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对策探析

2011-04-12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股利成本企业

黎 旭

(深圳市宝安区土地房产事务中心,广东深圳 518101)

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对策探析

黎 旭

(深圳市宝安区土地房产事务中心,广东深圳 518101)

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企业应制定正确的财务对策以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负面效应。企业经营策略上可调整会计处理方法,修正产品定价策略及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投资策略上应优化投资组合方式,分散投资风险,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筹资策略上应尽量选择成本较低、可行性高的筹资方式,有效吸收资金,防御通胀风险。

企业;通货膨胀;财务对策;经营策略;投资策略;筹资策略

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断上升。中银国际发布《2011年经济展望》,预测我国2011年CPI指数增长可能再超预期,过去两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国内经济摆脱全球危机的同时,也迎来了通货膨胀的凸现,预计2011年CPI将达到5%的水平,个别月份甚至接近6%。[1]通货膨胀形势日趋严峻,不仅危及宏观经济层面,给人民群众正常物质生活带来恐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原材料成本上涨、筹资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活动。采取有效的财务手段应对通货膨胀的负面效应,将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是每个企业面临的现实抉择。

一、应对通货膨胀的经营策略

1、调整会计处理方法

通货膨胀持续加剧,对传统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产生严重冲击。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适应物价不断上涨的社会现实,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成本、利润等,将不再具有真实性。一方面,通货膨胀下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将远远偏离现实价值,[2]货币资金购买力下降,实物资产价值将被低估,负债价值将被大幅高估。另一方面,企业利润虚增。通货膨胀导致企业原材料购置成本不断上涨,但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结转,受存货政策制约,很可能小于现实的企业实际成本;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包含了产品价值收益和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收益,后者对企业来说并不具价值。收入和成本相减必然虚增利润。利润虚增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税收负担,同时产生多分配股利或增加员工薪酬的可能,侵蚀企业实有资本。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会计处理方法,消除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发生通货膨胀时,若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折旧费用将很难体现进入产品的真实损耗,累计折旧所形成的货币沉淀将无法足额补偿固定资产的已耗价值,更新固定资产缺乏资金。由于折旧补偿的金额不能再购入与原来数量和质量相同的固定资产,企业生产规模会不断萎缩,因此企业应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预期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合理改变折旧方法。通货膨胀时期,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逐年递减,使固定资产损耗尽快合理分摊至各期生产成本,以便较快地积累固定资产更新所需资本,实现资产价值的尽快补偿。

(2)按现时成本确认会计损益。现时成本会计损益,是以企业现时收入和现时成本费用进行配比确认的损益。一般而言,权责发生制下企业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符合会计可配比性要求;但通货膨胀时期,资产价格随物价上涨虚增,可能导致收入与成本费用不配比,带来企业利润虚增。因此,有必要将本期营业成本和折旧摊销等费用支出按现时成本加以核算和调整,以企业本期的现时收入和所耗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现时成本相互配比,从而将因通货膨胀导致资产价格虚增所形成的会计收益剔除,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成果。

(3)编制现时成本财务报表。现时成本财务报表作为传统财务报表的补充,在名义货币计价单位下以资产的现时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能有效反映通货膨胀条件下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企业在建立传统会计账户体系的同时,应另行建立一套包括受现时成本变动影响的各项资产、相关成本费用及其账面价值随物价水平变动不断调整的的账户体系。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一是设置“持产损益”、“增补折旧费”等特定账户,反映持有资产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持产利得或损失,以及固定资产因价格变动需补足的折旧部分。二是按现时成本核算各会计科目,当某项资产的现时成本因市场物价变动而变动时,将增加的价格借记相关资产账户,贷记“持产损益”账户,反之亦然。同时在处置资产时也按现时成本进行结转。三是根据现时成本会计账户体系编制现时成本财务报表,消除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使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指标具有可比性,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2、修正产品定价策略

