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李三福教授《教育科研评价论》读后
2011-04-03周险峰
周险峰,彭 礼
教育科研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李三福教授《教育科研评价论》读后
周险峰,彭 礼
李三福教授的新著《教育科研评价论》最近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作者多年教育科研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该书贴切教育科研管理的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是一部值得关注的著作。
首先,该著作的出版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当前,与科研评价的重要性相比,教育科研评价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其一、教育科研评价的指导思想尚未从“评优选拔的尺度上”转变过来,“为促进教育科研人员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而评价”的指导思想仍未变成大多数评价者的自觉实践;其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科学的依据,其结构的合理性和内容的精确性、可测性不够强,而且体系过于庞杂;其三、教育科研评价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大;其四、教育科研评价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不高,大部分从事成果评价的人员都未经过专业训练,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从数量上看,现有的教育科研评价人员也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科研评价事业的需求;其五、对教育科研评价研究的成果不多,专著极少,大多数成果散见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类著作中,论文也不是很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教育科研成果评价为切入点,尝试性地探讨了教育科研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着重论述了教育科研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结构与功能、原则与方法、过程与调控、指标与设计、信度与效度等,建构起了教育科研评价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教育科研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三福教授的专著《教育科研评价论》的面世,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教育科研评价中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其次,该书首次构建起了教育科研评价完整而又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从全书来看,作者首先探讨了教育科研评价的内涵以及教育科研成果的本质,分析了教育科研评价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然后从教育价值论、教育评价学、教育测量学、教育实践论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科研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接着作者分别探讨了教育科研评价的结构与功能、原则与方法、过程与调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科研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构成,探讨了其设计的依据、原则与方法等,建构起教育科研评价的数学模型;紧接着作者着重探讨了教育科研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如信度与效度的内涵、意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与调控策略;最后作者着重分析和论述了教育科研评价反思的内涵、特征以及意义、内容、途径等,并对教育科研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所以,总的说来,全书内在逻辑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承接性。这种完整的体系建构是目前学术界所不多见的。
最后,该书所建构的科研评价的方法体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建构科学合理的方法体系对教育科研评价和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李三福教授在倡导同行评价法、指标体系评价法、调查法、计量评价法、定标比超评价法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评价的指标体系、信度与效度等方面阐述了其教育科研评价的方法论思想,对规范化的教育科研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就评价的指标体系而言,作者以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教育理论与教育知识,教育科研评价的目标以及评价对象的总体状况等为依据,遵循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等原则,符合确定评价目标、草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论证、积极组织试点等程序,体现明确目标内涵,统一价值认识;运用评价理论,逐级分解目标;进行逻辑分析,反复归纳概括;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正调整;确定权重分配,合理设置标度等方法,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科研评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计算分析。就信度而言,作者认为信度具有反映评价随机误差大小、解释评价意义、帮助人们比较不同评价分数等作用。鉴于研究者、评价者、评价内容、评价情境等会影响评价的信度,作者主张通过适当增加评价工具的长度,使评价中所有指标的要求接近于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努力提高评价工具指标的区分度,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案,评价者严格执行评价规程和办法等途径来提高教育科研评价的信度。就效度而言,作者认为影响效度的因素主要有评价工具本身的构成、评价对象的特点、评价的过程、评价所选效标的性质、评价的信度等,因此可以通过精心编制评价工具、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妥善组织评价、控制随机误差,选择适当的效标、正确使用公式等途径提高教育科研评价的效度。这样看来,本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总之,李三福教授的《教育科研评价论》是具有很高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著作,相信会受到广大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和教育科研人员的欢迎。
(周险峰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