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省”的理性探讨*

2011-04-11周正刚

湖湘论坛 2011年6期
关键词:实力文化产业建设

周正刚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文化强省”的理性探讨*

周正刚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文化强省”作为战略目标,应具有全面丰富性、现实可行性和动态成长性。文化强省有其显著标志和目标要求,其量化指标体系大体上可以从先进文化作用、地区文化积累、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对外输出、群众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去构建。“文化强省”建设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强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强,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许多省份相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掀起了文化建设的热潮,文化发展的区域竞争态势日益凸显。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和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争先恐后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也难免给人以造声势、重形式、跟风赶浪、急功近利之嫌。因此,对“文化强省”作出理性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文化强省”,是指一个省级区域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在前列、文化综合实力强大,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省区。它本质上是一个内涵丰富、覆盖面广、质量结合、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强省也就是“文化高地”,即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繁华地、文化创新和创造的发源地、文化实力和文化影响的集辐地。“文化强省”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重要内容,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内容上,文化强省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从社会整体来说,文化强省一般是与经济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等相联系而提出来的,是“富民强省”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旨在通过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等,以多强促省强,以多强保省强,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富民强省总体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构成来看,文化强省既包括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也包括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精神性的内容,也有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活动等物化的部分;既体现先进文化的主导性,也表现大众文化的丰富性;既有文化方针政策等软件要素,也有文化基础设施等硬件要求;既包括已有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也包括新创造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文化发展来讲,文化强省既注重文化发展数量和规模的扩展,又注重文化发展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既注重文化生产能力的开掘,又注重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既强调文化提速加快发展,又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注重文化实力的增强,又注重科学体制机制的构建,从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文化改革与文化发展同步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繁荣、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增强,全面推动文化协调健康发展。任何文化上的“单兵独进”或某个方面的优长,虽然能从一方面反映该地区的实力和影响力,但并不能由此就确立其“文化强省”的地位。

在实践上,文化强省应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文化强省的提出,必须有其现实客观基础。也就是说,该省区文化资源要比较丰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对繁荣发达,基本文化人才必须具备,文化建设已经取得比较突出的成就,在未来有望发展、建设为一流的文化省份。建设文化强省不是图虚名、走过场、赶热闹,而是要真正在文化建设上有突出的创造和贡献,能够成为文化发展繁荣的排头兵。因此,提出“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应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论证。文化强省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造就的,它需要经济基础、历史积累、政策支持、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条件,并且是这些条件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随意无端“打造”。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必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准确研判省情,特别是把握本地文化资源、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与消费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整体的战略设计和规划。“文化强省”有非常丰富实在的内容,必须有现实客观基础和条件,并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和积累,能够拿出创造性的实实在在的文化发展业绩和成果,才可望建成“文化高地”或“文化强省”。如果不顾客观条件和发展现实,空提口号凑热闹,就只能是徒有虚名而已。

在过程上,文化强省具有动态性和成长性。毫无疑问,文化强省是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而不是预成和现有的。“强”,这里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作为动词,是指“强”的行动、举措;作为形容词,是指目标、效果。“文化强省”就是要通过行动上的“强”,达到效果和目标上的“强”。不难看出,这种“文化强省”大多还只是观念中的“理想蓝图”,靠培育和建设才能实现,发展和成长是它的本质。目前,人们提出“文化强省”,大多是在动态意义上使用的,都是作为发展战略和目标而提出的,并非已经建成了文化的“强省”。文化强省意味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但文化是不能“暴发”的,文化发展和积累是长久的过程,建设文化强省是长期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奋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它本质上是一个动态概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坚持和贯彻落实。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文化工作的重点,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显然,对“文化强省”的理解,不能简单片面化、短期功利化、也不能抽象口号化,文化强省建设有其显著标志、目标要求和多方面的内容。