每个企业都应有适合自己行业的定价模型,定价策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份额,从而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3]高通货膨胀下,消费者购物对价格更为敏感,当寻找到相对低价商品时,往往会造成抢购潮,特别是推出特价品时,其消费行为可能会趋向于不理性。同时,通货膨胀还可能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促使消费者和企业减少储蓄,增加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对企业而言,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产品价格的上调成为无奈而必然之举。定价策略虽可由企业主观决定,但必须考虑到客观的各方面影响,应慎之又慎。在各个企业都面临成本压力的情形下,企业若能适时修正或重新制定出适当的定价策略,将很可能化威胁为机会,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1)选择正确的涨价时机。[3]企业应对自身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对于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最重要的应是及时转移成本压力避免亏损,因此可以率先或较早实行产品涨价;对于市场占有率较小的企业,最好是市场领导者涨价之后再跟风,减少市场风险,并可能利用“时间差”夺取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2)选择正确的涨价条件。产品上涨,势必影响产品的销售量和顾客满意度,若企业在产品的市场需求小于市场供给,或是企业内部库存过多时进行涨价,很可能对企业生产链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增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要权衡利弊,在其产品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存货流动性强时顺势而为。

(3)选择适当的涨价方法。除了直接的产品价格上调外,企业还可选择多种“隐性调价”方式,比如说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组合、捆绑再定价出售,保持企业的整体利润率。

3、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企业流动资金是指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往来款项、存货等,是为满足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而设,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血脉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当经济环境稳定时,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是确定的;在通胀压力下,企业流动资金需要量是浮动额,并随通货膨胀率变化而变化,很可能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形,因此,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十分重要。

(1)合理调整现金持有量。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可分为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交易性需要和预防性需要是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采购数量增大,因此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需要的现金也不断增加。通胀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故企业应增持交易性现金和预防性现金。与此同时,企业应减持投机性现金,原因是通胀将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银根紧缩带来市场利率上升,致使投资有价证券的收益率降低,企业投机性收益将减少。

(2)适当提高库存量。在现金流量许可的前提下,企业应适当提前购买、适量囤积原材料,以合理避免价格进一步上涨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加大企业存货的库存量,减少存货的短缺成本。虽然超额的存货持有量将使企业承担过多的库存管理费用和资金占用成本,但在通货膨胀时期,产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生产中断、订单无法完成的损失与风险也许更为巨大。因此,为保证产品及时发货,以及销售收入的及时实现,企业应适当提高库存量。

(3)加快应收账款回收,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通货膨胀期间,由于企业间的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货币的贬值,使得周转速度较慢的应收账款损失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回收越晚坏账损失将越大。因此企业应加快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周转速度,制定更为严格的信用标准,缩短信用期间,设立专人催收账款制度,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减少坏账损失。同时,企业应付款项也在不断贬值,因此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限。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投资策略

企业投资可分为生产型资本投资和金融性资本投资。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一般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忽略通货膨胀的影响。随着通货膨胀的步步紧逼,物价指数不断上扬,企业投资环境也在逐步变化。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资金持续短缺、企业资本成本不断升高、经济收益虚增三个方面。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客观评价各项投资方案,使其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生产性资本投资

生产性资本投资主要是为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的长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等。这类投资通常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较长时期才能收回,因此企业往往持慎重态度,决策时需考虑多种备选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择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生产性资本投资的决策方法有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会计收益率法及投资回收期等。通货膨胀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各项决策方案的现金流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到决策分析所需要的贴现率,因此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进行分析时,应统一各项指标的通胀因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1)调整贴现率。投资决策所确定的现金流量通常都是按照名义货币表现,即其中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且是当前通胀条件下计算的名义货币量,因此各方案所选用的贴现率也应包含通货膨胀因子。贴现率主要由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决定,调整贴现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通货膨胀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重新直接计算含有通胀因子的资本成本,以此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贴现率;二是在原有不含通胀因子贴现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平均通货膨胀率,即名义贴现率=资金成本率+平均通货膨胀率,使企业投资决策不致因受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做出次优甚至是不利的决策。

