F”型扎针床,易于保护和固定患儿,“电动剃头刀”除毛发,快洁省力,而且不易引起头皮损伤。“弹力绷带”起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患儿感到舒适而且避免了拔针时因胶布粘住头发撕脱时的疼痛,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活动式输液架”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患儿哭闹不断活动时可随意走动,减轻了家属护理时的压力,“小被”、“儿童玩具”、“电视”等都极大地满足了患儿与家属的需求,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平台。
3.2.2加强质量跟踪,建立穿刺成功率信息反馈系统,不断强化思想意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
3.2.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每月评出小儿静脉穿刺能手,建立奖励制度,并实施兑现。
3.2.4弹性排班,保证高峰时短的值班人数,对穿刺难度较大的,科内24 h让年资高技术强的护士备班,两人同时处置,一人固定一人穿刺,保证穿刺成功,增强护士的自信心。
3.3开展健康宣教,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3.3.1加强临床护理,注意病情观察,及时给予指导;
3.3.2观察药物反应,进行药疗指导;
3.3.3做好护理,做好预防保健指导,提高康复水平;
3.3.4为患儿提供健康小常识。
4 措施实施结果
4.1对2380例输液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统计见下表1。
表1 380例输液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统计(例,%)
4.2护士整体素质与技能的培训,大大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使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3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了服务意识,受到了各界好评。
4.4带动了相关科室的前进,比如发射科与检验室、药剂科等,扩大了科室的知名度,为医院赢得了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4.5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一针见血,使患儿疾病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为患儿的康复构建了一条快速通道。但是缺点与不足并存,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管理环节方面进一步完善,开展门诊输患者的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