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吸虫致急性胆道梗阻54例诊治体会

2011-04-10张志光姜大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肝吸虫吡喹胆总管

孙 明,陈 雷,张志光,姜大力

(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2005—01~2010—12我院共收治54例因肝吸虫病致急性胆道梗阻的病人,现就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中男,49例;女,5例,平均年龄 46.3岁(23~67)岁,病程8~72h。全部病例均有进食生鱼病史,其中 46例于酗酒后;8例于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出现持续性胆绞痛;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压痛;Murphy征阳性;其中42例伴有寒战、发热;32例明显黄疸,5例轻度黄疸;血常规:白细胞 1.2~2.1×109,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总胆红素、胆汁酸均增高。超声、CT、MRI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呈“树枝样”改变,肝内胆管呈“双轨征”改变,肝外胆管其内透声欠佳,有絮状物,可见强、弱回声光斑;胆总管内直径大于10mm;胆囊肿大。46例合并胆囊、胆总管结石。54例皮内试验,血清抗体试验均阳性。

2 治疗与结果

急诊手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42例,术后口服吡喹酮3个疗程。4例经消炎、利胆、口服吡喹酮1个疗程后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术后口服吡喹酮2个疗程。8例发病时间短患者拒绝手术,经消炎、利胆、口服吡喹酮3个疗程,症状消失,未手术。随访1~5年,手术组5例复发(彩超示:胆总管其内透声欠佳,有絮状物,可见强、弱回声光斑,而且皮内试验,血清抗体试验均阳性),未手术组 6例复发,此11例口服吡喹酮 3个疗程后,9例随诊2~4年未再复发,2例失访。

3 讨论

肝吸虫又称中华分支睾吸虫,该病在我省松花江下游地区流行,在此居住的居民受赫哲族人的影响,有嗜食生鱼片习性,从而感染此病。其成虫寄于人的肝、胆管内,胆管出现局限性放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常常形成肝外胆管、胆囊结石。当合并细菌感染时病人有上腹阵发性绞痛,同时伴有畏寒、寒战、发热,有时有黄疸,周围血白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皮内试验,血清抗体试验均阳性。影像学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呈“树枝样”改变,肝内胆管呈“双轨征”改变,肝外胆管其内透声欠佳,有絮状物,可见强、弱回声光斑;胆囊肿大;合并胆囊、胆总管结石。严重者表现为急性胆道梗阻症状。因此,本病诊断要点为:①进食生鱼病史。②急性胆道梗阻症状。③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内试验、血清抗体试验阳性。④影像学改变。

一旦出现急性胆道梗阻症状,需要急诊手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出虫体,并置入T型管引流胆道。然而必须指出,因中华分支睾吸虫病而并发急性胆道梗阻时,手术治疗仅能解决本病之一部分问题,即切除发炎的胆囊或解除胆道的梗阻,而对遗留在道内的中华分支睾吸虫并未彻底消灭,仍可能再度发生胆道梗阻,或者进而引起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因虫体小而且数量多,手术取出及引流往往不能一次解决,手术后的复发率很高。因此,术后还必须进行驱虫治疗,需要内外科密切合作,才能收到可靠的疗效。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吡喹酮。术后进食后口服吡喹酮,其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5d为一个疗程,间隔7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本组病例随访1~5年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结合进食生鱼病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内试验、血清抗体试验可以确诊肝吸虫致急性胆道梗阻。手术是解决的本病主要方法,术后还必须进行驱虫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1]张思源,陈亭苑.基本外科主治医生629问[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95

[2]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8

猜你喜欢

肝吸虫吡喹胆总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恩平市居民肝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单一和联合狂犬疫弱毒苗制剂给药后家兔血浆中吡喹酮的含量及血药浓度研究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MRI增强表现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出现黄疸的相关病因分析
高度酒杀肝吸虫没那么简单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