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冠心病患者行 PCI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
2011-05-23于立峰李敬田杨建美
于立峰,李敬田,杨建美
(1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00;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CHD)治疗方法之一,但因行 PCI时介入导丝和植入支架,患者可出现心肌微小损伤[1];目前,对其损伤程度尚无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进行衡量。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近年发现的反映早期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具有检测时间窗早、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为探讨 CHD患者行 PCI术前后血清 H-FABP的变化及意义,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10年 3~8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拟诊及确诊 CHD患者 186例,男117例 、女 69例,年龄 47~75(60.91±9.53)岁 。冠状造影(CAG)检查显示冠脉无明显狭窄 43例(正常组,经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排除心脏病变),稳定型心绞痛(SA)51例(S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92例(ACS组);均符合 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其中行 PCI术 97例。排除 1个月内接受过溶栓治疗,合并急性感染、15 d内有外伤或手术史,合并脑血管意外或外周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有恶性肿瘤、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史,心功能 NYHAⅡ级以上者。除 SA组、ACS组吸烟比例高于正常组外(P<0.05),三组性别、年龄、BMI、合并高血压比例及血脂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
1.2 检测方法 ①CAG及 Gensini积分:采用 Judkins法行 CAG检查,由 2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对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定;用 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冠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各病变支得分总和为患者的冠脉狭窄总积分。②血清 H-FABP、CKMB、cTnI、MYO检测:抽取受检者入院时,行 PCI术患者术后 1、6、12、24 h静脉血 5 ml,离心后置入 -70℃冰箱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美国 R&D Systems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血清 HFABP,日本产 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CK-MB、cTnI、MYO。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成组 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各检测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ng/ml,±s)
表1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ng/ml,±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组别n H-FABP CK-MB cTnI MYO SA组 51 8.4± 6.2* 14.8±11.3 2.18±1.65* 34.5±26.7 ACS组 92 40.3±37.2* 19.6±13.5*11.90±8.64* 89.8±70.5*正常组 43 4.8± 3.6 13.7±10.6 0.98±0.75 24.4±17.8
2.2 冠脉病变支数及 Gensini积分 CAG检查显示,单支病变 49例(单支组),Gensini积分(24.67±20.53)分;双支病变 51例(双支组),Gensini积分(45.55±26.02)分;三支病变 43例(三支组),Gensini积分(79.11±39.03)分。双支组、三支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组(P均 <0.01)。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各检测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各检测指标比较(ng/ml,±s)
表2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各检测指标比较(ng/ml,±s)
注:与单支组比较,*P<0.05
组别n H-FABP CK-MB c TnI MYO单支组 49 15.1±9.8 16.6±11.3 16.4±11.2 17.5±12.9双支组 51 25.6±16.4*5.9±3.3 6.3± 3.5 8.5± 4.5*三支组 43 27.5±19.1*55.8±38.4 62.7±41.2 60.4±40.5
2.3 行 PCI术患者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97例行 PCI术患者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 (ng/ml,±s)
表3 97例行 PCI术患者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 (ng/ml,±s)
注:与 PCI前比较,*P<0.01
治疗时间 H-FABP CK-MB c TnI MYO PCI前 28.9±26.1 17.9±12.7 8.4± 6.2 70.1± 54.9 PCI后1 h 31.4±28.7 18.1±13.8 10.3± 8.7 118.4± 80.9 6 h 48.7±39.5*39.6±19.2 16.5±13.0 297.1±215.8*12 h 12.6±10.1 124.7±109.3*19.8±15.1* 80.6± 60.3 24 h 6.9±5.2 150.6±121.7*23.6±18.4* 35.3± 21.4
3 讨论
PCI术是改善 CHD患者心肌供血的有效手段,但因手术过程中心肌暂时供血减少、心肌再灌注、钙超载及氧自由基作用等因素,可能使心肌再受损害[4]。H-FABP是低分子量胞质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约占胞质蛋白的 15%,是细胞内重要的脂肪酸载体蛋白。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动员脂肪酸供能,导致心肌细胞内 H-FABP迅速升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因 H-FABP相对分子量小,可快速从心肌细胞内漏出,故对心肌损伤的诊断特异性较强[5]。心肌受损时 H-FABP很快释放出来,其受损量与 H-FABP升高程度呈正相关[6]。国外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后15 min血清 H-FABP达高峰,且与心肌受损面积呈正比[7]。
本研究显示,SA、ACS患者的血清 H-FABP均明显高于冠脉正常者,且随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增加呈上升趋势,提示 H-FABP可能参与冠脉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三支病变患者的 HFABP水平与双支病变患者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既与其病变支数有关,还与每支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本文行 PCI术患者术后 6 h血清 H-FABP达高峰,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传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CK-MB、cTnI、MYO比较,有“速升”、“速降”和诊断时间窗短(1~24 h)的特点。推测 PCI术导致 H-FABP升高的原因,可能与粥样斑块受到机械挤压,发生斑块破裂、出血,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
综上所述,CHD患者的血清 H-FABP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PCI术可影响其 H-FABP变化,检测 H-FABP有利于判断 CHD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早期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1]朱志明,姚成增,崔松.PCI术对冠心病患者血游离脂肪酸、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20(6):302-30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型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4]于圣永,龚觉晓,陈晓栋,等.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中缺血后适应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9,35(4):390-392.
[5]Knowlton AA,Apstein CS,Saouf R,et al.Leakage of 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with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 the rat[J].Mol Cell Cardiol,1989,21(6):577-583.
[6]高大胜,陈东运,包宗明,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642-2643.
[7]Liao J,Cheung YC,Luo Y,et al.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for on-sitediagnosis of early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diology,2009,133(3):14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