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精品效应与发展策略
2011-04-03陈德祥
陈德祥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精品效应与发展策略
陈德祥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基于精品课程内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性,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其精品效应,即引力效应、愉悦效应、优质效应和主导效应。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其精品效应发挥的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新世纪初,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质量工程先期启动项目,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自2003年以来,各级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省级精品课程160多门,校级精品课程数量更多。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抓住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利时机,造就了一批有影响、有实力、有口碑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彰显精品课程的“精品效应”。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内涵及其精品效应表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优质课程资源有机结合,造就结构合理的优质课程,势必产生远远大于一般课程要素组合所发挥的功效,即“精品效应”。“精粹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不虚夸;精深而不浅浮,精进而不囿旧”[2]的精品课程一般特性寓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之中,便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独具特色的“精品效应”。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彰显引力效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中的上乘之作,应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系统的课程教学能够像磁铁石吸铁一样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坚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较之于一般课程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不仅通过鲜活精深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崇高伟大的教师人格等深深吸引学生,同时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递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教学信息的认同感,逐步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思考、分析纷繁复杂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融趣味性、理论性和思想性为一体,彰显愉悦效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吸引力源自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趣味性,即教学情境中的某东西、某环节、某实例甚至于全部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感到愉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和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的教育境况下,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把学生引进课堂自主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才有机会进入学生头脑,其理论和蕴含在理论之中的思想才有可能被学生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但也不同于文学故事、电影小说、音乐舞蹈之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应该更注重教学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作为优质课程,势必融趣味性、理论性和思想性于一体,以趣味性为起点,以理论教育为依托,以思想内化为终点,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将所传授的理论寓于喜笑颜开、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学知识、懂理论、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聚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于一身,彰显优质效应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源点是多元的。一般而言,教学内容是最大最持久的兴趣源点。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流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必然相当注重现实性和针对性。即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来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使理论教学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优质效应。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汇敏锐性、前瞻性和引导性成一流,彰显主导效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不言而喻的。中宣部、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3]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特性决定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识形态色彩,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时准确地将党和国家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当代大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排头尖兵的精品课程更是如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也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坚持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鼓舞当代大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的鲜活、生动、新颖、有效,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主导和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潮流。
二 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及其精品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
具有“五个一流”教学资源所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所彰显的“精品效应”,即引力效应、愉悦效应、优质效应以及主导效应,因其单个课程要素弱质或者因课程要素之间协调融合不够,结构不能优化,从而无法产生强大的功能,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实际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实际的“精品效应”也强弱不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师整体素质及其教学投入影响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
精品课程具有“五个一流”构成要素,“而在这‘五个一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一流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它拥有一流教师队伍。”[4]因此,精品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其教学投入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但是,“重申报,轻评建”的普遍倾向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的学校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竭尽全力整合资源,甚至弄虚作假来拼凑“一流教师队伍”以争取获得精品课程立项,使得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师队伍质量欠佳、先天不足,精品效应难以发挥。“重科研,轻教学”的普遍现象又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师的投入。从课程主持人而言,往往是行政领导、学术精英、教学名师、学校名流来负责精品课程,因其行政事务繁忙、学术研究繁多、教学任务繁重、社会事物繁杂等难以集中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精品课程建设。从主讲教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所需的主讲教师数量远远超过申报材料规定的数量,必然有大量“身份不符”的教师来主讲精品课程,这些教师因其“身份”问题,往往只是按照普通课程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很难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即使是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也因其在业界的影响,往往会承担更高层次的教学等任务,如指导研究生,从事学科建设等,同样无法或者不愿投入更多精力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评、建、管运行机制不畅影响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
