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策略应用研究
2011-04-03李星龙
李星龙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策略应用研究
李星龙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一系列困难,如语言自我、负面的心理因素以及滞后的教学理念等,其结果是学习者不能全面、健康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消除学生的心理保护屏障;激发学习兴趣,变课堂为“大熔炉”;让学生感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等,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得快乐,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英语教学;课堂;情感策略
在英语学习这一认知过程中,学习者的心智活动(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组成心理智力结构,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硬件因素”,与之相对应的一组可称作“软件因素”,亦即情感因素,如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然而,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的误区导致了“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象,表现为受教育者人际关系淡薄,身心不能全面、健康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Maslow、Rogers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对教育者和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和睦的气氛、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会促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低、自信心不够,再者,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人们心目中并不看好学校的职业性这一特点,面对一系列困惑,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策略,达到了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 英语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的语言自我的束缚
H.Douglas Brown认为:学习外语时,学习者同时也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新的感觉方式和新的行为模式,三者协调统一形成新的自我语言意识。这种新的自我语言意识与目的语(汉语)交织在一起,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一种脆弱感、防御能力及自我抑制情绪。大多数高职学生词汇量匮乏,语言知识不足,他们时常担心开口说英语时会出错,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显得窘迫无助,于是总选择坐在教室后排,逃避老师的眼光,回避老师的提问;部分学生为了避免出错,不敢在课堂上说英语,即便非说不可,也只使用非常简单和熟悉的言语。
(二)负面的心理因素的羁绊
其一,自信的缺失。自信是指个人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认识和判断。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自信心不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75%的学生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低下。缺少自信的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对语言更欠熟练,也越灰心,越不敢参加实践,长此以往,形成学习的不良循环。调查还显示,65%的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其中60%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犯错误丢面子。其次,焦虑程度低。语言学习中的焦虑是指学习者需要用第二外语或者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中产生的焦虑与英语成绩缺乏相关性,也就是说,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的高低对英语成绩不产生影响,但是,较低的焦虑并没有带来较理想的学习成绩。可见,高职学生可能并非是由于焦虑程度高、过于焦虑而导致英语成绩不佳,导致他们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于他们普遍焦虑程度低。第三,态度欠积极。外语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是学习者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发现,高职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85%的学生认为英语在大学学习中很重要,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其中只有25%的学生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遇到略有难度的问题和学习任务,他们往往逃避和拖延,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和毅力,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稍遇挫折便心灰意冷。
(三)滞后的教学理念的桎梏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要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而教学活动的现实状况如何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以及调查统计,笔者发现,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有如下几种:(1)教学观念狭隘。外语教师将自身定位为外语知识的传授者,不少教师参加工作多年后,关注的还是几本教材,教授的知识缺少鲜活性。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65%以上的教师认为,课堂活动就是教师“讲解课文”和学生“做练习”;83.1%的教师认为,只要自己的英语专业基础好就能够教好英语。(2)教学模式单一。部分院校采用合班授课制度,使得教师无法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课堂上,教师几乎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少,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单一,过分强调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由于教学计划要求及教师自身的原因,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未能完全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仍然把精力放在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上,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课外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缺少沟通和交流,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法因材施教。尤其受到过级考试指挥棒的左右,不自觉地走了应试之路,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只能束之高阁了。
二 情感策略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策略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情绪的行为措施,其具体形式有析疑(clarifying)、合作(cooperation)、自我激励(self-motivating)、自我奖赏与惩罚(selfrewarding and self-punishment)和移情(empathizing)等。结合课堂教学,笔者从以下3条途径将情感策略应用于教学活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消除学生的心理保护屏障
