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病 50例

2011-04-25李春华于福恩庄绪娟刘方清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青岛266109

陕西中医 2011年7期
关键词:丹红小脑红花

江 毅 李春华 于福恩 庄绪娟 刘方清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青岛 266109)

笔者自 2009年 9月至 2010年 7月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 TIA50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对象 系 2009年 9月至 2010年 7月本科收住的 100例经 TCD诊断有血流速度增快,伴有后循环神经系统定位损伤体征患者,所有患者均按中华神经科学会 1996年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0例,男性 35例,女性 15例,年龄 60~ 69,对照组 50例,男性 32例,女性 18例,年龄 60~ 69。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丹红注射液(10mL/支,国药准字:Z20026866)20mL,加入 0.9%生理盐水 250mL或 5%葡萄糖 250mL静脉滴注,qd×14d,对照组以盐酸川芎嗪 240mg加入 0.9%生理盐水 250mL或 5%葡萄糖静脉滴注,qd×14d。

观察指标 观察 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P)值,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用深圳德力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 EM S29U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 2M Hz探头探查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变化。

疗效标准 参照评定标准。参照 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指导原则的评定标准。痊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减轻,仍有轻微头昏及视物旋转,能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s)

2组治疗效果i2=11.32 P=0.02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50 31 10 5 4 92%对照组 50 18 6 8 18 64%

两组治疗前后 VA和 BA的 Vp比较 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VA和 BA的 Vp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VA和 BA的 Vp比较 (±s)

与治疗前比较△P<0.01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LVA(cm/L) RVA(cm/L) BA(cm/L)治疗组 治疗前 65±8 70±8 90±8治疗后 50± 9△◇ 50± 9△◇ 57± 9△◇对照组 治疗前 70±8 72±8 95±8治疗后 68± 9▲ 69± 9▲ 90± 9▲

正常颅内血流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减低,年龄在 60~69岁之间,VA:50±9(cm/s),BA:57± 9(cm/s)[1]。经上述药物治疗后,治疗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效率达到 83%,临床症状明确好转。对照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有效率为42%,临床症状好转不明显。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8.36± 4.36 41.25± 3.04△对照组 46.21± 4.28 44.31± 4.1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后循环系统包括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 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 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双侧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根部发出,经第 6至 1颈椎横突孔入颅,在脑桥下缘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分支包括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延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包括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终支,分支包括皮质支(颞下、距状和顶枕动脉),深穿支和后脉络动脉等。后循环 TIA常见症状包括眩晕、平衡障碍,少数伴耳鸣,可有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双眼视力障碍,可能出现急发生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交叉瘫痪等[2]。

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两种中药成分经现代工艺提取而成。《本草正义》载“丹参专人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能达脏腑而化癖滞,故积聚消而瘤癖破;外利关节而通脉络,则腰健而痹著行”。《本草纲目》记载“红花能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二者相辅为用,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酸。而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具有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兴奋前列环素(PGⅡ 2)合成酶的活性,使血管扩张;它还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3,4];丹参酚酸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 TXB2水平[5]。红花的主要成分是: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等。实践证明,红花提取物在体内,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加脑动脉血流量及营养脑细胞的作用,使脑组织缺血程度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氧的供求关系得到改善。

本研究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治疗后循环脑缺血发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丹红注射液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流,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

[1] 华 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

[2]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24.

[3] 谭毓治,谢金生.细胞膜流动性与中药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1):699-701.

[4] 汪 钟.活血化瘀中药对血小板功能调节的机理[J].中国中西医杂志 ,1992,12(9)567-569.

[5] 杨 佳 ,张 毅,秦彩玲,等.丹参、三七的有效部位对正常大鼠血小板粘聚性及 TXA2、PGI2的影响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5):21.

猜你喜欢

丹红小脑红花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动动小手和小脑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