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汽化电切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26例报告)
2011-04-09王德胜
王德胜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增生性化生性病变,此病被认为是膀胱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腺性膀胱炎的发病呈现增多趋势[1]。我院 2004年~2010年收治 26例腺性膀胱炎,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6例,男 2例,女 24例,年龄 25~61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20例,无痛性肉眼血尿 5例,镜下血尿 3例。B超检查 9例提示膀胱炎性改变,6例提示膀胱内有黏膜增厚,2例提示有占位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活检,可见病变发生在膀胱颈和三角区 22例,膀胱侧壁 1例,膀胱底部 3例。膀胱镜下表现:以乳头状瘤样型为主要病理表现者 4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者 20例,慢性炎症型 2例,本组未见黏膜无显著改变型病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WOLF电切镜切割电极切除镜下所见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乳头状瘤切至肌层,切除范围超过病变部位黏膜1~2 cm。换汽化滚轴电极止血,并在创面浅层反复滚动汽化,冲净膀胱。合并 BPH患者一并行前列腺汽化电切,合并膀胱颈硬化症同步行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后使用有效抗生素。术后 1周开始膀胱灌注。将 20 mg MM C注于 50m l生理盐水行膀胱灌注。每周 1次,连续 8周。8周后改每月1次,连续12个月,共计 20次。手术后每3个月膀胱镜复查 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
1.3 疗效判断[2-3]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随访活检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间歇性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或尚有散在病灶未愈;无效:症状无改善,膀胱镜复查或活检无明显改善;复发:术后 3个月镜检加活检无异常,6个月后或更长时间复查出现腺性膀胱炎。
1.4 治疗结果 本组 2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获满意随访10~26个月,平均 18个月。治愈 22例,好转 2例,有效率为92.3%,无效 1例,无效率为 3.8%。1例 6个月内膀胱镜检查发现复发,复发率为 3.8%。化疗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2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化生性病变,自从1887年Von Limbeck首次报道后,一直被泌尿外科及病理科医师所重视。近年来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而笔者发现女性患者发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主要有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和胚胎组织残留学说,多数认为与膀胱炎症、结石[4-5]、梗阻等慢性刺激而引起的正常膀胱移行上皮化生变化有关。其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变过程,并且有进一步发展为腺癌的可能。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以尿道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及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会阴下腹部不适相对少见,所有表现都是非特异性的,反复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明确诊断只能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有以下特征:(1)病变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颈部。(2)呈多中心性。(3)多形态性:乳头样、分叶状、滤泡样混合存在。根据膀胱镜检查结果,可将腺性膀胱炎分为 4种类型:(1)乳头状瘤样型:聚集的乳头状物或散在的小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多数有蒂,伴有周围黏膜充血、水肿。(2)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滤泡可呈圆形,末端透明、质脆,黏膜充血、水肿,呈滤泡样改变。(3)慢性炎症型:多见于伴发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黏膜粗糙、增厚、充血、糜烂、血管纹理增多。(4)黏膜无显著改变型:膀胱黏膜光滑,随机活检时发现,此型膀胱黏膜无明显变化。陈志强等将腺性膀胱炎进行临床分期:早期腺性膀胱炎包括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后期腺性膀胱炎包括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水肿型和肠腺瘤样型[4-5]。
腺性膀胱炎目前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4],治疗上应予高度重视,一经发现应及时治疗。由于病因不明确,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确切治疗手段,治疗手法呈多样性,单纯的膀胱灌注化疗及传统的开放性治疗目前已较少采用。随着微创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尿道电灼、电切、电汽化治疗已成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手段,既能切除病变组织,又能在微创条件下同时解决前列腺增生、膀胱颈硬化等梗阻性病变,解决了腺性膀胱炎的诱因。由于腺性膀胱炎具有多中心、多阶段病变共存的特点,肉眼观察到的只是细胞增生明显的部分,其周围组织实际上也可能存在病变,所以切除范围要广、深度宜深,这样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治疗腺性膀胱炎近年来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在手术中既可以通过电切电极切除明显的病变组织。又可以通过汽化电极在病变创面产生 3mm左右的汽化凝固层。在减少切割深度同时,又能清除深部病灶,加大切除范围,同时又能有效的预防由于切割不当所致的膀胱穿孔的发生,且由于腺性膀胱炎的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局部汽化电切的深度已可满足治疗的需要[1]。由于腺性膀胱炎有复发和恶变的倾向,因此术后辅以药物膀胱灌注是十分重要的[6]。丝裂霉素是由放线菌族分离出来的抗癌抗生素,类似细胞毒素类抗癌药,可以通过在细胞内还原酶活化作用下,影响DNA解聚,阻止DNA复制,对RNA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且由于其分子量大(334.33),不易被膀胱吸收,全身副作用小,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膀胱癌和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本组丝裂霉素采用20mg膀胱灌注,效果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有 1例复发。
本组病例,治愈 22例,好转 2例,总有效率达 92.3%,2年内复发率仅 3.8%,化疗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该疗法安全有效。因此,笔者认为,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的特点,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手段。
[1] 李 黔,刘旭晨,邵 晨.腺性膀胱炎经尿道汽化电切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与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效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2):188-189.
[2] 梁 勇,刘建辉,黄凤鸣,等.120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3):266-267.
[3] 马伟国,李培军.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J].宁夏医学,2008,30(5):411-412.
[4] 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60-62.
[5] 位志峰,叶章群,陈志强,等.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及预后[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2):120.
[6] 邓 宏,周 南,崔晓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1):102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