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2003-2010年150例药品不良反应致死亡报告分析

2011-05-21余永红陈光建李柱戴正琳湖南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中心长沙市41001长沙市第三医院长沙市410015湖北丽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40061

中国药房 2011年26期
关键词:注射液药品病例

余永红,陈光建,李柱,戴正琳(1.湖南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中心,长沙市 41001;.长沙市第三医院,长沙市 410015;.湖北丽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 40061)

分析和评价2003-2010年我省上报的1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致死亡报告,掌握我省ADR死亡病例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患者、药品以及用药方式与死亡之间的关联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杜绝ADR引发的死亡病例、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登录全国ADR监测网络的“湖南省用户”,点击检索统计项,省中心接收时间和上报国家中心时间均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ADR结果选择死亡,点击查询,剔除重复报告,检索出150例ADR报告涉及的患者信息、用药情况及药品信息、ADR情况及关联性评价等相关内容。

1.2 方法

将检索内容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信息,所使用的药品及用药途径、用药过程等信息,手工填入Excel表格,依据报告内容的总体情况判断并纠正错误信息,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度分布及上报机构

每年上报情况:2003年0例,2004年12例,2005年16例,2006年19例,2007年24例,2008年24例,2009年28例,2010年27例。其中上报机构:医疗卫生机构75例,药监部门46例,监测机构23例,经营企业2例,疾控中心2例,生产企业、其他各1例。上报机构市级占54.67%,县级及以下占45.33%。

2.2 性别与年龄分布

患者为男性89例,女性61例,男女比例为1.5∶1;患者年龄最小者1个月,最大者89岁。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ge ofADR cases

2.3 原患疾病

患者就诊因骨折等损伤的11例,肿瘤等11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11例,肺炎10例,感冒8例,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13例,糖尿病等5例,预防接种6例,腰椎间盘脱出4例,胆囊结石、咽炎3例,胃炎等、精神病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腹泻、癫痫、扁桃体炎各2例,颈椎病、骨质增生、脑血管疾病、脑瘫、脑梗死、尿道结石、中耳炎、中毒、指蜂窝组织炎、预防中暑、胸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头昏、食物中毒、肾炎、伤寒、青光眼、盆腔炎性肿物、牛皮癣、痢疾、老年体虚、阑尾周围脓肿和肾结石、狂犬病、咳嗽晕厥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混合痔、肩周炎、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等、低钾性麻痹、肠道感染、补充营养、拔牙、风湿、脑动脉供血不足、三叉神经痛、牙周炎、高热、不详各1例。

2.4 过敏史

患者家族是否曾有ADR史填报为“不详”103例,“无”46例,青霉素1例;患者是否曾有ADR史填报为“不详”78例,“无”52例,青霉素8例,普鲁卡因、维生素B6、头孢噻肟、先锋霉素、环丙沙星、双黄连、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艾迪、磺胺、过敏体质、海洛因药瘾、药疹各1例。

2.5 合并用药

所有死亡病例中84例为合并用药(占56.00%)。其中,合并用药2种37例,3种、4种各14例,1种5例,5种、7种各4例,6种3例,8种、10种、13种各1例。

2.6 怀疑药品

2.6.1 药品品规及中西药构成:所有死亡病例中,怀疑药品为化学药品的106例,生物制品的11例,中成药的33例,中、西药比例为1∶3.55。其中35种为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1],69种为国家“医保”品种,107种为处方药品。抗生素类占所使用化学药品的44.34%,占怀疑药品总数的31.33%,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抗生素类的42.50%,占怀疑药品总数的13.82%;中药注射剂18例,占所使用中成药的75.00%,占怀疑药品总数的14.63%。

2.6.2 化学药品药理分类:按药品药理类别统计,以抗生素、肠外营养用药和解热镇痛、口服镇痛药等为主。抗生素类中头孢菌素类20例、其他抗生素8例、青霉素类8例、其他β-内酰胺类3例、喹诺酮类3例、大环内酯类2例、抗病毒药1例。怀疑药品的药理类别统计见表2。

2.6.3 剂型分布:怀疑药品涉及10种剂型,其中注射剂127例,占48.67%。怀疑药品剂型年度分布见表3(其中注射剂按注射液、灭菌粉末、注射溶液分别统计)。

表2 怀疑药品的药理类别统计Tab 2 Pharmacological categories of suspected drugs

表3 怀疑药品剂型年度分布Tab 3 Annual dosage forms distribution of suspected drugs

2.7 关联性评价结果

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的6级标准,关联性评价的最后核查意见为可能的77例,待评价的47例,无法评价的12例,很可能的6例,可能无关的8例。

3 讨论

3.1 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各年龄段均有涉及,10岁以下、60岁以上患者为高危人群,老年人更甚,与文献报道一致[2],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各种身体机能逐渐减退,而10岁以下的儿童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关[3];患者原患疾病重的有肿瘤,轻的为感冒、拔牙、预防中暑、补充营养等。

3.2 静脉给药途径的高风险

怀疑药品剂型及其年度分布均显示,静脉给药致死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因直接进入循环系统,生物利用度高,但危险性也大,极可能短时间内引起剧烈反应甚至形成血栓。提醒医护人员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尽量不使用静脉途径给药[4]。

3.3 药品因素

死亡病例中涉及眼科、循环系统、维生素、麻醉等各类用药,怀疑药品所占比例为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制品。居首位的是化学药品中抗生素类药品,且以头孢菌素类药品引起的死亡病例最多,可能与这类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其次是中药注射剂以及预防疫苗等生物制品,与有关报道一致[5,6]。

3.4 合并用药与不合理用药

合并用药典型病例:患者1,女,73岁,经医师初步诊断为“年老体虚症”。结合病情给予第1组药品: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0.4 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脉滴注;第2组药品: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盐酸溴己新注射液8mg+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第3组药品: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辅酶A200 U+参麦注射液20mL+10%氯化钾5mL静脉滴注。第1组药品应用后,医师将第2组与第3组液体配制好后,告知家属第1组药用品完后换药,并嘱患者家属如用药过程中有ADR应立即告知医师,自己则返回诊所。患者于当日下午用药后死亡(具体死亡时间不详,死亡原因不详)。

多个广谱抗生素同时使用的典型病例:患者2,因大叶性肺炎,被一次性给予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小诺霉素、青霉素静脉滴注,会诊后又加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中西药混合在同一溶剂中使用的典型病例:患者3,因感冒、咳嗽,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 g和双黄连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

ADR的发生率与合并使用药品的种数有关[7],不合理用药是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醒医护人员务必依据患者指征合理用药,尽量避免中药与其他注射液配伍[8]。

[1]中国政府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年版)[EB/OL].http://www.gov.cn/gzdt/2009-08/18/content_1395524.htm.2009-08-18.

[2]倪 敏,孙 骏.33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7,4(5):280.

[3]隋春梅,王丽丹.我院6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

[4]朱雅艳,华俊彦,田伟强.14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2):110.

[5]朱顺法,余翠琴,程亚军.14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07,26(2):210.

[6]陶红慧,林 燕,陈 峥.本院1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1):62.

[7]耿爱花,李培秀.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皮疹1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5):326.

[8]杜国安,付志荣,陈世明,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928.

猜你喜欢

注射液药品病例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病例”和“病历”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