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

2011-05-05鄢睿

今传媒 2011年4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网络媒体突发事件

鄢睿

摘 要:近年来,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强、时效性高、海量信息、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在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公共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05-02

公共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公共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而又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信息量大,新闻价值高,这类事件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而且传播的面会非常广泛,一经传播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舆论引导不当,往往会酿成严重后果。目前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以其互动性强、时效性高、海量信息、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社会矛盾和民众情绪会通过互联网集中表现出来。网络世界里的虚拟空间与生活世界里的现实社会产生交互影响,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舆论表达渠道从传统的百姓街谈巷议演变为网民在网络世界自由发布言论以及群体讨论,社会矛盾和民众情绪通过互联网集中表现出来,这使得在网络上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形势更为复杂。因此掌握网络媒体语境下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规律,从而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才能够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各种情况,安抚公众情绪,把事件发展引向预定程序轨道而不至于出现失控局面。也是有效应对和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必备之策。

一、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内容

从传播内容上来分析,目前在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中,传播的信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有关于网民们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其相关情况的抱怨、指责等情绪宣泄式的信息内容

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据目击者称:“当时车速很快,大约80至100码。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这辆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名女生的身上碾过。”事件发生后,肇事者李启铭(又名李一帆)非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前往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途中被学生及保安拦下。下车后,肇事者李启铭(又名李一帆)未表现出丝毫的歉意,他竟然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有本事你们就去告,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

有关于这件事情的描述,始见于猫扑网站的贴吧上,网友的一篇帖子引爆了网络,事件被迅速转载,一时间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而“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也迅速成为2010年网络最火的流行语。网友们通过网络以各种方式和语句指责李启铭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而后大家的态度由愤怒变为冷嘲热讽。猫扑网最先发起了名为“‘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的活动,参与者迅速过万。而此事所产生的影响力和社会舆论也迅速扩张。不难发现,近年来出现的“富二代酒后飙车案”、“官二代撞人案”等公共突发事件极大地触动了公众们的神经,网民们通过网络宣泄着自己的情绪,而“欺实马”、“我爸是李刚”等这类信息内容的传播,很可能造成某个公共突发事件的影响迅速扩展,从仅与当事人相关到全民关注,网民们的情绪在这些信息内容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发酵、酝酿,从而让事件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二)有关于公共突发事件非事实性的网络传言、流言等小道消息

2010年2月21日凌晨,山西太原、晋中、长治、阳泉、晋城等地市民、村民传播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传言,传言通过网络媒体、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迅速扩展开来,省内的百姓们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情况后惶惶不安,导致各市、各村居民半夜从家里跑出躲避地震。21日上午,山西地震局、太原地震局等多所省市地震局发布公告辟谣,称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系谣言。事后,山西公安机关立即对谣言来源展开调查,并依法对5名散布“地震谣言”者行政拘留。

在传播学中,人际传播的小道消息被称为“葡萄藤效应”,作为正常消息传递的主体渠道来说,“葡萄藤效应”也是必然存在的,而网络传播信息的低成本、便利性无疑为这类信息快速、广泛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有关于公共突发事件本身的事实性的信息内容

近年来,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鹤岗矿难、王家岭煤矿事故等天灾人祸的公共突发性事件震惊中外。而这些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往往最初的信息源就是网络媒体。突发事件首先在网络媒体上披露出来,信息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国内媒体呈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而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也前所未有。因此传播的信息准确、权威,媒体的信息传播,得到了大众的满意和认可。相对于前二种网络传播内容来说,这种事实性的信息内容被网络转载和传播的几率更高、受众到达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经权威部门的证实后,可信度也更强。关于这种类型的突发事件信息,网络媒体更多的是起到加速信息扩散、增强信息影响力的作用。

综上分析可见,网络媒体传播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内容信息量大、鱼龙混杂、难辨真假,而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加速器”与“扩音器”的作用,致使事件迅速发展,而原来不起眼的议题也会被扩大成巨大的杂音。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网民一旦失去鉴别真伪的依据时,往往会表现得无所适从,甚至被居心叵测者利用,这将直接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以及主流媒体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利用“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压缩虚假信息的传播空间,同时提升舆论的引导能力,把网络的民意纳入主流的舆论中。