(2)调整现金流量。首先,计算投资决策现金流量时,通常要分别预计回收期内未来每年企业现金收入和支出,并根据贴现率折为现值后予以比较。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其现金流入量包括每年的营业现金流入、出售时的残值收入及收回的流动资金,即每年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成本-折旧);现金流出量则包括购置成本和流动资金垫支。通货膨胀对每项流入和流出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决策者计算时应分别确定各项的影响程度,得出较合理的数据。其次,需要特别注意,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是根据历史成本而非重置成本计提的,此处在预计未来年度的折旧费时,也应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确保固定资产更新的足额补提。再次,通货膨胀下投资决策得出的结果并不十分精确。决策模型中设置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假定每年产品的每种费用和售价都受同一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投资期间内每年每种费用和售价的物价上涨指数并不相同,通货膨胀影响程度也不一样,结论肯定会有差异。从另一个角度讲,未来期间的通货膨胀压力本身就带有极大不确定性,预计决策时不可能得到十分精确的指标,只要各项备选方案的计算口径保持一致,投资决策依然具有极强科学性和可应用性。

2、金融性资本投资

企业进行必要的生产性投资的同时,为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资金管理等目的,也会在资本市场从事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之类金融性投资活动。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凸显,国家紧缩银根,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力度,使得资本市场风云突变,投资风险日益增大。因而在选择投资目标时,企业应慎之又慎,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的回报率以及通货膨胀可能产生的作用,确保预期收益率的实现。

(1)减少储蓄、外汇投资,增加证券投资。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是,国内通胀导致国内货币贬值,但国际上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则不断升值。在低利率、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或是进行外汇投资。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打压致使各企业对住房投资望而却步。因此,面对火爆的证券市场,企业最安全也是预期收益最大的投资选择就是股票和债券投资。

(2)减少固定收益投资,增加浮动收益投资。为有效应对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银行加息预期增强。此时若过多选择固定收益的投资产品,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上升,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将会非常低,甚至出现负利率的现象。因此,确定投资组合时,企业应多考虑浮动收益型投资产品,使投资收益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有效地消除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避免了利率风险。

(3)减少长期投资,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长期投资主要是指减少长期债权投资。实物资产的长期投资(如黄金)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通胀风险,企业可以适度增加对实物资产的长期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不以获取直接报酬为目的,而是为了控制被投资企业,以便从销售、技术、供应链或管理上得到回报,因此不在分析范围之内。长期债权投资,由于其投资的回收具有长期性和固定性,随着通胀预期的继续升温,债券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其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也将逐渐减少,企业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水平。而短期投资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大等特点,企业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改投资方向,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4)套期保值,淡化投资风险。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一方面需不断优化投资组合,降低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另一方面,也可对投资产品进行套期保值,进一步淡化投资风险。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分别在现货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建立即期和远期之间的对冲机制,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企业通常使用的套期工具主要是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而在通货膨胀背景下,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交易也常被作为套期保值、防御通胀风险的手段。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筹资策略

通货膨胀步步紧逼的市场环境下,紧随而至的是企业货币需求的不断膨胀和资金供给的持续短缺。[4]为了减少原材料涨价所造成的损失,企业会加大存货的采购量,提前进货并实行超额准备的措施,势必带来资金需求量的增加。与此同时,为有效应对当前的通胀状况,政府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曾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于2011年1月20日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无疑加大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难度,企业筹资环境恶化,筹资风险进一步上升,资金供给能力下降,企业应充分考虑筹资策略的筹资成本和可行性分析。

