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刍议
2011-04-03朱君
朱 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湖南娄底417000)
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刍议
朱 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湖南娄底417000)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网络时代高职学生素质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高职院校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制度管理,保证育人质量。
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高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互联网,利用它进行心的交流、情的融通。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新颖高超的技术优势,影响之大、受众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它一方面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共同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殊困扰,研究和探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网络时代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
高职学生从其生源渠道看主要有2条:一是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二是三校生,即中专、技校、职高的对口生。由于招生渠道的特殊性,加上网络环境的影响,决定了高职学生特殊的素质特点: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厌倦学习,逃避学习。他们意志力薄弱,往往决心大,行动小,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尤其是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方面
高职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和传播媒介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但他们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缺乏是非评判能力,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网络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成长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他们思想混乱,价值观模糊。
一是网络信息数量巨大,鱼龙混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含有反动、迷信、欺诈、淫秽、暴力、凶杀和恐怖等内容的不良信息,容易弱化大学生的是非观念,消磨他们的意志,误导他们的思想行为。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渗透,并散布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言论和信息,宣传符合其经济政治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民主、人权为幌子,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攻击和诽谤,极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对高职学生来说,这些言论和信息很容易引起他们政治意识淡漠、民主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模糊,理想信念丧失等等;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学校发展和班级荣誉,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愿意学习政治理论,不参加班团活动;还有的学生不顾家庭条件,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个人私欲膨胀,及时行乐之风盛行;他们纪律松懈,无视校纪班规,迟到旷课、考试舞弊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缺乏责任意识。
二是网络的虚拟性和多元化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误导他们的道德行为。网络时代的随心所欲、自得其乐、为我所用、不计后果等观念极为流行,而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真诚、仁爱和责任等优良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则被抛之脑后。他们满足于网络中的虚幻自由,盲目崇拜网络媒体中的那些“金元大亨”和网络英雄,最终导致自我迷失,行为失范。具体表现为:
1.在道德情感上,很多学生趋向于将现实世界中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忘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愿意在现实中结交朋友,同他人、同社会的互动减少,道德情感遭到扭曲,甚至变得虚无。
2.在道德行为上,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活动,不仅睡眠不足,生活没规律,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更为严重的是导致网络心理障碍,形成网络依赖症,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社会活动减少等。在现实的社会中,他们不去参加公益活动,不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去体验人际关系,体验人间真爱,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合作精神,社会公德沦丧。
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导致道德约束弱化。大学生们在这里的言行缺乏约束,往往因为一时的兴趣或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出一些过激的或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常常利用网络技术,随意隐匿、篡改自己的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恶意传播虚假信息,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充当网络黑客,有些学生访问黄色网站,实施网络欺诈,甚至模仿网络里的暴力事件,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等等。
(二)心理素质方面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情绪自控能力较差,常常不能客观的评价和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职业目标没有科学合理的定位思考,他们或者过高估计自己,眼高手低,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则倍感失败,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悲观绝望,无所作为,表现为精神颓废,作风懒散,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或者认为自己只是高职生,比不上本科生,感到低人一等,看不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更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意志消沉,并因此引发其他心理问题,比如叛逆,封闭,情绪浮躁等等。
可见,网络时代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品德意志,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
二 网络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主要在于:
(一)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
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见效不明显,难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前瞻性、主动性,甚至认为什么人都可以胜任工作人员,无需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作支撑。
(二)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网络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者虽然有所了解,却不愿意去思考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实效性。
(三)“两课”教育形式化
“两课”教育就是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其作为大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必要的教学课时做保证。然而,在高职院校“两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两课”兴趣普遍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投入方面,学校对两课教育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都投入不足,“两课”教学条件简陋,无足够经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二是“两课”教师施教力量薄弱,有些两课教师理论功底较浅,备课不充分,讲课方法单一,缺乏政治激情,有的“两课”教师不认真钻研业务,照本宣科,任务教学,自身缺乏人格魅力,对学生缺乏感染力。
