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与超声诊断
2011-04-08李秀荣李淑兰
李秀荣,李淑兰
(定陶县人民医院,山东 定陶 274100)
子宫腺肌病系有功能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向肌层侵蚀,伴随着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此病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临床表现主要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既往主要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因难以了解子宫肌壁内部的变化而诊断率低。而超声能够显示不同时期的肌壁内部的变化情况,因此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有独特的优越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因痛经,月经量过多来我院就诊,经超声断为子宫腺肌症并经动态观察及手术病理证实68例病例,年龄28~50岁,平均35岁,有性生活史。其中65例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等临床症状,3例临床症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就医行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
1.2 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病临表现:为继发性加重性痛经,经期延长不孕症等。痛经率为70%左右,其中50%左右呈进行性加重,临床有27%~40%患者无痛经史。
1.3 仪器与方法 使用ALOKA-α 5型彩色多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2~5 MHz,膀胱适度充盈,经腹常规检查子宫、附件及周围盆腔组织。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内膜是否移位,病灶发生的部位、回声及血流情况,
2 结果
经病理证实的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其中65例症状典型,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57例,符合率为87·7%(57/65);8例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12.3%(8/65)其中3例症状不明显的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1例符合率为33%超声检查所见:均显示子宫壁增厚、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肌层内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的低回声和强回声区,有是可见小片状无回声子宫大小和肌层回声,月经前后比较常有变化。归纳其声像图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1)弥漫型35例,占51.4%,病变分布于整个子宫前后壁肌层,子宫呈球形增大,三径之和大于18 cm,但大小不超过妊娠12周子宫。宫体圆钝,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或强回声区,子宫内膜线居中。部分患者肌壁间可见散在的不规则小液性暗区。2)局限型33例其内内又分为(a)前壁型6例,占8%,病变主要分布于整个子宫前壁肌层,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内膜线后移,前壁明显增厚,肌层回声不均匀,增粗增强,多呈“栅栏”征,经期可见看到片状低回声,后壁回声正常(b)后壁型11例占16.1%,病变主要分布于子宫后壁肌层,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内膜线前移,后壁肌层显著增厚,回声不均匀,多呈栅栏状衰减,前壁回声正常(c)腺肌瘤型16例占23.5%子宫不对称性增大,呈不规则结节状,大部分发生在子宫体后壁肌层,肌层内见局限性回声增强区或强弱不等混合性回声区,与正常子宫肌层无明显分界,有时局部呈瘤样向包膜外突出,难以与子宫肌瘤相鉴别。本组8例因月经多、声象图显示有低或稍强回声的团块,部分又有内膜线移位,因此误诊,这种貌似而实不是的特点也是容易造成误诊的原因[1]病灶边界不清晰欠规则、无包膜、其后方无声衰减,内有小的低回声区,邻近病灶内膜晕环连续性中断。子宫腺肌病动脉频谱形态与子宫动脉类似,为高速高阻型,星点状血流,局限型病灶周边与内RI值无显著差异。在片状低回声暗区内易记录到低速静脉频谱,普勒血流参数:以RI>0.70,PI>1.17为标准。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尤其好发于多次清宫者。子宫腺肌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及间质细胞向肌层侵蚀,伴随着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生[2]。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随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剥脱使局部出血,从而使病灶局部内压力增加,或局部的病理变化造成周围的子宫
平滑肌产生痉挛性收缩。即临床上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同时由于子宫体积增加,宫腔增大,内膜面积增加还产生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临床表现。30%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易漏诊[3]。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特征:子宫体积呈球形增大,形态饱满,肌层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增厚,肌层回声不均匀,增粗,增强,可见片状小暗区,经期检查时子宫体积更大,肌层回声更加不均匀,片状小暗区更加突出。腺肌瘤型腺肌病极易误诊为子宫肌瘤,,故应特别注意与子宫肌瘤鉴别:肌瘤是由漩涡状排列的平滑肌与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肌瘤周围有被压缩的肌纤维所组成的假包膜[4],肌瘤时子宫可达足月妊娠胎头大小,可出现局限性隆起,致子宫切面形态失常,轮廓线不规则,大的子宫肌瘤常在宫底或近宫颈部探查到少许正常肌层,CDFI可探到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而腺肌病的子宫一般不超过正常子宫的两倍,不能探及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仅在病灶肌层内探及星点状、条状散在分布的血流信号。在进行子宫腺肌症超声诊断时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
总之,依靠子宫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子宫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肌层增厚,及与子宫腺肌病病理改变相应的子宫肌壁声像图改变:肌层回声不均,成栅栏状衰减,亦可见散在分布的小暗区,内膜线移位,星点状血流及高搏动指数高阻力指数的血流频谱。但还需要在结合临床表现:痛经、并进行性加重、经期延长等及妇科检查扪及均匀增大而质硬的子宫,必要时经期复查,方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两者结合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1] 杨太珠.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图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81-184.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4-362.
[3] 吴效普,张勇,赵海英.子宫腺肌病灶细胞对米非司酮作用的敏感性实验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1-3.
[4] 孙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