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康复锻炼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1-04-17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肱骨肌力肩关节

黄 静 芮 馨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关节骨科 安徽芜湖241000)

人工肩关节置换是使用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塑料植入体替换受损骨和软骨来缓解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训练方法较为零散,尚未见到系统的训练方法。为此,我院在借鉴以往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设计综合康复训练方法,于2006年5月~2009年1月应用于6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肱骨头近端骨折伴脱位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严重的陈旧性骨折1例,骨关节炎1例。本组均使用进口假体,全部采用骨水泥固定。术后系统康复训练至出院,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或康复治疗。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数患者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担心手术后效果不满意。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及人工关节置换的意义,使患者树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同时在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通过运用移情、倾听等技巧与患者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有效沟通,彼此建立信任感,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由患者本人、家庭及医护人员共同实施康复计划,逐步达到康复的目的[1]。

1.2.2 第一阶段(术后 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此阶段主要是主动活动,患侧肘、腕、手诸关节,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患者能够耐受范围,切忌超越术中肩关节活动范围。活动时患者可采用健侧辅助主动运动的方法,不应主动屈曲或外旋肩关节,也不要依靠患肢。术后手臂用悬吊巾固定在70°外展和10°外旋位,悬吊巾固定3周。术后3天内在止痛泵的作用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全麻清醒后即行手指功能活动,术后24h患侧相邻关节肘、腕、手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内收缩练习。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h之内即开始,包括:钟摆练习3~5个/次,2次/日;仰卧位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外旋时曲肘90°,用健手协助,上举肩用手触前额,逐渐超过头部;肩关节上举超过90°时,手臂重力能帮助继续上举。仰卧位时肩关节肌肉松弛,这项练习3~5个/次,2次/日。术后7~8天开始增加悬增练习,令患者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扩大圈的半径,还可以借助滑轮增加上举运动,术后14~16天开始增加水平外旋练习。这项练习要求肩关节上举达140°左右,患者仰卧,双手握住,上举肩关节,然后将两手滑到颈后分开两肢。这样,外旋活动可达到最大限度而且逐渐进行。冰敷在术后3周之内肩关节康复治疗后局部实施。方法: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渗出的目的。

1.2.3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主要涉及肩关节早期主动活动,肩带肌肉等张肌力训练及肩关节牵伸练习,鼓励患者应用患肢进行免负重的日常生活训练[2]。

1.2.4 第三阶段(12周以后)。进一步的肌肉牵伸和抗阻性力量训练,恢复运动及增强三角肌前部和外旋肌群力量是最重要的,其前提条件要求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接近于正常范围及运动治疗过程中无疼痛,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需持续12~18个月[3]。

2 结果

2.1 肩关节疼痛、握力、肩部肌力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肩关节疼痛程度。本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为(7.59±1.21)分,术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评分为(3.76±1.15)分。术后10周时握力已恢复到正常的70%~80%。术后20周肩部肌力达Ⅵ级以上。

2.2 术前和术后2周肩关节平均活动度比较 见表1。

表1 术前和术后2周肩关节平均活动度比较±s)

表1 术前和术后2周肩关节平均活动度比较±s)

时间 内收 外展 前屈 后伸术前 7±0.4 11±0.2 9±0.3 7±0.5术后 31±0.4 27±0.3 3±70.2 24±0.2 t7.57 4.65 5.63 5.04 P<0.01 <0.01 <0.01 <0.01

2.3 术后1年满意度随访 术后1年随访,患者对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为84%~85%,对疼痛缓解满意度为96%。

3 讨论

肩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肩部肌肉乏力,关节疼痛不适、僵直、活动受限,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远期效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与术后严格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密切相关。术后早期、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能防止肩关节僵硬,恢复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肌力训练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术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减少肌肉萎缩,有利于维持肩关节良好的稳定性。在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熟悉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使其充分认识到功能锻炼对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有助于患者克服对术后疼痛的畏惧心理。术后早期指导患者主动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计划的实施。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的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4]。

[1]张宝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3):573

[2]刘小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8):607

[3]春 岩.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649

[4]刘云鹏.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5

猜你喜欢

肱骨肌力肩关节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