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40例
2011-04-25黎兆宏邵丽川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石正骨医院江门529030
陆 川 黎兆宏 邵丽川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石正骨医院 (江门 52903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目前西医学认为病因还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目前公认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现将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观察本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 1月至 2010年 10月份所收集住院及门诊病例共 80例,其中直肠炎 42例,直肠乙状结肠炎 18例,左半结肠炎 16例,广泛性或全结肠炎4例。 男 42例 ,女 38例;年龄 22~ 62岁 ,平均 38岁;病程 1.2~ 8年,平均 3.4年。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40,对照组 40例,两组在平均年龄、病程、性别,病情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治疗期间建议清淡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硬粘、饮酒等难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对照组服用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 1g,每天 4次,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临床症状和肠镜检查缓解后减量为 2g/d,3个月为 1疗程,如因副作用不能耐受柳氮磺胺吡啶者改用奥沙拉秦。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基本治疗方药:血府逐瘀汤:桃仁 12g,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 10g,枳壳 6g,赤芍 15g,柴胡、桔梗、川芎各 5g。加味: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各 10~15g;肠鸣音减弱或口干口臭、舌苔黄厚腻明显者加生大黄 10~ 20g(均同煎 ),白头翁 10~ 15g,黄连 3~ 8g。煎服法:用大黄时须同煎,用 600~ 800mL清水浸泡约20min,药物充分吸水透后开始煎煮,煎沸后调文火煮够 30min,倒出药液后,加水 200m L进行二煎煮沸15min,混合 2次药液,分 3次口服。 2周为 1疗程,疗程间隔 3d,以治疗 3个月为全疗程,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月记录患者腹痛、黏液脓血便、腹泻等症状,3个月后复查肠镜,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随防12个月,观察远期疗效、复发率。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制定[1],综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黏膜正常或溃疡病灶已成瘢痕,或才病变黏膜恢复达 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或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肠镜检查病变黏膜改善未达以上标准或加重。远期疗效:停药 12个月内对综合疗效显效或有效的病例保持随诊,记录是否有复发或加重。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数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停药后随诊 1年,治疗组随诊 37例,症状复发者2例,原症状加重 2例,复发率 10.8%,对照组随诊 31例,症状复发者 4例,原症状加重者 6例,复发率 32.2%,两组复发率差异性检验χ2=6.74,P<0.0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可耐受全程中药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 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出现药物性皮炎,1例肝功能损害,其中有 6例因副作用不能耐受柳氮磺胺吡啶改用奥沙拉秦。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认为属于“肠癖”“痢疾”“便血”“肠风”“泄泻”等范畴,病因多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病机主要因感受外邪导致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日久热腐血败,化为脓血或寒凝湿滞,日久化热,或因饮食所伤、七情不和,郁怒不解,致胃肠气机壅滞,血行不畅、气血停滞而最终血络受损而成本病。从症状看,结肠炎病人多有血分受损致瘀的表现,从病程看,结肠炎病程长,缠绵难愈,属“久病入络,久病必有瘀”。瘀血阻络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基础和病机关键,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不容忽视的重要法则[2]。血府逐瘀汤方药是行气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能。组方中红花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为血中气药,能泻又能补;川芎行气开散,活血止痛,于散中能补,既无瘀血之状,为又有生血之益;赤芍味酸苦,性微寒,行瘀止痛凉血,消肿,善除营血分郁热且能散血中之瘀,有凉血、泻热、散瘀的作用。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3],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腐肉去而新肌生,加快溃疡的愈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基础,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常伴发高凝状态,合并血栓形成,达到 39%。同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功能亢进,进而加重结肠炎病情,造成恶性循环,病情反复难愈[4]。现代《方剂学》国内研究显示血府逐瘀汤中的活血化瘀成分具有保护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免疫增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有助于溃疡愈合[5]。大部分活血化瘀药能阻断血栓素 A2(TXA2)的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可能在于对血小板活化的阻隔抑而间接对免疫炎症进行调解,也可能直接通过对免疫炎症反应进行调整[5],故中医治疗方面活血化瘀的原则更符合于改变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临证时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虽然治疗组(92.5%)和对照组(80.3%)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差异性检验 P<0.05,有差异有显著意义,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治疗应用中安全可靠,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能长期配合治疗,这是治疗本病的关健,在维持治疗和长期缓解等方面有一定优势,这是有诸多副作用的西药没有的优势。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29-134.
[2] 齐洪军.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探讨[J].四川中医,2009,27(1):33-35.
[3] 张贤良 ,李 敏,刘 芳.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5):470.
[4] 郑 洁.溃疡性结肠炎血浆血栓素和 6-酮-PGF1A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7):3.
[5] 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等.化瘀通络汤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