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芪竭膏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机理研究*

2011-04-13何德才艾儒棣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溶菌酶复方创面

何德才,艾儒棣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四川南充 637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四川成都 610075)

复方芪竭膏是按成都中医药大学艾儒棣教授的经验方制备而成,经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均显示出良好的消炎、止痛、促进疮疡愈合的功效,为进一步探讨复方芪竭膏的促愈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来源与制剂加工:复方芪竭膏:由中药黄芪 50g、血竭 50g、紫草 10g、当归 20g、白芷 20g、冰片10g、麻油 500g按传统工艺制备成油膏制剂。京万红软膏(JWH)由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12020440。

1.2 受试药物复方芪竭膏(CQJC)制备:将方中血竭、冰片取出研成细粉,过 100目筛,备用。将方中余药黄芪、血竭、紫草、当归、白芷、甘草等浸入麻油中浸泡 72小时,将油及药入铁锅内,文火使药料炸至表面呈深褐色,中部焦黄为度,滤去药渣,待温度降至适宜时,将冰片细粉徐徐搅拌入药油中,再将一定比例医用凡士林基质加入其中,文火徐徐收膏备用。

1.3 实验动物与造模方法[1,2]:选用 SD大鼠 60只,雌雄不拘。体重(220±10)g。于大鼠后背部脊柱旁开 1cm处打孔造成直径 1.8cm的圆形,全层皮肤切除,开放创面,深达肌肉,止血。

1.4 实验分组与给药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模型组(A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京万红(B组)、治疗组复方芪竭膏组(C组),每组各 6只大鼠。A组大鼠创面外敷凡士林 0.1g,B组大鼠创面外敷京万红膏 0.1g,C组大鼠创面外敷复方芪竭膏 0.1g;均消毒纱布包扎固定。各组大鼠每日换药 1次。

1.5 观察项目与检测方法:第 3、7、10、14天,用涤纶投影膜描计创面大小,用图像分析软件 MIAS2000予以分析,计算创面愈合率;分别于第 3、7、14天随机选取各组 6只大鼠采用过量麻醉处死,剪取创缘交界处肉芽组织,用 S-P法测定溶菌酶(Lysozyme)的表达,用 Tunel-AP法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x-表示;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 q检验。实验数据用 SPSSl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创面愈合率比较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京万红组、芪竭膏组第 7、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芪竭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京万红组相比,芪竭膏组第 7、10天创面愈合率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京万红组、芪竭膏组均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尤其在皮肤创面愈合的中、后期,芪竭膏组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见表 1。

表1 各组愈合率的比较(%,x-±s,n=6)

2.2 用 S-P法测定溶菌酶(Lysozyme)的表达:结果显示:复方芪竭膏组与京万红组大鼠创面溶菌酶含量在术后第 3、7、14天均较模型组大鼠多(p<0.01)。术后第 3、7天复方芪竭组与模型组比较 p<0.01;京万红组与模型组比较 p<0.01。术后第 7天,复方芪竭组大鼠创面溶菌酶含量达到峰值,较模型组多(p<0.01);此时京万红组大鼠创面溶菌酶含量少于复方芪竭组(p<0.05)。术后第 14天,复方芪竭膏组大鼠创面溶菌酶含量较术后第 7天有减少趋势,但仍较模型组大鼠多(p<0.01);复方芪竭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而此时京万红组大鼠创面溶菌酶含量少于复方芪竭组(p<0.05),见表 2。

表2 各组溶菌酶含量(x-±s)变化(IOD×103 n=6)

2.3 用 Tunel-AP法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复方芪竭膏组与京万红组大鼠创面凋亡细胞凋亡指数在术后第 3、7天均较模型组大鼠多(p<0.01)。术后第 3、7天复方芪竭组与模型组比较 p<0.01;京万红组与模型组比较 p<0.01。术后第 7天,复方芪竭组大鼠创面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达到峰值,较模型组多(p<0.01);此时京万红组大鼠创面凋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少于复方芪竭组(p<0.01)。术后第 10天,复方芪竭膏组大鼠创面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较术后第 7天有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1);与京万红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14天,复方芪竭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而此时京万红组创面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较术后第 10天增多(p<0.01),见表3。

