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2011-04-25刘中柱张召荣刘艳姝
刘中柱,张召荣,刘艳姝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常见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诸多因素可能参与其中。但蛋白尿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及其在慢性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进行性损伤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降低尿蛋白药物的应用能够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已经被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证实[1]。目前认为,ACEI类降压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的效果肯定。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ARB)厄贝沙坦也具有此作用且副作用少。选用苯那普利作对照,以蛋白尿且血压被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厄贝沙坦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择2008~2009年在我院诊治的6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男46例,女20例,年龄18~50岁,平均(31±10.5)岁。并经肾活检证实,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2例,膜性肾病8例,局灶节性硬化8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8例。
1.2 入选标准
入选前2个月内未使用ACEI类或AT1RA类药物,血压经给予合理降压药物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并稳定1周;24h尿蛋白定量2.0~3.5g/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mL/min。
1.3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113)和苯那普利组(北京诺华制药公司,批号:010800,012000),每组各33例。入选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厄贝沙坦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而苯那普利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d,疗程均为12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结束时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Ccr(Cockcroft&Gault公式粗算法)、血清钾(K+),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比较(±s,g/24h,n=3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比较(±s,g/24h,n=33)
*组内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异常显著性 ,P<0.01;△组间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12周厄贝沙坦组 2.5±0.5 1.7±0.4* 1.1±0.4*苯那普利组 2.3±0.4 1.6±0.5*△ 1.1±0.4#△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比较
血清Scr,与4周时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与12周时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Ccr治疗前后均无差异性(P>0.05),肾功能较稳定。血清钾在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变(P>0.05)。见表2。
表2 厄贝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清钾的变化(±s)
表2 厄贝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清钾的变化(±s)
△组内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同时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内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组别Scr(umol/L) Ccr(mL/min◦ 1.73m 2) K+(umol/L)厄贝沙坦组治疗前 262.2±61.8 42.1±13.4 4.2±0.4治疗后4周 241.2±53.8△ 44.5±15.4△ 4.4±0.4△治疗后12周 167.6±56.6* 48.6±17.7△ 4.5±0.4△苯那普利组治疗前 249.1±70.2 45.1±15.3 4.1±0.5治疗后4周 224.3±65.9△ 45.1±13.4△ 4.4±0.4△治疗后12周 179.5±66.2# 49.1±14.8△ 4.6±0.3△
2.3 副作用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坚持服药至12周末,厄贝沙坦组1例出现头痛,其它的无不适;苯那普利组有3例出现咳嗽,但均能耐受。
3 讨论
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非肽类口服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氯沙坦、缬沙坦相比较,厄贝沙坦口服吸收快,1.5~2h血药浓度达峰值,在体内不需要生物转化即起效,生物可利用度高,T1/2长,AT1拮抗作用强大,是非竞争性的AT1受体拮抗剂[2]。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用厄贝沙坦和经典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两组尿蛋白均明显减少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两者治疗后对肾功能Ccr的影响也无明显差异,肾功能比较稳定。用药前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治疗观察期间两者血压均未出现明显波动,但仍表现出明显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说明两者都具有不依赖于降压效应的降低蛋白尿的作用。厄贝沙坦可直接降低球内“三高”状态(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和通过阻断不同代谢途径生成的AngⅡ,减少醛固酮合成,从降低血管阻力和血容量两方面降低系统血压而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改善肾小球滤过膜对白蛋白的通透性,降低尿蛋白,从而减轻由蛋白尿导致的肾脏损害。因此厄贝沙坦可通过上述效应实现其降压依赖性和非降压依赖性降低蛋白尿的作用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此外,厄贝沙坦还可抑制肾脏CTGF、TGFB1的表达,提示了厄贝沙坦降压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3,4]。血钾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影响。在治疗期间厄贝沙坦组除1例出现头晕外无一例出现干咳等其它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而苯那普利组有3例出现干咳,与ACEI不同,ARB类咳嗽发生率低,由于该药不会增强缓激肽的作用,故不引起干咳。上述资料表明,在已有的治疗基础上,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安全、有效、且具有非降压依赖性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所以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而血压不高患者及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的患者可选用ARB类药物代替。
[1]刘红,唐政.蛋白尿与慢性肾脏病变的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4):357-362
[2]Burnier M,Brunner HR.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J].Lancet,2000,355:637-647
[3]罗冬冬,刘必成,张东升,等.Irbesartan对糖尿病大鼠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89-92
[4]罗冬冬,刘必成,王兆明,等.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基地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8: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