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嫩肤术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32疗效观察
2011-04-13颜敏
颜敏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34)
黄褐斑又称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表现为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颜面皮肤,一般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男女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妇女多见,尤其是妊娠、口服避孕药者[1],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2006年9月 ~2010年9月,我们采用光子嫩肤术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4例黄褐斑患者,男4例,女60例;年龄21~62(34.7±8.5)岁。均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65岁;4周内使用过其他脱色剂或系统治疗;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慢性肝、肾、内分泌系统疾病;药物过敏者;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 两组均行光子嫩肤术:采用美国科医人公司的Quantum SR光子嫩肤仪(波长560 nm),治疗前清洁面部,根据肤色及质地确定治疗参数。能量密度15~26 J/cm2。治疗时以黄褐斑部位出现轻微发红,且有微热感觉为度。治疗后面部冰袋冷敷约30 min,每4~6周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另予谷胱甘肽0.6 g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隔日1次,28 d为1个疗程。8个月判定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浅;无效: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12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率为87.5%,对照组分别为6、15、7、4例,6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3例褐色或黑色色素薄痂脱痂后出现色素沉着,3~9个月后色素吸收消退。
3 讨论
黄褐斑为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十分复杂。黑色素的形成是酪氨酸一系列氧化反应的结果,酪氨酸酶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酪氨酸酶又称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和人体内,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其生理功能是将酪氨酸依次氧化成黑色素。酪氨酸酶的活性与黑色素合成量呈正相关,其活性改变可引起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光子嫩肤术利用选择性光热解原理[3],其特定的宽光谱强脉冲光能穿透皮肤,被组织中色素团优先选择吸收,在不破坏正常皮肤的前提下,使色素团和色素细胞破坏、分解;同时作用于皮肤组织产生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使深部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重新排列,并恢复弹性,血管组织功能增强,循环改善。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含有活性巯基的三肽,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并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和在皮肤中的沉着[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证实光子嫩肤术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034-1035.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3]Bitter PH.Noninvasive rejuvenation of photodamaged skinusing serial,full-face intense pulsed light treatments[J].Dermatol Surg,2000,26(9):835.
[4]黄浩,周秀玲,吕美云.还原性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