精品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课程的评审、建设到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体制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缺少其中的某一或某些环节,势必影响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在评审环节中,因高校之间,课程之间在教育资源、教学水平、师资队伍以及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评审标准充满复杂性和主观性,特别是“貌似多元的评审主体,事实上只包含专家库专家和有关文件并未对其资格加以说明的网上学生”[5],同时,“专家评价也存在主观和片面的问题,有的专家并不在教学一线上课;有的专家未深入了解评价对象的细节和具体的情况,仅凭文字材料或一小段录像得出结论,其评价意见难保客观准确。”[6]这就使得评审出来的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本身质量的良莠不齐。在建设环节中,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部分“身份不符”的教师从事的大量精品课程建设基础性工作往往名利皆空,劳而无获。有的精品课程负责人只管课程经费不问课程建设,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建设经费更是无法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管理环节中,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不到位,使得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停留在申报状态,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老化,甚至教学质量相对下降,根本无法彰显课程的“精品效应”。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阵痛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党中央适时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科学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并要求全国高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挑战。一是需要重新学习转换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将博大精深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并物化为精品课程的文字教案、电子课件、思考练习等,同时也需要将这些内容上网,对课程网站内容进行全部更新,工程浩大,任务艰巨。二是需要教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等单一知识结构向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结构转化,理论思维要有整体性与系统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转化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面临十分复杂艰巨的转型转化任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迅速展现。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刚刚起步,学科发展不成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一流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内容上看,两者具有共同关注的问题,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前沿问题。从形式上看,两者都需要用理论思维形式回答意识形态问题。如两者都需要用理论思维的形式回答诸如民主、法制、文明等社会生活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流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一定会及时反映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解答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刚刚起步,学科发展不够成熟,并非所有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回答的由现实剧烈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所引起的重大问题都会有一个清晰明了、科学透彻、令人信服的答案,例如民主政治与法治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环境污染与全球化问题等,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
三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其精品效应发挥的对策
(一)抓好课堂教学是中心
课堂教学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中心。课堂教学就是汇演的大舞台,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教师、教材、教案、课件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终将都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综合表演。脱离课堂教学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其它内容,如课程网站等,即使再华丽,再唯美,也会只能孤芳自赏,无人问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学生才会自觉地来自主地学习;其次要有理论性,能够说服学生,学生才会真懂思想政治理论;最后要有思想性,能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真信思想政治理论。可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理论性和思想性,这将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精品课程建设要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抓好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艺术的修炼。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发挥的关键点。首先,要培养教学名师,抓好课程负责人建设,这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切入点。名师是高校精品课程的形象代表,有名师,才有凝聚力和影响力,才能成为精品课程的领军人物;没有名师,就很难有具有精品效应的精品课程。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引进、培养、造就在教育理念、教学研究、教学成果等方面成绩显著,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人格魅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负责人。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造就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这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点。再次,要特别搞好中青年教学骨干的培养,这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广、教学任务重,全部课堂皆是名师主讲是不现实的,必然有大量的青年教师来主讲。因此,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就成为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可持续发挥的重要条件。
(三)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评价机制是保障
“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健全的评价机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激励机制应真正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教师在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的推动下全身心地投身于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机制应使立项课程在层层科学把关、环环严格监督中真正锤炼成精品。”[7]一是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实行精品课程岗位负责制,明确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非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责、权、利,通过岗位津贴、劳务补助、项目优惠、政策倾斜、精神鼓励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要注意采取措施激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评价机制。在横向管理方面,要建立学校宏观管理、教学单位监督指导、精品课程负责人组织领导、教研室或课程组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在纵向管理方面,要实行“评审—立项—建设—检查—验收”全过程管理,将立项评审、中期考核、课程验收、跟踪调查有机衔接起来,严格管理精品课程各建设主体,防止精品课程建设主体的缺位或者不作为,认真督查精品课程各建设环节,科学评价精品课程各建设内容,切实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充分发挥。
(四)加强学科建设是根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饱含思想性的理论教育,其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源泉在于理论教育的科学性,要提高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基础在于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的这一内在联系,决定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发挥最终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实现。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研究,用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回答现实生活中各种综合复杂的现实问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学理支撑。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具体性问题研究,用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解答时代变化所反映在学生思想之中的热点问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提供学术支撑。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规范性问题研究,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各学科层次关系,明确各学科内涵,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有的研究范畴、研究范式和研究体系,为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案背景下,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2]杨承运.我观“精品课程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3-08-29(4).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4]柳礼泉.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5]李慧仙.“精品课程”评审体系: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
[6]贾剑秋.对当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9(3).
[7]郭立婷.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G64
A
1674-5884(2011)08-0041-03
2011-05-12
2008-2010年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63)
陈德祥(1975-),男,土家族,湖南桑植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校 许中坚)