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1-07-14张秋香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北京101300
张秋香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 (北京 1013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治疗不及时的话预后较差,再次发作的可能性大。其治疗方案多,效果差异大[1]。本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较大,如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则疾病即为得到较大改善[2]。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们就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 37~70岁 ,平均年龄 (52.1± 5.1)岁;病程 1.5~10.5d,平均病程 (4.7±1.8)d;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2例,脑梗死 23例。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的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黄芪 30~120 g,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桃仁、地龙各 10g,牛膝、水蛭各 15g,丹参、鸡血藤30g,甘草6g。对于伴有口眼歪斜者给予全蝎、僵蚕等进行治疗;对于便秘者加用火麻仁进行治疗。 1d1剂,煎服。后将治疗前及治疗后 7d、14d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及血脂进行统计及比较。
统计学方法 将检测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
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 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7d、14d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所有患者治疗后 7d及 14d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血脂各指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治疗前后血脂部分指标比较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7d、14d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 B100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所有患者治疗后7d及14d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100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与治疗比较,P<0.05或P<0.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2 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血脂部分指标比较(mmol/L)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本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黏、浓、凝、聚”[3]的倾向本病病因较多,治疗应引起重视,主要着重于预防尊敬复发,应调整血压,改善心功能,保持有效血液循环,纠正血液流变异常,避免颈部过度屈伸活动[4]。其中纠正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一般需要进行干预治疗,主要为通过药物进行干预治疗。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6],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7-8]。
本文中我们就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其在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中的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 K值、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等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意义,其使患者的这些指标朝着较佳的方向发展及转归,同时研究好显示其可以影响患者的血脂中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 B100水平,显示出补阳还五汤的综合优势的同时,也肯定了其疗效及在治疗中的可取性,表明其在改善患者的血液的粘滞性,粘稠度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对于改善其“黏、浓、凝、聚”等方面优势较佳。因此我们认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明显,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
[1]高 政 ,姜 潮,刘启贵.缺血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04-3706.
[2]Kumaraguru U,Gierynska M,Norman S,et al.Immunization with chaperone2peptide complex induces low2avidity cytotoxic T lympho2 cytes providing transient protection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2 tion[J].JVirol,2002,76(1):136-141.
[3]朱红楠,马浩杰.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3):227-228.
[4]OnizukaM,KazekawaK,NagataS,etal.Hesignificance ofincomplete stent apposi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tenting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6,27(7):1505-1507.
[5]张 薇 ,张临洪,徐武平.蚓激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首都医药,2010,17(18):51-52.
[6]Ballotta E,Da Giau G,Renon L.Garotid plaque gross mor-phologs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of457carotid artery specimens[J].J Surg Res2000,89(1):78-84.
[7]张永华 ,黄慧荣,王 冰.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11):23-25.
[8]Joshi B,Brady K,Lee J,Easley B,et al.Impaired autoregul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during rewarming from hypotherm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i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stroke[J].Anesth Analg,2010,110(2):3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