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 65例*

2011-04-14张晓霞黄丽萍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散寒风寒面瘫

张晓霞 黄丽萍 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 710003)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男 35例,女 30例;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65岁,平均 43.16岁;病程最短者 1d,最长者 7d,平均 4.5d。

诊断标准[1]发病前面部有受凉史,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有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发病7d以内,出现一侧 (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 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等)。

治疗方法 中药熏蒸 将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各2g,细辛、皂荚、乌梢蛇各 1g共研为细粉,过60目筛,把药粉包裹后置于 K-33中草药熏蒸机中药网中,加水至最高水位线以下,加热 3min,待有蒸汽喷出后将喷雾口对准患者面部熏蒸20m in。1d 1次,每周治疗6d,休息1d,连续治疗28d(不到28天病愈者提前停止治疗)。

针 刺 主穴[2]:翳风、地仓、颊车、迎香、承浆、阳白、攒竹、四白、巨、合谷、太冲。面部穴位取患侧,轻浅刺激平补平泻,远端穴位取双侧,行泻法。留针30min,每 15min行针 1次,1d1次,每周治疗 6d,休息1d,连续治疗 28d(不到 28天病愈者提前停止治疗)。

治疗 28d后,计算减分率,评价其疗效。

疗效标准[3]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值≥95%。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说话或笑时微有歪斜;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值≥75%。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表情肌活动较前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值≥30%。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值 <30%。

治疗结果 本组65例中,治愈 47例,显效 12例,好转 6例,无效 0例,总有效率 100%。

典型病例 胡某,女,20岁,某高校学生。 2010年7月12日就诊。因2天前晚上洗澡后吹空调受风,晨起时自觉左侧面部发紧不适,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不能皱眉,刷牙时左口角漏水,遂前来就诊。查体:口角向右歪斜,左眼睑闭合不全,左额纹消失,左鼻唇沟变浅,不能鼓腮,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测血压110/70mm Hg。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瘫(风寒型)。即行前述方法予以治疗,17d后痊愈,嘱患者避风寒,并经常搓揉热敷面部以巩固疗效。

讨 论 面神经麻痹,即周围性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临床主要表现。其发病机理现代医学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广义中风之范畴,《内经》云: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由此可见,本病发病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手足太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濡养、约束,肌肉纵缓不收而成。

根据笔者临床体会,早期中医治疗面瘫应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主,针灸取穴多以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太阳经为主。因临床风寒型面瘫较为多见,故治疗该型面瘫时还应配以温通散寒之法。本治疗中药熏蒸方中根据药物性味、归经等特性,选用防风、细辛、白芷、羌活、川芎、皂荚和乌梢蛇。这些药物不但具有很好的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作用,且善解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之风寒表邪,加之以熏蒸的方法给药,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药物经熏蒸作用于肌体后,其挥发性成分经皮肤吸收,局部可保持较高的浓度,使药物直达病灶,能长时间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的治疗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此法是我们根据我科名老中医刘森亭主任医师的经验新创的治疗早期风寒型面瘫的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1] 王维治.神经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

[2] 邱茂良.针灸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

[3] 杨兆存.实用治疗手册 [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74.

猜你喜欢

散寒风寒面瘫
冬读古诗御风寒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