二、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渠道

网络媒体大大颠覆了公共突发事件原来的传播模式。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之时,网络媒体积极有效地参与新闻报道,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来源、即时传播速度和无边界的传播范围,传播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循环之势,逐步从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双向传播。从而也减少和消除了原来存在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局面,使得政府与媒体、受众之间掌握信息的关系趋向于平等。

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开始阶段,网络媒体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条件、其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性使得它成为了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发布信息的有效途径。而当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中进行传播时,有两种传播渠道:

(一)通过网络媒体直接传播给受众或者在网络媒体中所进行的人际传播

在这种传播渠道中,受众接收的信息没有经过权威部门和主流媒体的把关,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都无法保证。此时,互联网上的众多工具软件、论坛、贴吧为虚假信息和小道消息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这类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传播特点是:在信息的传播上它们拥有较低的传播成本,以及简单方便的传播方式。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传播方式中,制造言论和传播言论的受众在传播的当时并不用为言论的真实性而负责,有时甚至是以讹传讹,夸大其词。

在近几年发生的多个公共突发热点事件中,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都在事件加速传播和大肆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2008年的“柑橘生蛆事件”中,一条这样的信息通过QQ群、贴吧等手段大肆传播:“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别吃桔子,今年广元的桔子剥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洒石灰!请转发给每个关心的人!”一时间,网民们谈“桔”色变,有的信以为真,有的抱着不确定心理,大家开始在众多网络社区就此进行讨论。而事实上在一个月前当地政府已经发现问题并及时对病虫害柑橘作了处理,而且柑橘发生病害的区域并非像网络上宣扬的那么大,只占当地柑橘种植面积的很小一部分。而这种网络中的人际渠道无形中放大和加速了广元桔子生蛆事件虚假危机的传播。因此,由第一种传播渠道得到的受众反馈必然也是杂乱无章、真假难辨。此时,就极易产生上文中分析的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内容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即“网民们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其相关情况的抱怨、指责等情绪宣泄式的信息内容”和“有关于非事实性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传言、流言等小道消息”。在这样的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如果来自权威部门或者传统权威媒体的准确信息没有及时公布,就会出现“多种声音并存”的状态,受众极易被虚假信息所蒙骗,同时各种传言、小道消息也在渐渐滋生,因此在此阶段最容易引起社会混乱。

(二)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到传统大众传播机构的专业人员,再由他们向受众进行二次传播

在第二种传播渠道中,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到传统媒体机构中后,传统媒体的工作人员起到了把关人的作用,信息经过他们的把关、筛选以及通过权威验证后,突发事件的真实、准确信息以及经过筛选后的受众反馈意见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政府权威部门几方平台中汇总。此时,就形成了上文中分析的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内容的第三种,即“有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事实性的信息内容”。这种权威、准确的信息传播有利于受众对公共突发事件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反馈,这些认识和反馈在大众、媒体和政府部门之间相互传播。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及部门调查公共突发事件的情况,引导正确的舆论,处理民众的意见,从而出台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由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传播在政府、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民众之间循环交互,周而复始。

随着网络媒体逐渐成为公共突发事件传播的重要载体,信息传播的双向性、互动作用日益增强。而这种互动作用,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良性互动,结果是突发事件的发展通过政府、媒体、大众之间的相互信息传递、让突发事件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令民众满意的处理结果;另一种是恶性互动,信息的传递在循环中的某个环节受到阻滞,结果是事件发展是几败俱伤、停滞不前。

因此,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政府部门、传统媒体应当重视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借助各种传播形式进行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形成良性互动。使得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价值体系和权威有益的信息内容得到充分的呈现与张扬。让突发事件的事实性信息传播最终形成让民众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童兵.突发事件报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玉珠.从汶川震难看互联网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优势与不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0).

[3] 李泓冰,孟慧丽.面对从噤声到公开的转折[J].新闻记者,2009(6).

[4] 肖玲娟,陈峥嵘.突发事件报道中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J].新闻世界,2008(11).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网络媒体突发事件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