(四)校园网络资源和其他文化资源不能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是校园网。很多学生上网时间很多,却很少甚至基本不去浏览校园网。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园网内容少,更新慢,缺乏知识性、趣味性,不能吸引广大学生,当然更谈不上有丰富有趣的思想教育内容。
二是图书馆。学生宁愿花大量时间泡在网吧,也不愿去泡图书馆。他们认为图书馆资料太少,或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书籍资料,有的认为图书馆条件不好,管理不科学,图书检索很麻烦,还有的则认为图书管理员素质低,没有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差等等。
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各高职学院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种学生社团,但这些活动和组织往往为活动而活动,为某种技能培养而组织,只注重活动的娱乐性或专业性,却很少与思想道德教育挂钩,有时学工团委也专门组织一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但这些也只流于形式,不重视实际效果。
四是德育基地。大多高职院校都建有一定数量的德育基地,但这些德育基地,很多是形同虚设。主要原因是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需要经费,而且要组织大量学生学生参观德育基地难度较大,仅仅依靠几个“两课”教师或学工干事,力量远远不够,所以有些学校应付式的带少数几个学生代表对德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达不到真正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
(五)心理疏导不足,心理辅导师资缺乏
尽管最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很少,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
三 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针对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特点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像抓教学工作、抓科研工作那样,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避免表面上、口头上重视,而实质上不重视,学生出问题时重视,没有出问题时不重视的倾向。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
1.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两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富于时代特色的内容,才能担负起塑造时代精神品格、促进道德观念形成、培育现代道德素质的崇高使命,也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创新德育教育内容时应着眼于青年时代精神的塑造,培养青年的信息意识,培育青年的道德人格、公民意识和诚信品质,增强法制意识,具备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特色和学生实际,对“两课”教学内容,要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整合,尽可能避免内容重复,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
2.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综合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和手段,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和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及科研工作,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同时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这些活动中来,培养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组织第三课堂活动,即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开拓视野,树立社会主义信心和信念;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其奉献精神,提高其爱心指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其劳动观点。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学习型和研究型活动较为欠缺。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质量的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学习型和研究型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上下功夫。
(2)建设高质量的德育网站,用正确、科学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教育阵地。随着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政治倾向和个性心理都将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网络德育功能的研究,建立道德教育数据库,上传和下载有关思想道德建设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建立网上“论坛”、“交友”、电子信箱,为学生提供知识交流、师生谈心、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里可以隐藏身份放下心理包袱平等地与众多老师和同学们交流,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倾诉内心的苦乐世界,讨论人生的真谛,领悟人生的哲理。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图书馆建设,打造文化育人环境。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组积学生参观校史展览,了解学校发展史和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读校训,唱院歌,加深对“校训”内涵的理解,突出办学理念,使学生入学后能用院歌来鞭策自己,按“校训”的要求发展自我。图书馆要在藏书数量和质量上提高层次,并不断扩建电子阅览室,增加电子资源,尽可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并改善读书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全员总动员,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院各部门要树立全院工作一盘棋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教书育人之伟业。教师除了要具备传授知识的基本能力,更要注意将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并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教书育人;行政人员要严格照章、秉公办事,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学生心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切实做好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解除学生后顾之忧和心理压力,做到管理育人;后勤人员也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学生排忧解难,发挥后勤保障作用,做好服务育人。
(三)加强心理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与服务机构纷纷建立,但还不很完善,不能满足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心理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并借助德育途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除了按教学计划开设心理学课程,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之外,还要通过各种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根据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探索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使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
此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特别是政治素养和人格魅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适应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管理体系,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严格的制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变他律为自律,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素质。
[1]任运康.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2]施 玮,董武清.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1).
G711
A
1674-5884(2011)08-0099-03
2011-04-15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09SA022)
朱 君(1964-),女,湖南娄底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责任编校 许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