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1-05-16刘玉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循证病情护理

刘玉梅

(东莞东华医院外五科 广东 东莞 523110)

胸外伤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对于重症患者来说,由于病情凶险,在经过最初的急诊处理后,后期康复过程中,除了持续治疗后,合适的护理措施,对于维持病情稳定,预防相关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87例,女47例。年龄24~78岁,平均36.4岁。受伤原因:车祸伤76例,挤压伤6例,坠落伤21例,刀伤31例。受伤部位:肋骨骨折81例(其中双侧肋骨骨折31例),胸腹联合伤52例。合并肝睥破裂54例,合并血气胸43例,合并颅脑损伤7例。均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摄片、B超、CT、胸腔穿刺等确诊。入院时急性呼吸功能不全28例,急性循环功能障碍23例,昏迷32例,休克31例。急诊行开胸手术5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76例。急诊期间无患者死亡,均顺利度过急性期。观察期中,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7例。一般资料方面2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指标检测:采用多参数监护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口唇、末梢有无紫绀,瞳孔、尿量等是否在正常范围,是否有神情不安,面色苍白等表现。(2)呼吸监护:患者一般取头高斜坡卧位,休克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给予4~6L/min的高流量吸氧,使血流动力学保持在稳定范围。若动脉血氧分压<60mmHg,血氧饱和度<0.85时,为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应使用呼吸机。呼吸机模式一般为SIMV或IPPV,PEEP为6~12cm H2O,潮气量为6~10mL/kg,应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h,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SPO2,选择通气方式和调节呼吸参数,并同时给予气道湿化、加温、雾化等措施,协助患者翻身、咳痰、叩背,必要时给予纤支镜吸痰,预防肺不张和ARDS的发生。(3)引流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流量及水柱波动情况,对渗出量大者要在胸瓶上做标记,记录单位时间内引流量。避免引流管阻塞、脱落、折叠等。为了防止血块阻塞,定时挤压各管,保证引流充分,预防脓胸或凝固性血胸的发生。若引流管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提示可能有肺动脉或体静脉出血,若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液,提示胸内可能有体动脉出血,要及时报告医师。

表1 2组相关指标统计[例(%)]

实验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做身心综合评估,实行循证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循证支持。在充分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和身心状态的前提下,预测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护理需求,从整体性出发,提出急需解决的普遍问题,并兼顾患者的个体需求,主要问题有:①生理因素:患者耐受力,体质,疾病史等,以及由于个体性差异等出现的作息制度和饮食习惯的差异等。治疗过程中由于生理因素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需要的对症护理支持等。②病情因素:患者本身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相关的合并病症,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因素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等。③心理因素:患者性格,生活经历,与家庭成员关系,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需要的健康指导,心理支持等。根据上述主要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文献库收集相关文献,结合本院患者实际情况,对相关病例护理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筛选[2],制定目标性的循证护理方案。

(2)循证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循证支持提出的问题,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护理:①指标监测[3]。部分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本身体质较差,新陈代谢能力慢,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不能及时或准确反映病情。如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尿量可能偏少,但事实上已经有休克早期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电波形ST-T改变不明显,而事实上已经有早期心肌缺血可能,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ARDS。因此,除了严密监测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多指标综合分析,及时发现病情异常。②危重护理。虽然所有患者普遍比较严重,但经过抢救治疗后,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还是有所差异的。一般来说,体质虚弱,病情严重不稳定,年龄偏大,损伤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因此,对这些患者要给予重点监护,根据病情进展和变化,及时作出分析和评估,并酌情微调护理方案。③心理支持。患者由于发病突然,遭受了巨大身心痛苦,加之考虑到病情对家庭,个人等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等情绪,严重者甚至消极配合治疗,给临床恢复带来影响。因此,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性格特征等,开展目标性的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帮患者了解治疗过程,预期目的,注意事项等,对患者的疑问给予及时,准确,客观的回答,帮患者解除疑惑[4]。同时主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患者最新的情绪波动和变化,用积极的话语鼓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信心,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1.3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2组相关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并发症主要为感染,休克,肺不张,大出血,脓胸和ARDS等。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继发性休克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实验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和护理满意率(死亡患者不纳入统计)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647,P<0.05;χ2=4.485,P<0.05;χ2=4.060,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5]。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循证护理主要有3个特点:(1)循证护理以经验护理为基础,并对经验护理的操作规范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对合理的经验操作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经验操作予以修正,从而使护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不断得到提升。(2)循证护理以患者具体情况为基础,并结合相关文献证据支持。由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是各有差异的,因此,不能拘泥于证据支持,而是在证据支持下,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适当修改,使之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3)循证护理更强调探索性。虽然循证护理是以证据支持为前提,但事实上在临床应用中,护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果,所以对护理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应该更强调主动性,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我们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治疗期间最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并照顾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通过数据库寻找文献支持,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调整。从等多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使患者能享受到更科学,更温馨的服务。从临床统计来看,实验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647,P<0.05;χ2=4.485,P<0.05;χ2=4.060,P<0.05)。提示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胸外伤患者,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1]张富娥.77例重症胸外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158.

[2]崔跃明,刘行芝,刘静.循证护理在恶性胸水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580.

[3]孙颢洁,李永梅,刘红君.重症胸外伤并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的气道监护[J].沈阳医学院院报,2006,8(4):274~275.

[4]周蒙丽.中心静脉导管在肺癌伴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44~47.

[5]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猜你喜欢

循证病情护理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