1、适时调整资本结构,增加负债筹资

一方面,对债务人来说,借贷合同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当发生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利率无法更改,从而使实际利息率下降,此时企业采用借款方式筹集资金十分有利。前提是企业应有能力向银行借款,随着银根的紧缩,银行放贷条件将日益苛刻,故企业应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保持良好的商业信用,在通胀程度较高时即可改变原有资本结构,适度增加负债资本的比重。另一方面,在负债筹资方式的选择上,企业应尽量实行长期借款筹资。通货膨胀时期,过多依靠短期借款筹资是不理性的。短期借款解决的是“临时性”资金需求,而通货膨胀造成的资金短缺并非“临时性”短缺,是现金购买力被永久地“蚕食”了。过多的短期借款将加大企业短期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而且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的持续升温,短期借款利率将不断提高,企业筹资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因此,企业应尽量获取长期借款,一是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固定借款利率,消除利率风险;二是可在资金周转困难的通胀期间缓减还款压力,延长资金的使用期限。

2、发行浮动利率的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一般使用固定利率的方式,但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如何保证债券的顺利足额发行至关重要,以固定利率方式发行债券,往往会使投资者的实际利息率非常低,投资者很可能不愿购买,故此时应优先选择发行浮动利率的债券,以自身承受通胀风险的代价来吸引投资者,达到顺利筹集资金的目的。

3、制定正确的股利分配政策

企业经常采用的股利分配政策包括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以及低正常股息加额外股息政策,常见股利支付方式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等。目前我国仅适用前两种股利政策。企业应依据自身需要,制定正确的股利分配政策,有效应对通胀风险。

(1)发行新股时,采用高股利政策。恰当的股利分配制度能有效激发投资者持续投资的热情。通货膨胀环境下,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前景往往信心不足。此时企业若想再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则应选择高股利的分配政策,以保持本企业股票的吸引力,确保新股的顺利发行。

(2)不发行新股时,采用低正常股息加额外股息政策。[5]通胀背景下,传统会计处理方式将导致企业利润虚增,若此时沿用以前的股利分配政策,很可能将企业实现的虚利分配给股东,造成对企业资本的侵蚀。因此,此时适用低正常股息加额外股息的分配政策。较低的定期股息能有效减轻企业的利润分配压力,争取到较多的资本进行再投资,同时还能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对股利依赖较强的投资者,并赋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当通胀压力减轻时可适量分配额外股息,在保持股利分配政策稳定性的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长期的发展机会。

(3)选择股票股利的支付方式。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采用股票股利的支付方式,以抵消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第一,股票股利可以巧妙地避免现金股利对企业虚增利润的侵蚀;第二,股票股利无需分配现金,增加了企业的留存收益,有利于企业再投资和长期发展;第三,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当然,股票股利的分配费用相对较大,且可能被认为是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征兆,加剧股价的下跌,企业应酌情考虑,选择最佳分配方案。

(编辑:程甸;校对:朱恒)

[1]经济参考报.机构预测:CPI11月见顶明年压力增大[EB/OL].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2010-12/01/content_21529007_1.htm.2011-01-08.

[2]任晓霞.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影响及应对措施[M].辽宁经济,2008,(12):91.

[3]孙晓春、陈玉宏.浅谈通胀压力下的企业定价 [M].现代商业,2009,(33):159-160.

[4]杨 柳.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筹资策略探讨[M].商业时代,2008,(20):90.

[5]刘炳芳,蒋 妍.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举措 [M].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6):91-93.

The Financial Strategies for Enterprises to Deal with Inflation

LI Xu
(Land and Property Transaction Center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Guangdong 518101)

Inflation has produce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management and finance of enterprises.Enterprises should draw up appropriate financial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of inflation.In operation strategy enterprises should adjust accounting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oduct pricing strategy and strength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in investment strategy enterprises should optimize compound mode and disperse investment risks to ensure maintenance and appreciation of value;in financing strategy enterprises should try to choose methods with low cost and high availability to efficiently attract capital and prevent inflation risk.

enterprises;inflation;financial strategies;operation strategy;investment strategy;financing strategy

F275

A

2095-1361(2011)02-0128-04

2011-01-19

黎 旭 (1971- ),女,广东紫金人,深圳市宝安区土地房产事务中心财务负责人,会计师

猜你喜欢

股利成本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探讨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双汇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
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监管制度的取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