(1)科学的思想理论是其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思想理论建设是文化发展繁荣最基本的标志。缺乏科学的思想理论,文化就失去正确的内核和灵魂,民族和国家就会失去先进思想的引导。因此,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切实推动和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2)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其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一个社会其文化的成熟和繁荣,一个文化强省,必然建立起先进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文化强省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大力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完善的公共服务是其基础前提。公共文化服务对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建设文化强省,必形成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4)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其显著标志。文化产业迅速勃兴和崛起,是当代文化发展繁荣最显著的特征。文化产业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当代有活力、有文化品位的国际性大都市和区域,都是文化产业繁荣发达的地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是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两个车轮。文化产业是文化强省的硬指标、硬实力,没有文化产业的强,文化强省强不起来,经济强省也短了一条腿。(5)优秀的文化产品是其必然要求。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多少,反映着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决定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文化强省必有其创造性、标志性的文化成果,能创造出一定的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对当代社会乃至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积累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地区也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6)创新的文化体制是其根本保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是在宽松的环境和良好体制条件下进行的。文化体制和环境越优越,就越能焕发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创造性,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体制保障。(7)现代的文化设施是其重要载体。文化强省还表现于文化硬件建设的规模和水准,拥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先进文化设施和现代传播手段。文化硬件设施是现代文明的形象与标识,是文化软件借以发挥作用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加快建设各类文化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8)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其基本形式。文化强省建设与文化发展繁荣,最直接的表现是各类文化产品琳琅满目,文化服务方便完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形式生动活泼,人们享有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满足社会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9)一流的文化人才是其必备条件。文化强省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人才和文化队伍,必须在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创意等领域有文化领军人物,有各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拥有文化名人、名家,并创造辉煌的业绩和优秀的文化成果。(10)良好的文化形象是其重要尺度。文化形象是文化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消化力、创造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致力打造良好的文化形象,创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区文化现象,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能够引领或影响全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走向。

国内有论者对全国各地竞相提出建立“文化强省”或“文化强市”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浮躁、华而不实造声势的表现。因为提出建设“经济强省”,需有一套硬指标,不好贸然去说;而建设“文化强省”则是软目标、软任务,又不好量化,于是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口号来。因此,对“文化强省”建立一种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估的量化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消除疑虑,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而且能使“文化强省”建设由“软”变“硬”,变得可以量化和计算。根据各地“文化强省”的规划、目标要求及相关材料的研究,笔者认为,文化强省的量化指标体系大体上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设计和构建:

(1)先进文化作用表现度。先进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反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水平,最能引导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主流文化。一个省份或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程度,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社会的凝聚力和信任度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是先进文化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其程度和强度,可以通过各种经验材料进行大体上的评估。当前,文化丰富而繁杂,大众的、精英的,快餐式的、高雅的,健康的、落后的,交织渗透,相互激荡,尤其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2)地区文化积累增加度。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为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文化积累丰富与否,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其科教文化事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繁荣不是突然生长“打造”出来的,也不是与经济亦步亦趋,完全同步发展的。文化需要长期创造、发展、积淀而不断增加其厚度和深度。一个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增值情况,其先进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是否得到全面体现和发展,能否兼收并蓄并造成历史影响,反映这个地区文化的底蕴和实力,不难拟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主要选项进行评估和测度。(3)文化遗产传承完好度。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合理开发利用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关涉文化实力的强弱,而且直接关系文化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不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大拆大建带来大破坏,这实际是对文化的摧损和伤害。下气力保护好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文化资源,传承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和资源,是文化强省的重要表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用大量量化指标反映出来。(4)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度。当代世界的文化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为依托的文化实力的竞争。文化产业是最能量化反映和表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实力的主要指标。因为文化实力的物质表现,必然综合地表现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上,特别是表现在文化产业上。同时,文化产业强大,实际上也意味着文化其他因素的发展和运行状况良好。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该地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各项指标、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省份。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都可以方便量化地测算到。(5)文化对外输出影响度。文化“走出去”的业绩和成就,无疑是一个地区文化强盛与否的关键性因素。真正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应当走向世界,形成影响力和辐射力。对外文化贸易是必须重视和发展的领域,而且是最容易量化表现的领域。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提高地区文化国际影响力,全面增强文化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地区有更多的文化产品输出去,有更多的文化人才被国外叫响,文化贸易成果丰硕,那么该地区无疑是文化兴盛的地区。(6)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把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基层,以服务群众文化生活为根本,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文化发展只有植根于基层,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最广阔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是表现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指标。从量上来说,文化产品必须丰富多样,普及大众,惠及民生,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从质上来说,就是要解决群众叫好不叫好、喜欢不喜欢、乐意不乐意的问题,为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体现质和量的统一,是衡量文化强弱优劣的最根本的尺度,也是文化强省建设的最终归宿。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测试、考察,量化地得到该指标及其结论。