教师主宰课堂的教育观念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英语学习兴趣不浓。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发现,教师的人格及言行始终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走向,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的形象,必须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创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英语课堂模式,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空间。具体措施有:(1)关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心理态势。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契机,及时与学生沟通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来自外界的各种消极影响,适时调整心态,防止因外部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乃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从细节做起,以进步赢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2)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在教学中,注意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需求,不偏爱优等生,以教师的真挚情感感化学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建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乃至学有所获,思有所得,不仅拥有成就感,更能找到归属感。(3)换位思考。也就是移情(empathizing),即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体验学生的感受。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学习问题和困难。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上的障碍,辅之以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切实理解他们当前的感受和渴求进步的心愿,耐心等待他们逐渐提高,帮助其树立信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课堂为“大熔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是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动力。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如此局面:教师讲课,无人认真听讲;上课提问,无人积极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并且有愉悦的情感体验。为了切实保证课堂的趣味性,笔者从3个方面付诸实践:(1)教材为本,挖掘趣味。英语《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语言综合运用。面对课堂的重要载体——教材,不逃避,而是走近它,揭开教材神秘的面纱,使教材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教材,把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紧密结合起来。例如,高职一年级英语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三单元的主题为“Travel”(旅行),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围绕“Travel”这个主题,邀请学生评价自己家乡的情况和特色,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美。家乡是学生最熟悉、最感亲切的,他们能说,也乐意说,课堂气氛自然就能活跃起来,在这种亲切、温暖和自信的气氛中,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2)合作学习,体验乐趣。合作(cooperation)是指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独自一人可能有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每单元中的课文篇幅长,知识点多,知识点掌握的要求较高,与其教师作详细解析,倒不如安排学生以小组(3~6人)形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小组成员由有差异的学生组成,有利于优等生帮助后进生。教师针对学习任务设计问题和练习题,或小组成员自行提问和出题。通过长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笔者发现,与单个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比较起来,90%以上的学生更倾向于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析疑(clarifying)、交流、辩论、小组调查等形式的活动,自始至终,他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且饶有兴趣,无论自己擅长与否,都能大胆发表意见,表现得很自信、自在,对活动的结果非常期待,体会到了被集体需要和尊重的快乐,充分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3)更新手段,添加乐趣。《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在教学模式方面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文内容为依托,精心制作课件。课件本身的色彩和展示形式直接渲染了课堂,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保持好奇心,不断产生新奇的感受,课堂的趣味性循环往复,从没间断;并且,结合专业,巧妙“嫁接”。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声乐和舞蹈方向,该专业的学生表演意识很强,因此,在学习友谊(Friendship)这一单元时,我邀请学生用表演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声乐专业学生唱一首以友谊为主题的曲子,舞蹈专业学生用舞蹈动作诠释友谊的涵义,观看的同学必须给出点评,这样一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昂,乐此不疲,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享受到了语言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
首先,科学评价,各得其所。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测试),侧重对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一旦成绩不理想,学生便感到焦虑、自卑、自责,自信心也因此受到打击,甚至“谈考色变”。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评价,即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能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体验成功,享受到科学的评价方式带来的快乐。其次,合理奖罚,理智应对。奖励与惩罚使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趋于量化和具体化,便于学生认识和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并适时调整。实施奖励与惩罚时应从客观需要出发,重视个体差异性,区分对待。例如,学生不能解答问题时,应仔细了解缘由,调查分辨客观事实,是问题本身太难,还是听课时缺乏专注,然后才实施相应的惩罚。奖励是主要的,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就,特别多鼓励基础滞后的学生。此外,学生应逐渐形成自我奖赏与惩罚(self-rewarding and self-punishment)的意识。取得进步时,自我奖赏一下;如果屡次犯同样的错误,惩罚一下自己,长个记性。在自我奖励与惩罚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经历自省、提高。其三,公平以待,照顾后进。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全体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具体做法是:组织课堂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性格内向、不够自信的学生,设法使他们感到轻松、自在,融入集体;对于理解知识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问题难度,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于少数优等生,提高问题难度,使他们感受知识不断深化的意义。这样,所有参与者都能享受努力带来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快乐。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过程亦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从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情感需求入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一系列情感策略,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得快乐,达到从根本上追求教学效果的目的。
[1]冷小利,吴 静.运用积极情感因素促进高职英语“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6):168-169.
[2]闰传海,张雪梅.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5(5):135-136.
[3]徐敏慧.情感因素与儿童外语学习[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0):59-61.
[4]Douglas Brown H.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宋 嘉.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45-46.
[7]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83-91.
G712
A
1674-5884(2011)08-0116-03
2011-05-02
李星龙(1975-),女,湖南岳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学科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校 杨凤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