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风偏瘫患者在中医左右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2011-05-16
(新宁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肢体偏瘫是中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根据脑病变部位的不同,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可分为左偏瘫和右偏瘫。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日:“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无血;在右属痰、有热、气虚。”现代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均提示人体存在左右侧肢体不对称的现象。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笔者以9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对象,采用中医四诊及辨证方法,分析不同侧中风肢体偏瘫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分布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病人的中风患者90例,根据脑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左偏瘫组和右偏瘫组。左偏瘫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2~87岁,平均(63.65±8.13)岁;缺血性中风25例,出血性中风23例。右偏瘫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3~89岁,平均(64.25±8.83)岁;缺血性中风22例,出血性中风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所选病例均为第1次中风发作的患者,病程<72h,经过CT检查,未用药物治疗。
1.3 研究方法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2]相关内容,制订统一的标准调查表;在患者就诊或入院未用药前,由中医内科医师进行诊断和辨证分型,同时收集相关检查(包括CT)资料,填写完整的调查表格;数据整理完并核对正确后,录入SPSS数据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分类资料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中风左偏瘫组证型分布依次为血瘀、阴虚阳亢、痰、气虚、火热、风,右偏瘫组证型分布依次为痰、气虚、火热、风、血瘀、阴虚阳亢。2组血瘀证、阴虚阳亢证、痰证、气虚证分别对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中风左偏瘫组证型以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多见,中风右偏瘫组证型以痰证、气虚证多见,见表1。
表1 2组证型分布情况对比
3 讨论
3.1 中医学经典对人体左右差异的阐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载有“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方盛衰论篇》亦言“阴从左,阳从右”,均指出自然界左右的阴阳属性是不同的。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人体左右的阴阳属性亦不相同。血与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血属阴,气属阳,根据“阴从左,阳从右”的规律,人体的阴阳属性应是血从左,气从右。《素问·禁刺论》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说,根据中医脏象学“肝主血、藏血”、“肺主一身之气”的理论,进一步佐证“左血”、“右气”的关系,结果表明,人体气血有左右之偏盛[3]。后世医者常以“左病属血,右病属气”作为诊疗依据,如清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论述“头痛偏左者属血虚火盛也—头痛偏右者属痰与气虚也”。朱丹溪提出中风半身不遂在左者多属“死血”、“无血”,“死血”即瘀血,“无血”意为“血虚”,血虚者常易阴虚,阴虚则阳相对有余而阳亢;在右者多属“痰”、“有热”、“气虚”,气有余则郁而化热,气不足则虚,而气虚则津液代谢不利,凝聚成痰湿。由此可见,病在左侧多属血,病在右侧多属气[4]。本研究发现,左偏瘫中血瘀证、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较高,右偏瘫中痰证、气虚证所占比例较高,病机符合“左血右气”之理论,且与朱丹溪的描述也基本相符。
3.2 现代研究对人体左右差异的认识
正常人体在外观上左右是基本对称的,部分器官如双侧大脑半球、双肾等在形态上也近乎对称;然而,外形对称的双侧肢体、某些器官在功能上并不完全一致,如双上肢有左/右利手的不同,双侧大脑半球、双眼、双耳等左右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有关脑血管病的一些研究提示,左、右侧脑半球梗塞在发病率、严重程度、溶栓治疗效果、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意大利学者对384例卒中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治疗3个月后左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预后较右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好,并认为此结果与神经影像学、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关。肢体偏瘫患者卒中部位通常在对侧大脑半球,故左偏瘫患者的病变部位在右侧大脑半球,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推测左偏瘫(右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较差,而溶栓治疗类似于中医学的活血化瘀治疗,这似乎佐证了“左病属血”。
3.3 左、右侧偏瘫证型分布差异的临床意义
左、右偏瘫在中医证型分布上的差异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丹溪心法》记载“病在左者,四物汤等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即治疗以活血养血为主,辅以化痰之品;“病在右者,二陈汤、四君子汤等加竹沥、姜汁……”,即治疗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笔者认为,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论治应以六大证型的基本治疗方为基础,针对左偏瘫可酌加活血通络、养血滋阴之品,针对右偏瘫可重用补气药或酌加化痰祛湿之品。治疗中风偏瘫以祛风活血通络为基础,对左偏瘫者辅以养阴血、生精通脉,对右偏瘫者重在补气养精,其疗效与未进行左右分治者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笔者认为左右偏瘫证型分布的差异对于偏瘫患者在针灸治疗中的选穴和手法及康复过程中的功能锻炼和护理,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
[3]韩红伟,张雪梅.试论肝肺之升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3(13):128.
[4]赵心华,周国琪.古今“左肝右肺”观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