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1-04-12周慧霞
周慧霞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亦称隐匿性癌,是指肿瘤直径≤1 cm的甲状腺癌[1]。由于肿瘤微小,常无相应的临床表现,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大多病例是因甲状腺其他疾病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易被忽略,造成漏诊。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5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疾病标本,其中11例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现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199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手术切除的500例甲状腺疾病标本,其中11例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4 μm,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例,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17~60岁,平均43岁,11例均以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1例伴吞咽不适及有压迫感,病程2~10年,11例T3、T4、TS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B超检查2例疑为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甲状腺癌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瘤5例,分别行腺叶及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其中2例快速冷冻检查诊断为微小乳头状癌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复发及转移。
2.2 病理检查
肿块直径为0.1~1.0 cm,无包膜,边界不清,切面呈灰白,灰黄色,质实或硬,部分呈放射状似纤维瘢痕。镜检:在纤维瘢痕组织中见散在浸润性生长的乳头状癌,乳头分支多为1~2级,表面被覆1~2层上皮细胞,细胞分化较好,11例均可见多少不等的毛玻璃样核,部分病例可见核内包涵体及核沟,2例可见砂粒体形成,2例为滤泡型乳头状癌,癌细胞呈滤泡状排列,细胞核空、呈毛玻璃样。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好发于青壮年,发病年龄30~49岁,并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儿童少见,该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缺乏明显的临床特征,容易漏诊[2],本组11例中除2例术前考虑有恶性变,其余均以甲状腺良性病变给予手术,病变能否被检出,取决于肿瘤部位及医师的经验和检查是否彻底。因此,对于甲状腺良性的病变,特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近期有增大趋势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治疗,提示病理医师在看似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大体标本取材中要仔细检查,用锋利取材刀以0.1~0.2 cm做翻书页状多个切面寻找灰白结节或瘢痕样组织连续切片,以便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综合文献资料[3~5]与本组病例的特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数呈结节状,星形或放射状,有或无包膜,少数呈局部硬化结节和多个结节,常浸润甲状腺实质内。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真性乳头和(或)特征性核的改变。病灶中心为纤维瘢痕组织,内有散在分枝乳头,乳头分枝细而复杂,被覆单层柱状瘤细胞,细胞有异型性,细胞核有毛玻璃样外观,体积大,染色淡,有的见深核沟,核仁不明显,核内可见包涵体。乳头中心为纤维脉管束,乳头分枝间有砂粒体,呈同心圆结构向周围甲状腺呈放射状浸润。
[1]刘复生,刘彤华.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327.
[2]冯向东,李 军,张亚静.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3):146.
[3]骆利康.25例隐性甲状腺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14(3):185.
[4]李日焕,梁兆煜,江 浩,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5):326.
[5]Stephens,Stemberg主编.回允中译.诊断外科病理学〔M〕.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