“文化强省”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文化强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文化具有悦民、育民、富民、聚民等多重功能:文化悦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文化育民,文化教化、培育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文化富民,文化既“富脑袋”,同时通过办产业又能“富口袋”;文化聚民,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成为维系人民的精神纽带。强国家必须强精神、强意志、强文化,因此,建设文化强省乃是打牢和奠定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基础和思想前提。在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和我国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呈现出以往不同的特点:一是根本性。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以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有哲人说,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既对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文化民生,能够使老百姓最大受益。二是多样性。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精神文化需求历来具有个性、多样性特征。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情感需要愈复杂;休闲时间增多,文化消费愈突出;文化形式和传播手段愈多样,文化需求愈丰富。因此,不仅公益性文化要提供基本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且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市场主导,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倾向和需求。三是增长性,有资料显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会相对降低,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会陡然增高。不仅文化需求的总量大大增加,而且社会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得难以满足,甚至颇为挑剔。如果文化产品和服务没有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就难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虽然在多样性、丰富性和选择性上大为增强,但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还不多,人民群众还不是很满足、很满意,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富民,既包括物质上、经济上的富,也包括精神上、文化上的富。

其次,建设文化强省,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从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来看,文化历来是社会总体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提供精神食粮,而且正在创造经济的神话。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没有文化的经济无异于空中楼阁,缺乏发展后劲和精神支撑。经济一腿长、文化一腿短,最终是要跌跟头的。同样,政治要进步,社会要和谐,文化是灵魂。建设文化强省是大手笔、大战略,它把文化建设放到了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中加以考虑,彰显了“四位一体”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不断巩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任何地方和单位,单纯追求GDP而忽视文化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其结果必然是,不但文化工作搞不好,其它方面的工作也上不去。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振兴及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就是未来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所达到的高度,文化较之于经济和政治具有更持久的渗透性和影响力。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文化同经济一样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正是文化的深切呼唤,文化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提升;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一个社会没有文化的支撑,那是不可能持续的,也是不全面和不协调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文化发展必须全面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文化硬件和文化软件、文化产品数量与质量等多重关系,增强文化发展的均衡性、协同性。可见,建设文化强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再次,建设文化强省,是加快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主动。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从个人来讲,文化是“综合能力”,是个体基本素质的体现,是道德、知识、才能的综合表现。对执政党来说,文化是一种“执政能力”,历史表明,无论夺得政权或长期执政,都必须把好“笔杆子”。从国家来讲,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软实力”可以放大硬实力,并为硬实力提供后盾。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这是我们党根据世界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对文化作出的新概括、新观点、新论结,体现了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文化形象作为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文化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只重视硬实力建设而不重视软实力建设,不重视文化形象的塑造,是工作中的极大误区。面对国际竞争的新态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意识形态的新挑战,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们面对世界性挑战和竞争作出的根本抉择,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们务必从政治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抓好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文化观,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来看待,作为国家软实力来建设,从而不断推动地区综合实力的增加。

[1]韩宇宏、赵保佑.正确理解“文化强省”的内涵[N].光明日报,2007-01-05.

[2]张春贤.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J].新湘评论,2009,(12).

[3]林雄.建设文化强省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N].南方日报,2009-07-27.

[4]周正刚.文化产业论——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

C93

A

1004-3160(2011)06-0061-05

*本文系2009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究》[编号09ZDB1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1-09-20

周正刚,男,湖南望城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曹桂芝

猜你喜欢

实力文化产业建设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