表3 创面原位凋亡细胞凋亡指数(x-±s)(AI%)

3 讨 论

创伤修复始终是外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其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与基因水平[1]中医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主要是针对创面愈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2]。中医认为,创伤后机体气血失调、营卫失和,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故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是愈创的关键。

复方芪竭膏是成都中医药大学艾儒棣教授根据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生肌玉红膏去轻粉,加黄芪化裁而成的经验方,经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均显示出良好的消炎、止痛、促进疮疡愈合的功效。主要由中药黄芪、血竭、紫草、当归、白芷、冰片、麻油组成。方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的功效。血竭始载于《唐本草》,其性味甘温、咸、平,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止血、消肿止通的功效,古代主要将它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金疮等症,是中医用于生肌的最常见药物。二药共为君药。紫草味苦寒,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当归活血祛瘀,能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白芷入药始见于《本草纲目》,载曰“排脓生肌止痛”。溃脓止痛而达生肌之功效。三药共为臣药。冰片外用具有清热止痛、止痒生肌、燥湿收脓、促进药物吸收作用为佐药。麻油具有很好的辅助疗效,能酸化伤口,利于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为使药。全方共奏补气固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升肌收口的功效。

溶菌酶通常存在于吞噬细胞胞浆的溶酶体中,是吞噬细胞吞噬并消化细菌和异物最主要的活性酶。它的含量不仅反应吞噬细胞的活性,也能从一定程度反应炎症反应程度。本实验采用 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显示的溶菌酶分布面积可以相对表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布范围,即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活跃的吞噬细胞的数量,而阳性细胞胞浆 IOD均值则可以从一定程度反应阳性细胞胞浆中溶菌酶的相对平均含量。而溶菌酶本身就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创面溶菌酶菌能力强。本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从质到量,复方芪竭膏组优于其他各组,同时溶菌酶到达峰值时间较其它组提前,持续时间也较长,提高创面吞噬细胞溶菌酶含量意味着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及功能,而巨噬细胞的功能的增强,清理“废墟”的作用必然增强。实验中外用中药作用的创伤渗出液中含有大量形态和功能活跃的巨噬细胞,可能是外用中药“偎脓长肉”的理论基础。

细胞凋亡是指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后,通过一系列分子信号的传导,引发特异基因表达,而最终导致的细胞主动死亡。细胞凋亡与创面修复有密切关系,它参与调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而影响预后。通过细胞凋亡机制可使炎症过程中凋亡细胞被炎症细胞和其它细胞有效清除,利于创面的愈合和减轻愈合组织中瘢痕的形成。本实验采用 TUNEL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换药的第 3、7d使用复方芪竭膏时,创面凋亡细胞明显增加,此后逐渐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复方芪竭膏具有明显促进局部组织细胞亡的作用。复方芪竭膏诱导细胞的主动凋亡,特别是诱导位于创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过渡区域的“垂死细胞”的凋亡,利于促进坏死组织的脱落,有利于创伤早期,创面的清创作用。[3]

本实验说明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机制是复方芪竭膏能提高创面吞噬细胞溶菌酶含量、诱导细胞的主动凋亡有利于创伤早期创面的清创作用。其促愈的分子机制有待更深入研究。

[1] 付小兵,程 飚,盛志勇.生长因子应用于临床创伤修复:十年的主要进展与展望[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6):508

[2] 邢 捷,阙华发,唐汉钧.中医药促进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实验研究近况[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0):1080

[3] 袁 亮,李国栋.中医祛腐生肌法祛腐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45-47

猜你喜欢

溶菌酶复方创面
偶氮类食品着色剂诱惑红与蛋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复方土槿皮搽剂治疗足癣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寒湿瘀阻证336例随机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动物型溶菌酶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