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2011-04-26程莹莹王玉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乳头半导体

程莹莹,王 晶,王玉红

甲皱微循环是整体循环的窗口,能够反映全身微循环状况。脑梗死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微循环观测对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效应,我院采用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脑梗死,观察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9月—2010年7月在我院门、急诊就诊的脑梗死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25~70岁,平均58岁,病程1 d~16年,平均1.5年,均为门诊和急诊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病灶直径为15~30 mm,生命体征平稳,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痴呆、偏瘫、失语等。

1.2 治疗方法 采用北京健鹤宝科贸有限公司研制的SOH-1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波长650 nm,功率1.5~8.0 mW,输出功率2.2~3.0 mW,将输出头直接放入患者鼻腔内,1次/d,每次20~30 min,10次为1疗程,间隔半月可进行第2疗程治疗。

1.3 甲皱微循环观测方法 用日本O-lympus实体显微镜及国产汞灯冷光源,在室温下观测患者甲皱微循环。观测指标严格按照1986年全军微循环专业组制定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的变化,分析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2 结果

2.1 脑血管病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的特点主要特点是管袢内血液流速减慢。出现红细胞聚集现象和偶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偶见渗出等,其次为管袢清晰、皮肤透明度增强,乳头下静脉丛明显、乳头比较平坦。脑血管病患者甲皱微循环的总积分为 (4.64±0.18)分,属中度异常。

2.2 激光照射治疗前后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变化 治疗后患者甲皱微循环管袢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积分值下降 (p<0.01,见表1);红细胞聚集现象有所缓解,积分值下降 (p<0.01)。甲皱微循环管袢毛细血管纤细,输入支、输出支及袢顶的积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p<0.001、p<0.001)。与之相对应的乳头下静脉丛由粗大、量多转为细小和数目减少,积分值下降 (p<0.01)。本组脑梗死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短小管袢,治疗后管袢长度有所增加,积分值下降 (p<0.001);血管运动性积分值也下降 (p<0.05);管袢周围渗出有显著吸收,积分值下降 (p<0.05,见表1)。

脑梗死患者甲皱微循环管袢的清晰度、管袢数目、交叉型及畸形管袢的积分值治疗后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梗死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管袢乳头积分值较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1个疗程的激光照射治疗后,本组脑梗死患者甲皱微循环的总积分下降为(3.220±0.133)分,为轻度异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

2.3 临床症状的改善 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均感到头脑清醒,语言清晰,视物清楚,记忆力增强,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等减轻。

3 讨论

甲皱微循环的改变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的重要标志之一[1-2],主要表现在管袢减少,清晰度降低,输入支变细,交叉畸形增多,有明显渗出或出血,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红细胞聚集,乳头浅平,乳头下静脉丛清晰粗大,出现白色微小血栓等。有研究认为,微循环中形态改变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流态改变是脑梗死发病的促发因素。因此,改善微循环则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3]。

国外有研究显示,低强度激光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生物刺激作用[4],低功率激光照射能显著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近年来,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已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广泛应用。

按全军微循环专业组制定的甲皱微循环积分标准[5],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甲皱微循环的总积分属于中度异常,治疗后以上几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疏解,管袢充盈、加长,乳头下静脉丛减少,白色微小血栓消失,甲皱微循环总积分明显下降,属于轻度异常,说明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是有效的。

表1 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对脑血管病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分)Table 1 The changes of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laser irradiation treatment through the nasal passages

表1 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对脑血管病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分)Table 1 The changes of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the semiconductor laser irradiation treatment through the nasal passages

观察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0.075±0.017 0.039±0.015 1.543 >0.05管袢数 0.053±0.019 0.037±0.016 1.678 >0.05输入支 0.229±0.022 0.187±0.018 2.157 <0.05输出枝 0.122±0.011 0.099±0.010 3.617 <0.001袢顶 0.122±0.011 0.095±0.010 3.769 <0.001管袢长度 0.220±0.048 0.118±0.024 3.581 <0.001交叉型 0.109±0.022 0.088±0.020 1.595 >0.05畸形 0.095±0.019 0.086±0.018 1.357 >0.05血流速度 1.305±0.083 0.950±0.060 2.695 <0.01血管运动性 0.110±0.015 0.077±0.013 2.213 <0.05红细胞聚集 0.516±0.049 0.302±0.036 2.815 <0.01白细胞数 0.047±0.014 0.026±0.009 1.157 >0.05白色微小血栓 0.283±0.089 0.104±0.052 1.789 >0.05血色 0.183±0.016 0.168±0.019 1.376 >0.05周围渗出 0.246±0.068 0.080±0.036 2.135 <0.05出血 0.147±0.062 0.086±0.040 1.875 >0.05乳头下静脉丛 0.276±0.043 0.188±0.036 2.697 <0.01乳头 0.471±0.049 0.437±0.045 1.355 >0.05总积分清晰度4.640±0.180 3.220±0.133 2.715 <0.01

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将能量输出头直接放入患者鼻腔内,经鼻腔黏膜屏障间接作用于循环血液。鼻腔由鼻前中隔动脉、鼻后中隔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鼻后外侧动脉和翼腭动脉等多条血管供血,在鼻中隔端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腭大动脉和唇动脉中隔支吻合成广泛的血管网,血运丰富,血流量较为恒定,该血管网与鼻腔仅隔薄层黏膜,有利于能量的传递和转换,间接作用于循环血液,从而可降低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力,降低血脂和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纤维蛋白的水平,解除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

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可促进血肿及周围水肿带的吸收,减轻脑水肿,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可以减少急性期甘露醇的用量,同时还可提高氧分压,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恢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好转,在治疗中或治疗后患者均感到头脑清醒,语言清晰,视物清楚,记忆力增强,行走有力,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等减轻。

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仪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经一段时间训练,可以在家庭使用,为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

1 田牛,单毅.实用微循环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28-31.

2 翁维良.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J].中国微循环杂志,2002,6(1):5.

3 杨耀荣,彭佳娥.脑梗死患者经细胞变形与微循环变化的关系 [J].微循环杂志,1999,9(1):27-28.

4 Spodaryk K.The influence of low-power laser energy on red blood cell metabolism and deformability[J].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2001,25(3-4):145.

5 贺信祥.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基础与临床[M].香港: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0:340.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乳头半导体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两岸青年半导体创新基地落地南京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Sn掺杂In_3O_2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